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相傳紅嘴黑鵯為布農族取火而把身體燻黑。. 文字、攝影/王曉鈴. 在布農族神話中,有一種叫Haipis的聖鳥,現代稱為紅嘴黑鵯,一身烏漆墨黑,頂著龐克髮型,有雙紅色鳥仔腳及紅色鳥喙,聲音帶著孩子氣,有時喵喵叫,有時像在說「小氣鬼、小氣鬼 ...

  2. 文字.攝影/圓臉貓. 日本新幹線,是世界高速列車之一。. 原為子彈造型的列車頭,可突破氣流高速行駛,但列車在經過隧道時,卻會發出高分貝的噪音,造成居民的困擾。. 速度與音量,是否能達到平衡呢?. 而後工程師發現了翠鳥,牠流線的身形及嘴喙,可 ...

    • 可能危害農作物的鳥類
    • 可能的防治作為
    • 驅趕之外 也可探討友善野生動物的商品收費

    臺灣的鳥類有674種之多,而並非所有的鳥種皆會取食農作物。大多數引起鳥害的鳥種,是以種子或果實為主食的鳥種,分別稱為「種食性鳥類」及「果食性鳥類」。 以臺灣來說,危害農作物的常見鳥種包括麻雀(Passer montanus)及斑文鳥(Lonchura punctulata)、珠頸斑鳩(Streptopelia chinesis)與紅鳩(Streptopelia tranquebarica)、八哥及椋鳥類、秧雞類、雁鴨類、鴉科鳥類及環頸雉(Phasianus cochicus)。除了巨嘴鴉(Corvus macrorhynchos)、小嘴烏鴉(Corvus corone)和棕耳鵯(Hypsipetes amaurotis)的數量較多,在臺灣危害農作物的鳥類,大致和日本的研究一致。 依據日本農林...

    防治鳥害的難度相當高,除了鳥類因飛行而活動能力強,學習能力強也是一大特色。一般而言,防治方法可以分為兩大類:聲光或物體驅趕,以及隔離鳥類與作物。聲光或物體驅趕的類型包括人為驅趕、物體驅趕和聲光驅趕等。人為驅趕對鳥類的傷害較小,但長期下來效果有限,且人力及時間成本高,只適合務農時稍作驅趕。西非的高粱鳥害研究指出,人為驅趕後,仍會有60%的高粱受損。 聲光驅趕多為國外採行之作法,如北美洲的玉米田會架設喇叭或雷射光發射器驅趕鳥類。定時設備是固定時間發出聲音和光線來驅趕鳥類;不定時設備則是感應到鳥類時才發出聲音或光線驅趕。缺點是成本較高(一組定價約500美金),維護不易,另外可能有傷害到人類的風險(例如聲音過大、低頻噪音或雷射光直射眼睛),可透過調整角度及聲光強度解決。 物體驅趕多採用反光繩、鷹眼球...

    雖然防治野生動物危害農作物的方法相當多元,但是視現場狀況、作物種類、危害鳥種等差異,作法、效果及成本效益可能不盡相同。例如有研究指出雷射驅鳥在水稻插秧期的效果較好,但收穫期間因為鳥類有多處可躲藏,驅鳥成效會下降。 此外,透過長期的環境教育和食安教育,使消費者有更高的意願支付較高的價錢購買友善農產品,當作是「幫野生動物買單,動物保證食安」的方針,也未嘗不是有效策略。尤其近年友善農產品的比例逐漸增加,消費者對此類商品的態度及願付價格,也是值得探討的議題。 在新時代的農業經營管理,同時兼顧生產與生態,已經成為全世界農業發展的重要課題之一。探詢環境友善的鳥害防制方法,也能落實友善環境、永續農業的里山精神。 1. 標籤 2. 農作物 3. 種食性鳥類 4. 果食性鳥類 5. 防治鳥害 6. 驅鳥 1....

  3. 臺灣原生鳥類的保育挑戰-外來種引起的雜交(上). 特有種烏頭翁與臺灣原生的近緣種白頭翁的雜交現象發生已久。. (攝影/張義榮). 因人為刻意或不小心引入的入侵外來種是生物多樣性的重要威脅之一,而所造成的掠食、食物及棲所競爭、疾病傳播和雜交等 ...

  4. 當一大群斑文鳥一起行動,便能聽見不絕於耳的嗶嗶聲。 以草籽、昆蟲為食的斑文鳥很常出現在平地、農田裡。 每當稻子結穗時,斑文鳥就會飛來覓食,所以小學課本常提到麻雀會吃稻米,讓農民相當頭疼,其實也包括了斑文鳥。

  5. 一、烏頭翁與白頭翁. 特有種烏頭翁與其同為臺灣原生的近緣種白頭翁的雜交現象發生已久,一般認為烏頭翁與白頭翁開始出現於臺灣並建立族群的時間不同,分布在臺灣島的不同位置,兩者間藉由森林棲地隔離,而後隨著人為開發,公路開通,森林棲地破碎及消失,使得兩者再次互相接觸並開始雜交(劉小如 1990)。 依據不同年代的紀錄顯示,強勢的白頭翁逐步侵入烏頭翁的分布範圍,雜交區不斷擴大中。 如70年前的文獻指出,白頭翁出現於臺灣北部蘭陽平原以西,向南延伸至潮州、大武山區一帶;而烏頭翁分布在宜蘭縣蘇澳以南的東海岸,以及臺灣最南端,當年蘭陽平原沒有烏、白頭翁的分布,在南部也僅約2公里的雜交帶(Hachisuka and Udagawa 1950, 1951;劉小如 1990)。

  6. 大王具足蟲( Bathynomus giganteus ),前景的螺旋條狀物是深海的 黑角珊瑚 ;最早的大王具足蟲標本於1879年被捕獲,震驚學界,因為當時只有少數人認同「深海有生命」。. (圖片來源/ NOAA Ocean Exploration @flickr C BY-SA 2.0). 此外,臺灣沿岸的底拖漁獲混獲中,常常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