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蕉農絕大部分是「老農」,平均年齡約70,若推算他們當初投入農業應該是15到20,那是1960年代。 當時的農業是「生產導向」,只要「有生產有產量就有錢賺」。 這個觀念深植在這些蕉農的意識中。 去年香蕉價格好,自由市場自然導引他們走向種植香蕉,當時又有誰能準確預測今年會產銷失衡與價格下跌? 更何況政府也沒有強制力可以去執行計畫產銷。 農業「靠天吃飯」,受天候影響大,全世界的農產品同樣都有產銷失衡的問題,只是幅度大小的差別。 臺灣位於亞熱帶,受到氣候變化影響更大。 加上近來全球氣候暖化異常,臺灣去年沒有颱風,加上春雨豐沛,夏季蔬果樣樣盛產,才導致問題變得更嚴重。 降低產銷失衡,從消費端、平台端與生產端著手.

  2. 農傳媒. 20170717. facebook. 每逢夏季受限市場上各種水果大出以及外銷日本的市場胃納量減少國內香蕉產地價格也陷入低迷。 農政單位除積極促銷,也有蕉農自立自強開發香蕉產品多元應用,力抗「夏蕉低迷」的困境。 高雄旗山第三代蕉農出身、曾為棒球好手的年輕型農郭泰呈,運用食品科技,除了開發出可延長飽足感而有助控制體重的青香蕉抗性澱粉,還開發出非油炸的香蕉片零嘴,不但保留臺灣香蕉獨特風味,更將香蕉從初級農產品提升為機能性保健食品。 蕉農之子強棒出擊,希望突破產業蕉金蕉土的僵局,從品質、加工與行銷三方面努力,在臺灣香蕉產業擊出勝利全壘打。 香蕉屬熱帶水果,最適合生長溫度為攝氏25~30度,降雨量為1,500~2,000公釐。

  3. 農傳媒. 20180915. 文/郭琇真 攝影/謝佩穎 繪圖/邱柏綱. 不只人有機會罹癌,超市常見的香蕉,也容易得到素有癌症稱號的「黃葉病」。 黃葉病無藥可醫,1970到1980年代全盛時期,臺灣每10根香蕉最高有7根會罹患此病,嚴重衝擊蕉農收益,也影響到臺蕉銷日的貨源穩定,當年臺蕉種植面積一度從5萬公頃跌至9千公頃。 黃葉病洗牌國際香蕉貿易史,51年前臺灣出現首例. 7月盛夏,驅車來到臺灣香蕉主要產區屏東縣和高雄市,會發現整片綠油油的蕉園裡,卻有幾棵香蕉樹葉部泛黃,有的葉柄已軟化、下垂,嚴重甚至出現整株枯萎的現象,這就是俗稱的香蕉癌症「黃葉病」。 香蕉各感染期都有可能罹患黃葉病,如果抽穗前感染未致死亡,果實會變得短小、果型呈歪斜。

  4. 2024年4月7日 · 農金署說明香蕉收入保險的保單內容於各分區均有3種收入保障額度可選擇每公頃最高為80萬元後續會持續試辦高屏地區春夏蕉方案價格採2月至9月高屏地區青蕉產地平均價格),並新增開放同一縣市得跨鄉鎮投保便利農民投保另賡續補助50保險費及針對投保香蕉田區具產銷履歷有機驗證或同一要保人總投保面積達3公頃以上之蕉農提高保險費補助比率至60%,部分縣市政府也有加碼補助減輕農民負擔。 農金署提到,近年已經陸續放寬投保資格,簡化投保措施,包括修正放寬「混種、間作不得投保」規定,蕉農種植密度符合當地慣行栽培常態(平地種植株數8成、山坡地7成以上)即可,並免除實耕者投保所需檢附的租約等佐證文件,僅需明確填寫地號、地段及投保面積等即完成投保;此外,更建置投保資訊系統,加速投保理賠作業進行。

  5. 大麥克. 為避免「無蕉」危機,世界多國都在品種等方面做過研究。 巧合的是,因蕉瘟幾乎絕跡的香蕉和漢堡品名雷同。 左圖為大麥克香蕉。 (圖片來源/公有領域) 香蕉鐮刀菌黃葉病 Fusarium oxysporum 卡文迪許. 尖蕉 Musa acuminata. 其實是「草」而非「樹」 品種繁雜的香蕉家族. Musa 象腿蕉 Ensete 地湧金蓮屬 Musella 單子葉植物. 拔蕉 Musa balbisiana 馬尼拉麻蕉 Musa textilis 裂果蕉 Musa schizocarpa. 圖一、芭蕉科的眾多成員。 圖一詳細說明: (A)象腿蕉,圓柱形的假莖如同象腿般的筆直粗壯,拍攝於臺北植物園; (B)地涌金蓮,著名的佛教文化植物(感謝王瑞江博士提供照片);

  6. facebook. line. twitter. 文/ 郭琇真 攝影/ 謝佩穎. 香蕉絕症黃葉病在臺落地生根50多年臺灣從事香蕉研究的領頭羊台灣香蕉研究所屢創世界先例研發組織培養蕉苗和多項香蕉抗病品種揚名國際專業蕉農們則練就一番改造土壤與病共存的種植技術據統計目前全臺灣蕉園黃葉病罹病率平均約降到15%。 研發組織培養蕉苗延緩擴散速度,抗病品種降低感染風險. 香蕉因為採無性繁殖,其球莖會長出許多吸芽,過去農民多半會將吸芽苗挖出,再行種植。 台灣香蕉研究所發現,若蕉農自感染黃葉病的蕉園挖吸芽苗再種,會讓病原菌傳播得更快,如果是種在新農田,有極大機率也跟著遭殃,於是他們在1983年創世界首例,研發出「組織培養蕉苗」。

  7. 鄉間小路. 20180517. 內容提供/ 《鄉間小路》 顏之群 攝影/ 陳馨遠. 問起香蕉花茶的來由,王繼維淡淡地說:「以前蕉農就是喝這個的。 」原來看似新奇的香蕉花茶,其實是代代蕉農的日常飲品。 只是時過境遷,曾經的「香蕉王國」盛景不再,「蕉城」旗山的各種香蕉文化,還等著重新被尋回。 王繼維是旗山「台青蕉香蕉創意工坊」的團長,「台青蕉」意思是「台灣青年愛香蕉」。 才30多歲卻被稱作「老王」的他,在7年前回到家鄉旗山,原本想要投入開發香蕉相關食品,但因為香蕉來源不穩定,便決定開始自種香蕉。 王繼維和他身上沾滿褐色 香蕉汁液的T恤。 旗山種植香蕉的歷史已有百年,1930年代和1960年代,是旗山香蕉最輝煌的時代,由於當地的粉砂土適合香蕉生長,種出來的香蕉香氣、口感絕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