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7年9月5日 · 怎麼辦→怎麼做:「你自己看著辦、你自己收」…往往只會收到反效果,帶著孩子一起做,讓他思考怎麼做才能解決問題,而不是發生事情後,讓父母收拾,記得給孩子信心:「就算被罵,我也會支持你」的心情,同理代替責罵! 爸媽擅用資源,讓教養更上手. 各學校設有輔導室,可以與老師討論孩子的行為,透過諮詢找到適合的方法,必要時可請輔導老師協助幫孩子轉介諮商或是其他輔導資源,例如:教育部家庭教育網、31學習網站、教育部全民資安素養網、教育部中小學網路素養與認知網、兒童青少年與家庭諮商中心、各地張老師中心。 最重要的是,收下手機,多陪伴孩子,無論上述任何方法,都一定要「蹲下,看著孩子的眼睛」說明,當然 媽媽經來談心 園可以匿名討論各齡教養、女人心事、婚姻問題,歡迎爸媽一起來聊聊哦!

  2. 2024年4月19日 · 作者\babylike. 當面臨孩子叛逆期時,總是生氣又心力憔悴,父母都知道國中青春期的叛逆期要小心,但還有 4 歲及 8 歲的叛逆期容易忽略,只覺得孩子越大越不聽話,但其實是他們生理及心理成長的變化過程,了解孩子 3 個叛逆期階段的原因和引導小撇步,幫助爸媽們一起渡過每個叛逆期階段喔! 第一階段叛逆期: 4 歲. 4 歲是一個自我意識萌發的時期,比起 2 – 3 歲時更能清楚表達,接觸世界的範圍更加廣,其中也慢慢遇到的不同的挫折,無論是學校、家裡、弟弟妹妹的出生等,也比較不好哄騙了,這階段說的「不要」就是真的不要、容易「愛生氣」、「任性」、「行為反應激動」、「堅持己見」等。 4 歲引導小撇步: 不遷就也不時刻關注孩子當下哭鬧的情緒,給彼此一些冷靜時間和空間。

    • Babylike
  3. 2019年1月10日 · STEP 1.與自己對話. 除了「社會支持」和「時間」這兩種修補的方法外,釐清內心、重新定義現階段的任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因為唯有自己才能擁有拯救自己的力量。 要嘛沉淪,要嘛就立刻起身改變! 吸引力法則是這樣的,你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想要指引事情走往什麼方向,就要一直持續往那裡走,總有一天才有可能會抵達終點。 但是在釐清情緒的過程中要切記,我們可以承認過往所犯的錯誤和缺點,但我們不應該為此而斥責和懲罰自己。 過去的意思,就代表著真的過去了,過多的苛責和後悔都無濟於事,勇敢地面對與承擔,進而放下,才是心碎之後我們必須要做的事。 如果不斷地執著想要追求一個更完整的答案,可能會讓我們在情緒上變得脆弱,而且等於是毫不設防,讓自己重新經歷一次受傷、憤怒、沮喪或困惑的感覺。

  4. 2021年3月25日 · 與叛逆期孩子有效溝通的8大祕訣. 溝通是為了達成某些目的,而非一味的情緒宣洩,有效的溝通,包含以下幾個祕訣. 1. 避免指責 。 例如:你怎麼又把房間搞得亂七八糟? 2. 避免貼標籤 。 例如:你就是懶/笨/愛說謊。 3. 罵人不要超過十個字 。 例如:收拾房間(手指著亂的地方)。 比起一直叨念,孩子更可能聽進去。 4. 停頓 。 溝通的時候,不要單方面一直說,對話最好維持五五波的比例,如果大人說了超過七成的話,基本上溝通就有點失衡了。 適時使用停頓,給孩子思考的時間,並鼓勵孩子表達。 5. 詢問孩子意見 。 例如:你闖禍了,打算怎麼處理? 6. 孩子求助再給建議 。 當孩子自己來尋求建議,此時父母給的意見,孩子才會聽進去。

  5. 2020年7月27日 · 3.無法放鬆,一感受到危險就立刻反擊 案例: 懷疑同學的友好(如:分享食物),覺得同學是想傷害他,食物可能有 下毒 ,或一直懷疑同學的忠誠度,覺得同學會 背叛 他。

  6. 2022年5月31日 · 一位網友在網上分享了一段故事,故事中寫到,他近日在診所看到一對年紀差距將近60歲的父子,這名父親要求9歲的兒子下次再陪他複診,卻沒想到心中積忍了許多委屈的兒子,一氣之下脫口而出「年紀大了就別生我! 」讓這名父親心如刀割,當場狠甩兒子一巴掌,最後只能爆哭跑離現場。 原PO在香港論壇上發文,分享了一樁自己看到的「真人真事」,原PO表示,「在診所間看見了一對絕望的父子,從外表來看,爸爸大約70歲,腰已經不直了,視力也有點問題;兒子的身高大約半個門而已,大約9歲、就讀國小三年級,兩人在診間討論下次複診的時間。

  7. 當下我驚訝那孩子怎會這樣說! 畢竟是小孩沒有按照遊戲規則,怎還理直氣壯的說關你什麼事! 說話反擊保護自己當然好,但還是要注意用詞,畢竟現在恐龍家長這麼多,若激怒言語施暴者,家長又不在身邊,受傷的還是自己的孩子。 👊 純粹分享 勿筆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