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2. 所以,想要節省所得稅,我們應該要盡量知道,有哪些所得是不需要繳稅的,哪些支出是可以申報扣除的,還有哪些扣除額項目是自己可以適用的,以下會另外列4點節稅方向。

  3. 又到了每年5月的所得稅報稅季,今年財政部列出5族群、7筆錢,提醒民眾若符合條件就可以免稅、節稅,不過也有些條件例外,會被排除在節稅族群外。

  4. 關鍵在於總所得及課稅級距,綜合所得在98.3萬元以下的小資族,若選擇「合併計」可以賺到3.5%的稅率差額,領股利還能有節稅效果;而若所得高、適用40%課稅級距者,則可選擇分離計,股利所得將以28%稅率計算。

  5. 受全球物價持續上漲影響, 財政部 已於去(2023)年底正式宣布「2024減稅大禮包」,將報稅的所得稅課稅級距、免稅額門檻、標準及特別扣除額門檻調高;而中華民國財政部日前也整理出7項特別扣除額,只要符合條件即可適用。 其中, 薪資所得、儲蓄投資、幼兒學前 「這3項」在申報時可直接扣除,不用附證明文件。 至於, 身心障礙、長期照顧、財產交易損失、教育學費 附上證明文件,則需要交由稽徵機關查詢,合規定者即可扣除。 2024報稅所得稅扣除額一覽表。 (圖/翻攝自「中華民國財政部」臉書粉專) 如何知道自己有多少扣除額可用? 根據財政部說法,4月26日起就可至各地區國稅局,查調112年度的所得及扣除額資料。 《👉加入民視新聞Line好友,重點新聞不漏接👈》 查看原始文章.

  6. 從公式來看,想要節省個人所得稅金,最快的方法有2 種: 1. 減少會被政府課稅的所得額。 2. 增加政府承認可以抵稅的扣除額及免稅額。 (圖片來源:《遺產與贈與的節稅細節》) 連國稅局也有低消—最低稅負制. 《所得基本稅額條例》,又俗稱「最低稅負制」。 最低稅負制的目的是要讓原本所得很高,但因享受各項租稅減免,而完全免稅或稅負非常低的人,對國家財政能夠有最基本的貢獻。 所謂最低稅負,就是針對境內居住者,當一般所得稅額(每年5 月結算申報所計算的應納稅額,減掉各項投資抵減稅額後的餘額,即一般所說的綜所稅)低於基本稅額時,就須多繳稅,多繳的金額為基本稅額減掉一般所得稅額。 那麼,計入個人基本所得額(最低稅負)的項目有哪些? 包括: 1. 綜合所得淨額:即綜合所得總額減掉免稅額以及所有扣除額。

  7. 列舉扣除額包含以下 5 種項目,只要算起來可扣除的額度大於9萬元,就該檢附單據、改採列舉扣除。 現在透過網路報稅,系統會自動匯入「所得及扣除額資料」,假設你自己計算出來的單據金額,小於匯入的金額,即可免附單據。 但有時候系統蒐集的資料,難免會不完全,如果想要採用列舉扣除額的納稅人,平常還是要保存好相關單據,再另檢附這些單據申報,維護自己的權益。 資料來源 / 財政部國稅局、《艾蜜莉會計師教你聰明節稅》,財經傳訊出版. 還有哪些能從所得稅扣除,聰明節稅? 特別扣除額:含 6 種可扣除的項目. 如果納稅義務人或受撫養親屬有符合特定條件的話,還可以再多減掉所謂的「特別扣除額」,共分為6種。 部分特別扣除額,在網路報稅時系統會帶入,有些則需額外檢附證明。

  8. 很簡單,只要你知道你今年要繳的所得稅稅率是幾 % 即可,計算方式如下: 每月月薪 × 12 × 6% × 所得稅稅率 (5%、12%、20% 或更高) 假設我的月薪是5萬元,稅率是 5%,那 6% 的自提就可以幫我一年省下. 50,000 × 6% × 12 × 5% = 1,800元. 那如果我的月薪是 14萬 (原諒我舉了一個浮誇的數字,因為這樣子效果比較明顯),稅率是 20%,那 6% 自提幫我一年省下. 140,000 * 6% * 12 * 20% = 20,160. 當然,你也可以修正提撥率,但是越低的話,效果就越不明顯,對於高收入的人 (所得稅稅率越高者),都建議提撥到6%,這樣子可以幫你節稅的效果更顯著. 自提勞工退休金 Q&A.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