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陳彥行教授在台大原本就有開一堂「個人理財規畫」的通識課程,曾經創下1600名學生競爭60個修課名額的紀錄,而如今更是在介惠基金會贊助之下,可以讓大家在線上免費學習,真的是很佛心。

    • 最關鍵的指標:你的個人儲蓄率是多少?
    • 開創副業
    • 減少支出
    • 結語

    建立財富需要時間。在20多歲時,我們的資產主要來自於新的儲蓄,在年輕時我們就該思考如何存下更多錢,而個人儲蓄率反映了你的資產累積能力,它指的是儲蓄金額占個人可支配收入的百分比,也就是說: 一般理財顧問通常建議他們的客戶每個月最少要存下薪資的10%至15%,這樣的儲蓄率適合預計在60歲退休的族群。 但如果你想要更早一點退休,開創你的事業第二春,想想退休後的醫療費、日常開支、旅遊費用、還有每個月跟朋友小酌的花費,10%儲蓄率是遠遠不夠的,每個月最起碼要將20%薪資存起來,想在40幾歲退休的則最好存下50%的薪水。 令人沮喪的是,要提高儲蓄率並不容易,最終還是得回歸兩種方法——開源及節流上。

    如果你已經工作了好一段時間或已升到中高階主管,職涯似乎「卡關」了,面對熟悉的工作,常常有種停滯不前的無力感,除非做出巨大改變,否則難以突破現在的困境。那麼我建議你可以試試往「橫向」發展,考慮是不是可以換個環境、換個老闆? 但也有更簡單的方法——開創副業,現在正流行的新興名詞「斜槓青年」正是如此,它得名於多重職業和身分的多元生活,這群人在自我介紹時會以斜槓來區分,例如:陳小明,會計/設計師/主持人,斜槓成了他們的代名詞。 低薪充斥在現在勞力市場,單一份職業已經無法滿足於現在的年輕人,除了正職外,你是不是有其他的專長?開創副業不但是你增加收入的好方法,甚至更能強化你正職的專業能力。 更困難的方法——乾脆辭職創業,這個方法風險比較大、需要仔細評估及一點勇氣。但相對地,收入也有機會大幅上升,如果你擁...

    許多台灣人往往選擇增加收入,但這還不夠。據統計,收入較高的人往往也花得更多,用更好的手機、買更貴的車、每周一次的大餐,當收入增加時,減少支出成為最後的選項,因為他們認為自己負擔得起,結果收入的提高並沒有帶來更高的儲蓄率與資產規模,這讓所有的努力都白費了。 聽起來很可笑,但現實是:除非你能控制欲望,否則即使收入增加了,儲蓄率也很難有明顯的成長,每個人都想過更好的生活,但請把每一分錢花在刀口上。

    無論是開源還是節流,你的重點都是在不斷的提升自己的儲蓄率,給自己一個明確的目標,假設你現在30歲,儲蓄率只有10%,能不能每年提升2%的儲蓄率,到50歲的時候可以將儲蓄率提升為50%? 如果你能按部就班達成這個目標,要開源還是要節流就不再是重點,因為你已經有一個更明確的指標可以檢視自己的財務情況是否朝對的方向前進。

  2. 2019年10月24日 · 但是就像 【保險】買儲蓄險之前,先來搞懂預定利率、宣告利率和內部報酬率!. 所提到的,儲蓄險過早解約會有鉅額損失,對於手頭拮据的人很有可能繳不起續期的保費,結果原本想撿便宜省下保費調漲的幾個%,卻因為急著用錢只能解約保單損失了 ...

  3. 其他人也問了

  4. 2019年10月15日 · 你會想買保險嗎? 好像顯得很重要,對不對? 根據發生的機率高低和造成的財務損失大小,我們可以有四種不同的風險因應策略,不是所有的風險都有保險可以買,也不是所有的保險都需要買。 發生機率低、財務損失小:不必太在意. 像是膽結石,不像是感冒那樣頻繁而且常見,雖然痛苦但是治療起來倒也不至於讓人破產,這種風險其實也不太需要準備保障。 發生機率高、財務損失小:想辦法控制. 想是感冒就是如此,常常發生,但是醫藥費用在台灣的健保制度下也很便宜,但如果太常感冒的話,不但累積起來也是一筆錢,更可能會對健康有所影響,甚至哪一次的感冒變成嚴重的肺炎還會造成生命受到威脅。 所以比較好的策略是想辦法降低這樣的風險發生的次數,例如搭公車或捷運要戴口罩,避免被傳染。 發生機率高、財務損失大:規避該風險.

  5. 這兩天的新聞挺讓人難過的,台南有媽媽牽著女兒馬路被撞,台中有人權教授搭捷運被建案掉落的起重機砸到。 意外之所以稱為意外,就是無法預期,當然我們可以開始去討論道路設計、交通法規、科技執法等改善措施,但在理財上,又有什麼事情是我們早就該思考,卻一直放著不管的? 簡單來說,今天我們談的主題就是保險。 要買什麼保險,有兩大考量,一個是你最怕什麼? 一個是你承擔不起什麼? 我想你應該不會擔心感冒造成什麼財務風險,因為感冒的醫療費用你承擔得起,對健康的衝擊也很短暫,幾乎沒有後續效應,所以你也不會怕。 你根本不需要為了感冒去買保險。 可是,你可以問問自己,你比較怕自己死掉? 還是怕自己失能?

  6. Published 10 months ago • 1 min read. 我們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會走,但是如果走得很突然,可能對家人來說,除了要面對自己離開的悲傷,還有一堆不知道怎麼處理的事情,所以最好有一些交代,今天我們先來聊一聊在財務上該交代什麼? 首先,雖然都有管道可以查,但是最好自己已經先整理好,包括有哪些保單? 這些保單又是在什麼情況下可以獲得理賠? 都是身故,意外身故和疾病身故,理賠就不一樣。 還包括你有哪些銀行戶頭? 也因為要處理這些事情,平常沒在用的戶頭就關起來吧! 然後不必太去紀錄裡面有多少錢,因為常常都是變動的,但是如果有不會變動的,就應該寫清楚,像是定存。 除了銀行,也要記錄一下券商的戶頭,同樣如果是長期持有的資產,你也可以記錄你有哪些股票?

  7. 2020年3月22日 · 本文介紹逐筆交易的規範內容,讓你一次了解逐筆交易三大重點。 重點一: 下單後,買賣雙方價格符合條件立刻成交. 3月20日以前,盤中的股票交易是「集合競價」,也就是先收集委買與委賣雙方的價格,以最多的成交張數為主,每5秒撮合一次成交,每次只有一個成交價格。 3月23日開始的盤中「逐筆交易」,在9:00-13:25這段期間,委買與委賣雙方丟出委託單後立刻進行撮合,價格符合兩方的條件就會立刻成交,也就是「隨到隨撮」,不再有時間差。 至於盤前和盤後,則仍然採取集合競價。 逐筆交易的實行後,投資人有兩個注意事項: 逐筆交易依「價格優先」及「時間優先」原則依序成交. 什麼是價格優先呢? 簡單來說,「較高買進」的委託單,成交順序優先於「較低買進」的委託單,願意用5元買就會比願意用4.9元買更有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