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 分鐘前 · 2024-06-01. .文 / 鳳馨. .出處 / 康健雜誌. .圖片來源 / Shutterstock. 字級. 收藏. 分享. 蒙格與康納曼都是我精神上的導師,其研究或處事哲學對我影響重大,他們都有一段令人欽羨的友誼,讓充滿智慧的兩人都因而在人生的旅途中大幅升級,不過,這兩段 ...

  2. 2023年11月24日 · 台灣大學學生心理輔導中心諮商心理師奕安指出,悲傷是人類自然的情緒反應,但當悲傷的時間拖太久或強度太強,將嚴重影響個人身心健康。 她說,不少個案多已努力調適一段時間,但自覺狀態依然無法恢復,才決定求助。 例如一名個案原本個性陽光開朗,但家人意外過世後,發現自己心情遲遲無法恢復,日子在「硬撐」中度過,而求助諮商。 後續透過悲傷輔導梳理內心情感,在晤談時好好哀悼,才逐漸從難以喘息的悲傷中走出。 推薦閱讀:走不出悲傷…「喪親之痛」美國正式列精神疾病,出現8症狀要注意.

  3. 2 分鐘前 · 65歲女士時常感覺身體各處莫名疼痛,看遍各科醫生、檢查也找不出原因,只能服藥控制。隨著年紀漸大,膝蓋退化、疼痛,原本週末總要和朋友去健行和爬山,也慢慢變得意興闌珊。為了重拾活動力,女士接受關節手術,沒想到手術後仍無法爬山,失落之餘變得更加封閉,對親友邀約更 ...

  4. 2018年10月15日 · 「你比我預期的好多了」、「真高興看見你這麼快走出來了」看似鼓勵的話,聽在哀悼者耳裡,內心的感受是五味雜。 很快走出傷痛似乎意味著他們對逝者愛得不夠深,況且當他們展現笑顏,甚至開始約會,並不代表已經「走出來了」,經歷巨大悲慟 ...

  5. 2018年12月14日 · 同志導演父子3人均因心臟病猝死 家族病史真的這麼可怕嗎?. 51歲知名同志導演陳俊志這個月12月10日因心因性休克高血壓心臟病併衰竭病逝令各界悲痛扼腕。. 其實陳俊志的父親和親弟弟相繼在3年前和今年10月因心肌梗塞過世父子3人都死於心臟疾病 ...

  6. 2 分鐘前 · 60多歲的太太,自己獨力照顧失智丈夫。每天哄著哭鬧的先生,協助他進食、帶他如廁,都成了艱難的任務。太太自己也有不少病痛,常跑醫院,有時是帶丈夫回診,有時是替自己求醫拿藥。面對照顧的壓力,太太時有憤怒不平:「他以前總在外面到處撒野,老了以後變成這樣才回來!

  7. 1 天前 · 迄今累績超過100封信。「我希望藉由信件,探索更深層的自我、修復關係,即使一直在死亡 ... 我在師大博士班的指導教授 學志老師曾問我,我給癌症病人做了這麼多繪本閱讀治療,為什麼繪本都是醫生選,而不是讓病人自己選?我開始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