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使用加溫噴霧中的高接梨果園熱顯像照片,果園升溫的紫色、黃色、紅色區塊明顯增加。 (圖片提供/宜蘭大學無人機應用中心) 宜蘭多雨,梨農大多採人工授粉、會幫梨穗「撐雨傘」,除了人工授粉的2、3天裡需要暫停噴霧,其他時間均可透過加溫噴霧為梨穗 ...

  2. 面對極端氣候的影響,穩固的溫網室設施能有效提升作物栽培成效,並降低災害帶來的損害。. 此外,根據世界銀行(word bank)資料顯示,全球智慧農業之市場發展趨勢自2013年起逐年攀升。. 國立臺灣大學掌握農業技術發展趨勢,在校內打造全方位智慧節能溫室 ...

  3. 農業試驗所農場管理組組長王毓華(左)、農業工程組研究員姚銘輝(右)在溫室裝設溫濕度感測,希望 找到每種作物適當的栽培模式,提供農民參考。 更多內容請見《豐年》2018年01月號

  4. 亞熱帶設施週年生產環控是標配 資金需求高成智慧工具普及障礙. 歐美等高緯度國家農業栽培使用設施原本是為了保溫,但臺灣位在北迴歸線上,充足的日照反而易使設施內溫度過高,因此冬季能栽培小果番茄,夏天就必須轉作瓜類。 黃裕益說,國內大部分溫室只有「外殼」,但只要導入適當環控,「充足日照就可以從劣勢轉變為優勢」;溫室小番茄若要週年生產,環控設備可能就是標準配備。 國內農業栽培面對氣候逆境,自1970、80年代即引進多種栽培設施、建立設施栽培技術,但據行政院主計總處每5年一次的農林漁牧業普查,2020年全臺設施栽培面積約3.7萬公頃,約占可耕作地面積55.7萬公頃的6.6%,比例仍不高,其中引進智能環控設備的更少。

  5. 《豐年雜誌》跟著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臺南區農業改良場(簡稱南改場)專家與多位投入設施農業農民的腳步,根據他們的經驗分享,分別介紹常見的力霸型溫室, 以及導入科技、具企業規模的智慧型花卉設施,提醒農民如何評估需求、獲利與其他重點,打造出適合自己的理想溫室。 溫室永續經營 應考量堅固、耐用、安全與獲利. 「提高獲利和永續經營,是興建溫室首要考慮的方向。 」南改場場長王仕賢說, 想要獲利牽涉到栽培的作物,農民可從後 端通路觀察設施栽培的作物價格是否合乎需求;透過輪作,例如嘉義縣許多溫室冬季種小果番茄,夏季種美濃瓜或綠肥,不僅永續利用土壤,也提升作物品質。 南改場作物環境課建議,站在農民角度, 應先決定種什麼作物、露天還是溫網室栽培的產量和產值較高? 多久能回收成本?

  6. 研究結果顯示,以作物生長期氣候因子包括平均氣溫及極端氣候來解釋產量異常的變異,有18~43%來自極端氣候。 其中溫度和產量異常的關係大於降雨和產量異常的關係,亦即溫度比降雨更影響產量,且灌溉可以減緩部分極端高溫對產量的負面影響。 Vogel et al.(2019)模式可以預估極端氣候對作物產量全球影響區,其中北美受影響的作物包括玉米、春小麥及大豆;亞洲為玉米及水稻,歐洲為春小麥。 Wei et al.(2020)研究在中國乾燥及半乾燥區,發現扁豆(lentil)-小麥-玉米及玉米-豌豆輪作是最適合的耕作模式,可以同時達到經濟性及生態發展,包括水的保育及土壤有機碳的存留。

  7. 秉持友善原則,峰漁採取室內外循環水養殖方式,透過室內恆溫讓小魚苗成長。 同時,以益生菌餵養,維持魚類的好肉質。 但總經理王靜卻強調這絕對值得,因為這樣一來不但實踐了峰漁「安心食品,友善環境」的理念,因益生菌餵養的魚類肉質好,口味鮮甜,營養、健康、美味樣樣不缺,更為客戶帶來高附加價值。 選擇養殖鱸魚與海水吳郭魚這些非高經濟效益魚種,峰漁自有其想法與堅持,「不以市場價格來定義物種價值」是劉建伸的信念,畢竟常民餐桌上無法天天都有龍蝦鮑魚,提供營養價值高,價位合理的美味水產品,是峰漁身為養殖業者的最大使命。 邁向規格化,萬全前置更有信心. 農委會科技處的科技農企業輔導對經營初有成的峰漁,就像是一帖「長大人轉骨」的及時良方,為接下來的成長與轉型帶來適時的諮詢與資源。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