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7年10月5日 · 卡普蘭 (Robert D. Kaplan)的專書 《地理的復仇》 (The Revenge of Geography),是近年來少數關注這些重大議題的知名著作,英文原版於2012年出版後迅速引發廣大迴響。. 卡普蘭不建立嚴謹的學術理論,而是重新檢視過往被「妖魔化」的古典地緣政治學(Classical ...

    • ▌朝鮮「對日本」發射了飛彈嗎?
    • ▌令人傻眼的防空警報
    • ▌輿論上的一場鬧劇
    • ▌後續效應:朝鮮威脅,會影響「中間選民」嗎?

    根據媒體披露,飛彈以550公里的高度通過北海道南端後,落在北海道以東1180公里的公海當中。由於飛行高度已超過神盾艦標準三型飛彈的攔截範圍,況且其彈道也沒有落入日本領土乃至領海的可能,因此自衛隊並未進行攔截。 事實上,這並不是朝鮮發射的飛彈或飛行物第一次通過或落入日本周邊,光是在今年7月4日與7月28日,朝鮮發射的飛彈就分別落在距離日本約300公里和200公里的專屬經濟海域(EEZ)裡。而在2009年與2016年,在朝鮮宣告要發射人工衛星時,自衛隊也對通過日本國土上空的火箭,做好了必要時加以攔截的準備。 因此,即便日本政府認定本次飛彈是針對日本,朝鮮在發射後的聲明也確實對日本嗆聲。但回顧以上事實後,究竟是否能界定為「對日本發射」,又是否真是「前所未有」,伴隨著對朝鮮問題的立場分歧,引發了各界...

    如前所述,朝鮮飛彈並非一朝一夕的突發事件,因此日本政府在近年開始要求各地方政府,應著手進行飛彈防空演習。 然而,在各地零星舉行的「防空演習」內容,卻大多是叫居民就地抱頭蹲下,或是前往小學、地區活動中心集合。但若真的有飛彈來襲,這些動作能有多少作用,相當可疑。這些滑稽的演習畫面,反而造成大眾質疑,日本政府是否認真打算保護居民。 這次的飛彈警報,可說是前述虛應故事演習的延伸。雖然事前日本政府就不斷公告,提醒大家飛彈若來,會透過全國的「J警報」系統發出警報。但當警報真正發出時,根本沒有人知道該如何行動,怎麼樣的「堅固建物」才是足以防禦飛彈的防空避難所。根據媒體報導,當天確實有少數人自行前往政府機關要求避難,但卻被也是一頭霧水的職員安置在大廳,大部分人都沒有任何動作。 反過來說,即便假設一般大眾均清...

    面對飛彈警報,最「認真」對應的恐怕就是在今年五月間才訂定飛彈警報時停車準則的各大鐵路公司。儘管當天電車在警報後短暫停駛,但也由於沒有公司或學校因此停班停課,車站依舊擠滿了等車的人潮。對此,網路上一則被瘋狂轉發的推特說道: 諸如此類的嘲諷言論在網路上到處流傳,戳破了官方意圖營造的緊張感。 有些批評者認為,這些嘲諷政府的聲音,是因為日本人已經習慣和平,缺乏應對武力攻擊的意識,成為了「和平白痴」,嘲諷只是為了逃避現實。 然而,日本政府表面敲鑼打鼓地嚴厲譴責、廣發警報、令電車停駛來強調朝鮮的威脅,但實際上在避難的安排上,又顯得漫不經心,荒腔走板。這當中的落差令大眾感受到的荒謬感,恐怕才是網路嘲諷言論盛行的心理基礎。

    在現在的日本,於各次民調中回答「無固定支持政黨」的民眾大約均有三到四成,可以說是有相當大比例「中間選民」的局勢。 這樣的分布也反應在這次發射飛彈後的相關民調中,各家民調都顯示,安倍內閣的支持率並無太大的波動,大概維持支持與不支持各半的比例。而針對該如何處理朝鮮的飛彈問題,有約六成的民眾贊成導入新的飛彈防禦系統,但只有一成多的民眾支持對朝鮮採取軍事行動。 也就是說,在發射飛彈後,在野黨循著傳統反對論述批評執政黨意圖擴張軍備,很難得到大多數民眾的共鳴。實際上在隨後提出的政府預算案中,國防預算又再次創新高,若以前述的民調結果而言,恐怕會就此過關。 但另一方面,倘若美國打算對朝鮮採取軍事行動,而要求日本政府配合時,也恐怕將面臨日本主流民意的反對聲浪。日本政府這次對飛彈「危機」的操作,並沒有激起一般民...

  2. 2024年5月24日 · 選擇 英國 與 美國 作為比較對象不僅因為它們是地表上兩個最資深的民主國家也因為英美恰好在國會調查權與藐視國會罪的界定和執行方式上都選擇了相當不同的路線和運作模式各有其利弊。 我們不僅要從國際經驗學習,更期望從英、美在行使國會調查權時曾經或正在面對的難題,提供台灣立法更全面的討論。...

  3. 2021年3月16日 · 央視團隊在臥底的養殖場內私自偷取了混成飼料的特殊物質樣本」,經由實驗室化驗後發現養殖業者不僅大量使用瘦肉精除了近兩年與美國貿易爭執的萊客多巴胺之外更還包括了毒性超出數千倍的沙丁胺醇台灣過去也曾不當使用 ...

  4. 2016年12月15日 · 壟斷式的政治決策是中國政策執行快速的最大優勢,可以無視千百萬平民被迫犧牲權利而流離失所、大量農民破產或是嚴重破壞生態環境,任何民間團體抗議無效化,集中式權力的政治決策,快速移植勞動力到需要的產業上,大刀闊斧地推展高層決定的現代化政策。...

  5. 2015年7月29日 · 根據印度的統計數據顯示,農民自殺率比平均自殺率高出47%,其中85%為男性,約半小時就有一位印度農民自殺,比例可以說是相當高。 回溯農民自殺的案件,從1990年代即開始發生類似事件,因為此現象相當嚴重,許多地方建立專責機構,面對農民自殺現象。 在印度,每十萬人就有10.3人自殺,其中有1.55人是農民。 圖片/維基共享. 造成此現象的主要因素為 經濟...

  6. 2023年9月20日 · 秦剛風波的真相眾說紛紜,只能合理推測中共高層人事確實並不平靜,沒有多久7月底中共解放軍火箭軍司令員李玉超突然遭到撤換、副司令員吳國華「突然去世」,中國釋放給《南華早報》的消息指出,是因為內部涉嫌貪腐而展開整肅調查。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