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由農委會林務局出品的紀錄片尋找達魯瑪克》,今年榮獲紐約電影獎當月最佳紀錄片」,以及本屆柏林臺灣影展閉幕片10日於臺北光點華山舉辦首映與座談。. 本片記錄年輕頭目古昌弘團結部落力量,追尋小米文化根源,面對傳統部落文化的傳承 ...

    • 台北電影獎1
    • 台北電影獎2
    • 台北電影獎3
    • 台北電影獎4
  2. line. twitter. 文/ 林宜潔 圖片提供/ 林務局. 「請把我的作品,化成全民的知識跟感悟。 」年近七十歲,屢獲海內外大肯定的生態紀錄片導演劉燕明,將自己付出大半生拍攝的珍貴臺灣生態紀錄,共730卷膠卷跟30T的數位影像,全數無償捐贈給行政院農委會林務局。 期望自己以生命等來的美麗畫面,能藉由林務局的力量,傳播給更多大眾欣賞,喚起臺灣對生態保育的重視。 一個人、半輩子換來的影像。 劉燕明:我最感謝臺灣的野生動物. 劉燕明是臺灣生態攝影先驅,成就廣獲國際肯定。 1984年,劉燕明推出臺灣第一部生態紀錄片《淡水河水鳥歲時記》,1991年《台灣獼猴》拿下第十四屆美國蒙大拿州國際野生動物電影展最佳攝影,《藍鵲飛過》隔年再獲同影展最佳藝術概念,與《台灣野鳥百年紀》雙雙入圍金馬獎。

  3. 俏皮的電影命帶追逐討論命運片中出現過一隻很像朋友家裡的魚這部片是蕭雅全導演的首部電影我非常鍾愛這部片覺得它與熱帶魚並列臺灣喜劇之奇葩探討議題不流俗套靈光閃爍輕快的敘述手法都好歡樂

  4. 共有20個獎項各有3部影片入圍最高榮譽為金貓熊獎Golden Panda Award),目前為全球相關影展中競爭最激烈也代表最高榮譽素有綠色奧斯卡」(Green Oscar)之稱。 參賽者必須同意主辦單位將影片運用於推廣自然保育的推廣,野望影展即依此規定,每年由入圍及得獎影片中引進20部作品,由Wildscreen授權在台灣進行不收費的公益放映,為期一年。 野望影展公益勸募:野望影展每年所需經費約300萬元,未接受政府補助,收入來源主要為授權費、小額企業贊助及公益勸募,每一位朋友認同野望的捐款,不僅作為野望影展得以持續策展的經費,更是推廣台灣環境教育的莫大動力。 我們更希望藉由公民社會的力量,不假手政府與企業,達到永續經營的目標。

  5. 老鷹之手紀錄片導演賴麗君在臺北打拚20多年後回到嘉義民雄牛斗山故鄉拍出老中青三代的蓮藕農故事。 蓮藕採收季在每年5至9月間,氣候正熱,賴麗君穿著青蛙裝跟著農夫下田,她說,「每次下田每次跌,時常發生整個人摔在爛泥裡,且在蓮藕田中,身體不移動就會不斷下陷,必須努力抬腳向前行。 合作導演彭家如說,在田裡像是泡溫泉,農民低頭播種,攝影機得壓更低才拍得到臉,青蛙裝卻因此常進水,弄得裡外全都濕;而且水田爛泥難行走,得不斷把腳「拔」起來才能移動,整天拍下來腳都會抽筋。 賴麗君前幾年回鄉,看到村莊種蓮藕的老人家,辛苦工作背後的一雙雙關節變形的雙手,讓她再度與前作《神戲》搭檔彭家如導演合作,用鏡頭說牛斗山的藕田血淚史,並由多座金曲獎、金馬獎得主林強操刀,為電影注入強大音樂靈魂。

  6. 」《守護黑面琵鷺將在3月24日全臺上映生態紀錄片導演梁皆得說,「我想突破同溫層用電影行銷方式推廣到社會各階層重視臺灣的自然生態環境

  7. 東洋大學去年與義大利威尼斯福斯卡里宮大學合作舉辦首屆觀光短片電影節觀光短編映畫祭),永續旅遊為主題盼從永續旅遊中發現社會永續發展的可能性曾馨瑩的宜蘭在遠方》(Yilan, a taste of Home)講一段「在遠方」的旅程,但卻如英文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