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1月12日 · 2023-01-12 13:52. 人氣. 電動車市場崛起,台灣在汽車電子產業擁有雄厚實力,未來十年很可能是台灣經濟總量倍增的黃金時代。 (資料照/顏麟宇攝) 鴻海為全球最大eCMMS電子零組件垂直整合服務在專業電子代工服務領域EMS排名全球第一市占率超過40%。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2. 2024年3月12日 · 鴻海今天股價大象飛天」,創下多項紀錄包括成交量逾35萬張創歷史單日新天量收盤價創近32個月來高點漲幅創近34個月來最大成交值 ...

  3. 2024年3月21日 · 黃世聰19日在youtube頻道《品觀點》 節目...

  4. 其他人也問了

  5. 2023年4月17日 · 現正熱映中. 【股票】2024高股息ETF只買這檔? 00940換股小心5風險? 2萬點這樣買更賺? ft.清流君|下班經濟學460. 熱門文章. 鴻海成功的關鍵在於1個重要決定至今仍持續進行。 (示意圖/取自美聯社)...

    • 鴻海(2317) 歷年股利發放率
    • 鴻海(2317) 技術分析
    • 鴻海 (2317)股價淨值比河流圖
    • 鴻海(2317)2023年全年展望

    再來就要看即將配發的股利政策,2023年經董事會決議將配發每股現金股息5.3元,可以說是正式擺脫2018年蘋果手機狀況不佳的陰霾,而且更難得的是,這可是歷史新高的配息!再從近幾年來看,每年都維持在五成以上,而且EPS已經連續在2021年、2022年繳出一個股本,這也相當不容易,畢竟2022年已經算是後疫情時代了,你要說公司受惠電子產品、電腦或其他消費性商機,其實拉貨力道也逐漸轉弱,但集團依舊繳出一個股本的獲利。 為什麼說2018年是一個鴻海的陰霾?原因是2017年受到蘋果手機賣很差的影響,導致獲利嚴重受到打擊,公司派甚至還在當年提出減資2元,搭配全年配發每股現金2元的股息,你如果在當年買進一張鴻海,年底就會剩800股而已,這當然會被股民爆罵啊!

    大家都喜歡買鴻海,除了他是台股排行老三的權值股容易被大型基金或國安基金拉台,還有一個重點是股價波動相當牛皮。上圖是我拉出月線的線圖,把持間軸放大到近十年,可以看到一個很清楚的區間整理,股票最低就是70元,而最高也很難超過120元,所以中長線投資人可以注意這個區間,反正這十年的鴻海就是70元到120元在遊走,即便遇到客戶訂單衰退、中美貿易戰、新冠疫情,他最低就是70元,當遇到利多最高也就120元附近,即便再高也會在一段時間內就拉回,這可以作為參考。 看完中長期走勢之後,拉近一點,打開近一年的日線圖,其實也有一個非常特別的跡象,那就是鴻海不管怎麼殺就是停在100元附近,但是上漲就比較不一定,基本上只要能站上季線才有動能繼續漲,如果是在季線以下就會一直要死不活,不過即便像是2022年出現瘋狂下殺,...

    以最新財報公布的淨值為例,鴻海每股價值是104.65元,其實股價就應該要符合這個位置,低於這個位置當然就有上漲空間囉。以我寫文當下的2023年4月16日為例,收盤價就在103.5元,其實也沒有偏離太多啦,但這種數據就是當作參考而已,股價震盪絕對不可能就是按照你算得這麼精確,數字只要大概抓到就好了,所以現在正好落在淨值比一倍左右,接下來有沒有機會往上走?如果從過去數據回測來看,機率應該是不小,畢竟都落在相對低點了,再殺也沒多少空間殺了對吧?

    目前鴻海把整個集團切成消費智能、雲端網路、電腦終端、元件及其他產品,最大營收來源是消費智能產品53%,這不用多說,消費代工產品本來就鴻海起家的事業體,包含蘋果手機代工也都隸屬在這塊領域中。回顧2022年的營運狀況,鴻海除了消費產品強之外,其他區塊的表現也都相當不錯,包含雲端網路受惠市場需求提升,而電腦終端產品則是PC週期的最後拉貨潮,各事業體表現優異,也貢獻集團創下全年EPS繳出10.21元的績優成績單。 接著再來看看鴻海針對2023年的展望,其實公司派也非常老實,他們判斷消費至產品領域的獲利會出現衰退,而這就可能會導致集團出現衰退,不過其他事業體則受惠網路趨勢依舊強勁,因此一來一往的衡量之後,集團全年獲利有機會繳出持平或微幅成長的成績單,其實這也是鴻海不斷進化所帶來的優勢。 如果再回到20...

  6. 2022年3月1日 · 鴻海是台灣營收規模最大的公司過去主要成長動能來自轉投資中國代工組裝蘋果Apple智慧型手機iPhone但近幾年面臨成長瓶頸去年成立MIH電動車平台今年發表跟裕隆合作的3款電動車其中平價車款定價不超過100萬元頗有吸引力如果未來幾年可以接獲大量代工訂單鴻海就能靠電動車這個新產品重啟成長動能。...

  7. 2023年3月8日 · 野心勃勃的鴻海初期瞄準全球電動車市場的5%相當於2025年前電動車與零件製造營收額達330億美元長期目標則是生產全世界近五成的電動車。 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預估,2025年電動車代工產值將達360億美元,之後在2030年達1440億美元,產量預估分別達80萬輛和320萬輛。 (相關報導: 搶奪鋰礦大作戰! 清潔能源前景讓拉丁美洲掀起新「淘金熱」...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