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岐阜蚜繭蜂成蟲體長約0.2~0.3公分,雌蜂一生約可產下500多顆卵,卵孵化後寄生蜂幼蟲會在蚜蟲體內發育直至羽化,其幼蟲共有3個齡期,寄主蚜蟲通常在寄生蜂幼蟲3齡時死亡,幼蟲會在蚜蟲體內化蛹,初羽化的寄生蜂成蟲會利用大顎突破蛹與蚜蟲體壁。

  2. 就如同日本東北食通信的創刊人高橋博之所說:人只是自然生態體系中的一環,在生態系中,其實並沒有「自己」的存在,現代人在自私和無限的慾望中變得不幸福,缺乏觀察和理解的能力,也喪失了同理心、忘記如何關照他人,不知道生命的意義為何。

    • 高橋一生1
    • 高橋一生2
    • 高橋一生3
    • 高橋一生4
    • 高橋一生5
  3. 以三十年不褪色的熱情,追尋竹業長青榮景. 青翠的竹林,在國內占地超過20萬公頃,巔峰期年生產量可達千萬枝,但在森林系所使用的教科書《木材性質學》裡,竹,卻只占薄薄幾頁,這樣子的不遇,反而激起了林群涵對竹子的好奇心,來自宜蘭五結農家的他 ...

  4. 農傳媒. 20181120. 文/IFOAM亞洲有機青年論壇祕書長 李峰 圖片提供/何嘉浩. 未經過有機驗證的農產品不得宣稱「有機」,這段話相信大家或多或少有聽過,這觀念由來,是在臺灣於2007年發布「有機農產品及有機農產加工品驗證管理辦法」後開始的,目的是為了保障有機農業市場,農民通過有機驗證後,可取得有機標章及證書,也能協助消費者在選購有機產品時不易混淆。 去年公布 友善環境耕作補貼 ,特意期望讓符合有機農業精神,但未經有機驗證的農民能納入輔導;今年5月公布的「有機農業促進法」,更強調有機農業要有更多「促進」的作為,但這跟現行的有機驗證體系有何不同? 或許,我們可以先從有機農業本質及驗證目的來談,釐清差異以促進有機農業發展共識,以及有機農業為何要做驗證,與未來發展的趨勢。

    • 高橋一生1
    • 高橋一生2
    • 高橋一生3
    • 高橋一生4
    • 高橋一生5
  5. 創辦人高橋博之來自日本東北岩手縣,他年輕時一直想當記者,但應徵多家媒體都沒上;年近30回鄉,看到家鄉面臨高齡化、人口密度減少、沒有年輕人想投入農耕等問題,讓他興起拯救家鄉的念頭,於是每天站在街頭賣力演講,並到處拜訪商家,第一次選舉就當選縣議員。 高橋博之手拿今年6月號刊有蓴菜專題的《東北食通信》,他認為,每次消費者與生產者透過雜誌彼此認識,就如同「相親」。 過去在東京生活的過程中,高橋博之經常感受到人與人的關係日漸疏離,對於「進食」這件事也不再珍惜與講究。

  6. 農委會林業試驗所、成功大學組成「找樹的人」團隊致力尋找臺灣最高巨木,春節期間在鄰近大安溪源頭溪谷,經由實地皮尺測量,確認光達(LIDAR)資料編號「#55214」臺灣杉巨木樹84.1公尺,為臺灣第一樹,同時也破紀錄成為東亞第一樹,以「倚天一出 ...

  7. 今年83歲的臺灣草蝦之父─廖一久肅穆而親和的侃侃地說出這51年來,他在臺灣掀起的草蝦養殖巨浪;他及團隊曾帶領臺灣成為世界頂尖的草蝦養殖王國,全盛時期一年生產10萬噸,但同時也面臨密度養殖引爆的病毒侵襲,最後不得不宣布失敗。. 51年、半世紀來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