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由99~105年送檢案例分析顯示,占66% 檢出有害生物案例中,依口器之類型將檢出生物分為三大類別,包括占48% 的刺吸式口器生物(如介殼蟲、椿象、粉蝨、蚜蟲、葉蟬⋯⋯等)、14% 的咀嚼式口器害蟲(如鱗翅目幼蟲、雙翅目、鞘翅目、直翅目及軟體動物⋯⋯等 ...

  2. 順著一處家屋的稜線往下,可以接到日治時期的聯外道路,而途中有一座木造紀念碑,上頭刻字已經消逝,我們屏息等待沙力浪揭曉答案。 「這座碑是喀西帕南事件的時候,一個逃難的日警要到馬西桑尋求庇護,但最後還是在這裡追兵殺了。 」【註】就在南岸發生一連串布農抗日事件時,北岸的布日關係仍維持友好。 這點也可以從此處的家屋遺址中看出,多受日本影響採用榫接的檜木木造結構,甚至有些也會採用日式火塘,而這個日人的紀念碑就立在布農家屋不遠處。 然這樣的和睦關係終究破局,霧社事件後日本政府鐵了心要淨空臺灣山林,馬西桑當然不例外。 「以前林大哥帶我們來馬西桑的時候一定會先到這個家屋祭告。 當時這家的年輕人,日本人雇用回到馬西桑揹檜木的柱子下山。 他回到這裡,想到爸爸媽媽還埋在屋子的石板下,就用獵槍自盡了。

  3. 文/同弘 圖片提供/農林航空測量所. 林務局農林航空測量所是臺灣國土調查、航拍主責單位,每3年便會重新掃過臺灣每一吋土地。. 今年適逢農航所60週年,上個月與出版社暖暖書屋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出版新書《不可見的臺灣:農航影像下的異視界 ...

  4. 其他人也問了

  5. 這是由屏東縣政府主辦的農民職業傷病說明會,為什麼形容為上課? 因為大多農民將腰酸背痛視為務農的理所當然,不知如何防護,接觸農藥時甚至不知道要戴手套。 李勝吉也是農家小孩,在屏東服務20多年,說明會當天就坐著不少他的病患,「很多農民怕就醫耽誤工作,最後拖到關節都變形了,」臺灣的農民很勤奮,但代價是老了滿身傷,自己的母親就是受害者。 農民常為了努力掙錢能做就做,一位黎明社區農民深受膝蓋退化之苦,他年輕時曾當過鳳梨揹工,經常背後一籃,左右手再抱兩籃,「我一次可以揹100斤重喔」,長期過度負重對膝蓋無疑是慢性傷害。 為什麼要揹這麼重? 他理所當然地回答,「就想要趕快把工作做完啊,以前哪會想那麼多。

  6. 考察一座城市的遺忘之處,會喚醒什麼樣的記憶呢?作者將以新移居者的眼光,和細膩敏銳的心思,走踏大臺中的地、物、人,從中拉起歷史的虛線,回望中部曾有過的風光和過去。

  7. 1990年6月23日歐菲莉颱風挾帶豪雨,於秀林鄉銅門村(圖1~4)、榕樹村(圖5)、法華山一帶(圖6~9),引發大規模土石流。. 其中銅門村的土石流造成29人死亡,6人失蹤,68人無家可歸,房屋全倒24間,半倒11間,震驚臺灣社會。. 當時農委會邀請的日本專家將此 ...

  8. 文/志勳. 30年前的5月20日,一場許多老弱婦孺參與的農民請願活動,最後卻演變成橫跨兩天的警民衝突,共計130餘人被捕、96人移送法辦,最後收押人數近400人,成為臺灣戰後最大規模農民抗爭事件。 這場雲林縣農權會發起的群眾運動,有10個縣市農民參與,由林國華擔任總指揮,蕭裕珍擔任副總指揮,提出全面農保眷保、肥料自由買賣、增加稻米保證價格與收購面積、廢止農會總幹事遴選、廢止農田水利會會長遴選、成立農業部、農地自由買賣等七項訴求。 由於多數是純樸的農民,雖有部分人曾參與社運,但激烈抗爭可能原本也不在設定劇本中,卻因為一個上廁所的生理需求,意外引爆立法院門口第一波衝突,造成警民對立激化,終至不可收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