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6年8月12日 · IC設計優等生群聯電子日前驚傳涉嫌違反證券交易法的財報不實遭檢調搜索董事長潘健成也坦承海外交易有部分踩到紅線」,導致最後裁定以二千萬元交保並限制出境絕對未做假帳生命做保證. 根據檢調資料群聯在二 九年到一四年間與海外的三家子公司進行數十億元交易部分金額高達百億元但群聯均未於財報中揭露有刻意隱匿與關係人交易訊息。 同時,群聯與香港永馳公司也有多筆假交易,金額高達四千萬美元(約新台幣十三億元),製作不實財報,因而在八月五日下午股市收盤後,遭相關人員檢調搜索、約談。 不過,潘健成在交保後,也發表三點聲明,表示群聯絕對沒有做假帳,而且以生命保證個人沒有圖利一分錢。 他說, 「動機很重要,就像有車子闖紅燈,但車上可能有病人急著送醫。

  2. 2016年8月3日 · 沒錯全聯真正強大的是: 它的內容可以走出全聯自己的社群,它的廣告、貼文會在群眾、意見領袖、媒體社群中被分享、被討論 。 這影響力有多大,從對超市和量販通路一整年最重要檔期之一的「中元大檔」這一週的數據就能看出來。 透過QSearch我們整理出所有討論到「量販/超市通路 + 中元」的粉絲專頁貼文聲量。 全聯中元「為看不見的朋友們,存好心備好料」企劃 ,造成了蘋果日報、東森新聞、PTT八卦粉絲團、Yahoo奇摩新聞⋯甚至意見領袖聶永真的分享,並在不同的社群中造成了網友們的熱烈討論。 這一週內,全聯自身跟中元相關的發文不過才5篇,最後卻造成額外216篇的相關討論! 無論全聯是否主動布局這些媒體曝光,全聯的內容的確引起廣大迴響。 這些在外部社群造成的聲量總合,遠超過全聯粉絲專頁本身的力量。

    • 利用網路和社群媒體能快速促成社會運動
    • 科技使人活在虛擬社群裡,忽視真正的鄰居?
    • 研究顯示:科技能增強實體社群的連結
    • 科技會使社區兩極化嗎?
    • 通訊科技能擴展新聞和觀點的來源,而非縮小
    • 警語一:科技容易使人沉迷,年輕人的工作時數減少了
    • 美國民眾對公共事務愈來愈不關心?
    • 警語二:黑暗勢力也會濫用科技的力量來集結社群

    例如很多人生氣或憤恨時,會利用網路和社群媒體迅速動員大規模的示威行動。2010 年底的阿拉伯之春是中東各國一系列的抗議行動,就是靠網路和社群媒體動員。之後還有很多行動也是。 在筆者撰寫本文之時,巴西卡車司機因為政府和石油公司不斷調漲油價,以致於難以謀生,於是透過通訊軟體 WhatsApp,一傳十、十傳百,臨時發動全國罷工行動。 科技能促進短暫、自發性的群眾參與,讓人很快的團結起來,一起行動。然而,這樣的行動若是失敗,無法促成持續的政治改革,就得靠政黨或社區等組織來號召人民參與,推動真正的變革。 科技加上群眾投入,成效甚至可能更好。通訊科技可以讓發願投入的核心團體克服距離的問題,繼續和其他連結比較鬆散的成員保持聯繫。 科技能讓外圍的人有更大的參與感,讓他們提出創新的點子和新方向。如果熱心投入者...

    然而,關於新通訊科技的濫觴,很多人認為這樣的科技會使人喜歡宅在家裡,比較不想出去參加社交或公共活動,於是創造出一個全新的遠端虛擬社群,不願與左鄰右舍的人互動。 為了驗證這樣的論述是否正確,研究人員韓普敦(Keith Hampton)和魏爾曼(Andrew Wellman)在 1990 年代晚期針對多倫多市郊一個新建案進行研究。 該地區姑且以「網村」(Netville)為名,大約 6 成家裡有高速網路、視訊電話、網路音樂播放平台、線上健康照護服務、社區論壇等娛樂和教育應用程式。其他 40% 則因為電纜鋪設出現狀況,沒有高速網路可以使用。 對研究人員而言,這些不能上網的家庭就是最好的對照組,可以進行實驗,衡量網路連結效應。

    他們發現,與無法上網的居民相比,能上網的人認識的鄰居人數是前者的 3 倍,與鄰居交談的頻率是前者的 2 倍,跟鄰居通電話的數量是前者的 4 倍,也會用電子郵件與鄰居做進一步溝通。 正如有個成員說:「我們社區居民的關係特別親密,這是在很多社區看不到的。」當地的網路讓居民很快就能互相認識,要辦烤肉大會等社區活動也是一下子就組織起來,也能很快因應緊急事件,像是有人的愛貓或愛狗走失。比起登門拜訪,上網要來得更加便利,省時又省錢。 能上網的居民因也組織起來對當地的建商提出訴訟,請建商改善建案缺失。在訴訟結束時,居民依然繼續使用高速網路。建商只改善一些地方,對當地居民的要求並沒有照單全收。因此,不滿的居民向市鎮陳情,阻止這個建商在當地推出第二個案子。 研究人員在結論中說:「建商表示,永遠不會再蓋第二個網...

    有人擔心新的通訊科技會分化社區。既然通訊科技讓人很容易獲得各種不同的意見,人們應該會喜歡與自己的看法比較一致的觀點或網站,並藉由其中的評論強化自己的意見。 例如,保守派比較會看福斯新聞網,關注特別檢察官穆勒(Robert Mueller)調查川普的通俄案花了多少納稅人的錢;自由派則喜歡看 MSNBC 新聞網,關注穆勒擴大追查至川普女婿的友人。如果網路觀點趨向兩極化,應該比較少人看比較中立的 CNN 新聞。 經濟學家詹斯考(Matt Gentzkow)和夏皮羅(Jesse Shapiro)研究人們上網的同溫層現象。他們計算隔離指數(isolation index),亦即保守派人士在傾向保守派的新聞網站訪客中的平均比例,與在傾向自由派網站的訪客平均比例的差異。 簡單的說,如果保守派只看福斯新聞,...

    他們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保守派人士接觸保守派新聞內容的平均比例為 60.6%,跟只看 usatoday.com(今日美國新聞網)的人差不多,而自由派人士接觸保守派新聞內容的平均比例為 53.1%,跟只看 cnn.com(CNN 新聞網)的人差不多。也就是說,兩者的隔離指數只有 7.5%。很多人都認為保守派人士只看保守派新聞,其實不然。 為什麼?原因很有趣。大多數的網路新聞都是由相對中立的新聞網提供。再者,就政治立場極端的網站而言,常上這種網站的人也會上其他網站,甚至會到立場完全相反的網站瞧瞧(看看另一派爛到什麼程度)。其實,人們對網站的選擇不像選擇居住地區或交友那麼嚴謹。 根據詹斯考與夏皮羅的研究,居住地區的隔離指數為 18.7%,而交友的隔離指數則為 30.3%。我們偏好和自己相像的人住在...

    首先,科技正在進步,而且容易使人沉迷,吸引脆弱的人遠離現實世界。我的同事赫斯特(Erik Hurst)與其他研究人員指出,2000 年至 2015 年,美國 21 歲到 30 歲的年輕人工作時數每年大約減少 203 小時。在 2015 年,15% 的年輕人完全不工作,相形之下,在 2000 年不工作的年輕人只占 8%。 工作時數的減少在金融海嘯時達到高峰,之後慢慢下降。年輕人工作時數減少的情況甚至要比 31 歲到 55 歲的人來得嚴重。赫斯特認為,其中一個原因或許是年輕人待在家裡玩線上遊戲或利用電腦消遣的時間變多,每年約增加 99 個小時。 但我們很難從這項研究下結論說線上遊戲對社會有害。雖然年輕人工作時間減少,上網時間增加,但他們似乎很滿意這樣的選擇,待在家裡的時間變長(只是父母可能會比較...

    例如,帕特南在《一個人打保齡球》(Bowling Alone)這本具有影響力的著作指出,1970 年代以來,美國民眾對公共事務愈來愈不關心,公益性的社會組織日益萎縮,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新娛樂的出現,也就是看電視。 另一個原因就是目前社會中堅份子和年輕人大都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成年,公民意識比較薄弱。帕特南論道,保齡球隊等社會組織減少是社會參與減少的指標。 然而,普林斯頓歷史學教授羅傑斯(Daniel Rodgers)則有不同的意見,他說:「······ 其他組織非但沒有萎縮,甚至蓬勃發展。青少年參與志工的比率增加,大型教會蓬勃發展,各種倡議團體的成立如雨後春筍 ······ 現在的社會組織和以前大不相同,並沒有變得更弱。」 總之,目前仍無有力證據顯示資通訊科技會阻礙社區參與。儘管如此,我...

    第二項警語是,儘管科技可能不會加劇兩極化的問題,的確允許極端份子比較容易找到志同道合之士,並組織起來。有些容易受影響的年輕人因為上網被伊斯蘭聖戰組織網羅,進而成為恐怖份子。 同樣的,非志願禁慾與獨身已成為網路次文化,這是指找不到親密伴侶的男性。他們透過網路互相激勵,在北美犯下大規模殺人案,死者大都是女性。在多個新興市場國家,暴徒也可能受到網路訊息煽動而殺人。 網路和社群媒體不一定對文明社區有利。不管如何,從各方面的證據來看,通訊科技甚至能加強實體社區的人際連結,而非減弱這種連結的力量。 (本文書摘內容出自《第三支柱》,由 天下文化 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首圖來源:PexelsCC Licensed。)

  3. 2022年1月26日 · 數位轉型持續深耕. 除了實體店面拓展之外全聯對於數位轉型的重要性都持續在深耕因此全聯將 資源全部投注在實施電子支付 PX Pay 上,把付錢、會員卡整合在同一個 APP 中,大大縮減了消費者與門市工作人員困擾的結帳時間,成功將顧客進入全聯的消費體驗提升到了不同檔次。 從 2019 年 5 月推出以來, 累計註冊會員數已經超過 800 萬人 ,年中更向金管會申請專營電子支付「全支付」,要讓 PX Pay「再升級」。 時間快轉到去年年底, 全家超商跟全聯宣布成立電子支付品牌「全支付」、「全盈支付」 ,雙方聯手共享通路,也就是說,全聯再次將自家通路推向新的層次,擴大到生活連鎖餐飲、百貨購物、飲料店、遊樂園、交通等,創造更多可以使用電支工具的機會,共同打造以消費者、商家為核心的支付生態圈。

  4. 2016年12月7日 · 東方線上研究集團透過東方社群的網路社群聆聽中發現在五大構面上2016年迄今與全聯相關的討論篇數共計有4939篇。. 其中,商品選擇多寡,有沒有特定的產品,依舊是消費者熱議的重點,占全部討論量的42%;有趣的是,隨之而來的討論重點則是關於 ...

  5. 2022年3月14日 · 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所評選的「燈塔工廠」就此應運而生,而且2021 年的台灣就有兩間企業上榜,分別是友達光電與創光電獲得此殊榮!. 世界經濟論壇與麥肯錫自 2018 年起,便於全球智慧工廠進行評比,將第四次工業革命技術中表現最 ...

  6. 2021年5月24日 · 據了解全聯過去耗時長達 13 年經營有機和產銷生鮮蔬菜,目前耕作面積超過 500 甲、契作農民超過 2,000 位、年供應量超過 1.2 萬噸,販售商品數量加總占全部品項的一半,預計今年契作面積可達約 900 甲、生產噸數超過 1.6 萬噸。. 同時,全聯在門市設立不同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