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針對農藥的安全使用,農委會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制定的「植物保護手冊」,針對水稻、果樹、蔬菜等各種作物病蟲害,有詳細的化學性農業藥劑調製施藥方法建議,依循參考就能避免使用過量。 而農民也能透過農藥殘留檢驗,來確認自己生產的作物是否有農藥殘留超標風險,這也是自主管理方法之一。 林景和觀察,早年農民需有政府補助的誘因才會接受農藥殘留檢驗,但近年愈來愈多農民主動送檢,其主因就是有自主田間管理的意識,以及對於品牌信譽的追求。 為了友善生態和國人飲食安全,推動產銷履歷和有機農業政策已是國家既定方向,但農業轉型無法一蹴可幾,面對農藥施用和檢驗,農民與消費者都可轉換心態,以科學角度合理看待。 欲了解各種農藥之殘留容許量、各類作物核公告禁用農藥等資訊,可至食藥署「 食品藥物消費者知識服務網 」查詢。

  2. 20170322. 衛福部食藥署15日正式公告修正農藥殘留容許量標準」(請詳見 行政院公報 ),外界質疑農藥達滅芬Dimethomorph在半結球與不結球萵苣的殘留標準從原本的6ppm放寬到10ppm不顧國人健康。 不過許多專家和第一線農民有不同看法,若某種農藥成分的毒性評估後有所調整,農藥殘留容許量本就可跟著變動,國內農藥標準應與國際接軌,不要造成農民栽培和貿易上的限制。 在兼顧食安與貿易順暢的情況下,農藥標準如何與國際接軌? 農藥殘留容許量標準是否應更改,先前已有諸多討論。 去年底有國中、小營養午餐的莧菜驗出不得檢出的農藥達特南,這款農藥對蜜蜂有毒性,對人類則屬於輕毒,可用在十字花科葉菜類。

  3. 農傳媒. 20230212. 許多食物在特定狀況下對健康有不良影響,會導致疾病甚或中毒,其中竟包括餐桌上常見的馬鈴薯和玉米! (圖片來源/Filipp Romanovski@Unsplash) 內容提供/臺灣商務印書館 撰文/艾米・史都華 譯/周沛郁. 玉米、馬鈴薯、豆類和腰果之間有什麼共通點? 答案是,它們在特定的情況下都有毒。 世上最重要的一些糧食作物含有有毒物質,因此需要烹煮或和其他食物一起食用才安全。 其中有些作物因為曾將飢荒變成更悲慘的大災難,而舉世聞名。 玉米│ Corn. 學名: Zea mays. 美國原住民族深知如何儲藏這種當地作物才安全。 在傳統的食譜中,玉米必須加入熟石灰或氫氧化鈣這種天然礦物質,沒加熟石灰,就無法吸收玉米中的 菸鹼酸 (nicotinic acid)。

    • 全勝宰昏迷1
    • 全勝宰昏迷2
    • 全勝宰昏迷3
    • 全勝宰昏迷4
    • 建議在夜晚巡邏
    • 將幼苗莖部啃斷的切根蟲
    • 小川流的蝶蛾幼蟲對策

    順帶一提,我在進入夜盜蟲的發生時期後,會於每晚戴上探照頭燈巡邏溫室。白天隱藏在土壤中的熟齡幼蟲,到了夜晚便會爬出土中啃食蔬菜,所捕殺到的夜盜蟲甚至能裝滿手上提的塑膠桶。另外,會於秋季將大白菜、薹菜、水菜啃食殆盡的蔬菜象鼻蟲,在白天雖然會於地面休息,不過到了晚上就會開始活動,爬上蔬菜大口啃食葉片。這種也能在一晚捕殺多達約100隻。 雖然是有點不舒服的景象,不過經營家庭菜園的人絕對要試一次看看夜間巡邏。手電筒打亮的前方,白天前所未見的「田間新世界」就會在你眼前敞開。 「食心蟲」是指菜心螟的幼蟲,同時也是農業的第一級害蟲。在梅雨季結束後會先出現成蟲,到了秋天的彼岸時期(秋分,也就是中秋)左右會重複發生5~6次。有降雨量少且愈乾燥就愈容易大量發生的傾向。成蟲會在每個十字花科蔬菜的新芽產下一顆卵,孵化...

    黃地老虎類的幼蟲,就如同俗名「切根蟲」般,會將剛定植好的幼苗,將接近地面的莖部啃斷使幼苗倒伏。危害遍及十字花科的大白菜、高麗菜,以及菊科的萵苣等,在我的農園中紅蘿蔔、空心菜、羅勒、辣椒等苗株也很容易遭到危害。 切根蟲的惡劣行為和夜盜蟲一樣,在白天會潛藏於土壤中,所以難以掌握犯罪現場。也因為這樣,雖然切根蟲是有名的害蟲,卻意外地鮮少人見識過其蹤影。黃地老虎的幼蟲會以幼蟲的型態,潛藏在土壤中或是枯葉下方過冬。到了氣溫回暖的春天時,首先出現最初的成蟲,至秋天重複2~3次的世代交替。雌蛾會在田間周圍的雜草上產卵。孵化後的幼蟲會暫時在所產卵的葉背生活,脫皮長大後則會轉變為夜行性。若在這個階段附近栽種了蔬菜苗,就會啃食苗株的嫩莖以取代雜草。 若放任切根蟲不管,每一隻會陸續食害相鄰的幼苗。因此建議在早上巡...

    在最後,將田間三大害蟲-蝶蛾幼蟲的「小川流」預防及對策以條列整理出來供參考。雖然每個並非都是能確實解決的方法,但是只要以「小兵立大功」的決心實施,絕對能有助於減輕田間的危害。 夜盜蟲的預防和對策 1. 確認葉背是否有成蟲產下的卵塊!發現後立刻驅除 2. 若在遭到啃食成蕾絲網狀葉片上發現孵化後的成群幼齡幼蟲,應將整片葉片摘下捕殺 3. 在夜晚巡邏溫室內,發現並捕殺夜行性的終齡幼蟲 4. 在露地栽培時應覆蓋防蟲網,於夜間巡視並且捕殺停留在網上的成蟲 食心蟲的預防和對策 1. 於苗床覆蓋防蟲網,避免成蟲產卵 2. 捕殺位於防蟲網周圍的成蟲 3. 於剛孵化的幼齡幼蟲階段加以捕殺 4. 於繁殖時期的早中晚各一次頻繁巡視,觀察幼苗是否出現異常 切根蟲的預防和對策 1. 將前一作的蔬菜殘渣清理乾淨,避免立...

  4. facebook. line. twitter. 現場即時快速判斷作物中的農藥殘留,是農業安全生產鏈中的關鍵。 現行公告的農藥殘留化學檢驗方法檢驗期程長(3至5天)、且設備成本高(數百萬至上千萬), 因此無法普及應用在農產與食品安全之上游生產端或供應鏈。 為能補強此安全鏈的技術缺口,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與光電科技業者汎鍶科藝公司合作,成功結合藥毒所的專利快速萃取技術套組(FaPEX®)、質譜分析確效技術及汎鍶科藝公司表面增強拉曼散射(Surface-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 , SERS)光譜之專利晶片,研發「表面增強拉曼光譜之農藥即時檢測」應用技術,簡便淨化流程、降低干擾並提升儀器感度達到殘留量(ppm)檢測等級的要求。

  5. 20180719. 文/農試所應動組 林鳳琪、茶業改良場 寧方俞、桃園區農業改良場 陳巧燕. 甚難防治的薊馬,在台灣農作物上全年均可發生,尤其在適合發育溫度下,約10天即完成一個世代,一年可發生多達20個世代以上,尤其是油茶抽新梢或開花結果時,更是最容易吸引大量薊馬,將造成新芽、花芽及幼果的危害,近年來更是影響了茶籽產量與品質。 幼蟲期多棲息於幼芽、新葉上取食. 薊馬發育生活期包括卵、幼蟲、蛹及成蟲期。 雌蟲偏好產卵於植物幼嫩組織內。 卵孵化成幼蟲後,鑽出表皮,喜棲息於植物幼芽、新葉、花、小果上取食,幼蟲期有兩個齡期,活動力佳,受干擾會快速分散。 蛹分前蛹與蛹兩期,大多於葉芽、花芽、枝條、樹幹的細縫或落入土面化蛹,此為休眠期,減少取食與活動。 羽化後的成蟲回到植物上取食及產卵。

  6. 20180318. 文/雷家芸 圖片提供/楊秀珠. 關於IPM 原文字意分別為「使成一體」(Integrated),指整合各種防治方法,擬定一個合適的防治策略;「害物」(Pest),泛指所有不利於作物生長的生物,包括病害、蟲害、草害、其他有害生物;綜合而成一種管理(Management)方式。 IPM 包括3 項基本原則:將害物族群維持於經濟危害之下,而非徹底滅除;降低害物族群時,盡量採用非化學製劑的防治方法;當藥劑應用已無可避免時,宜選擇對生物、人類及環境影響最低的藥劑。 因此,「整合管理」的定義可解釋為在農業經營系統下,利用多元化防治方法控制害物族群,降低其經濟危害至可接受標準下,意即維持生態平衡的狀態,而非「趕盡殺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