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茶學知識淵博的他笑稱他是黃家三兄弟裡面最早回來做茶的高職畢業就對升學沒興趣結果老師一直鼓勵他過了10年還拿了嘉義大學農藝系的招生簡章要他報名。 多虧這個機會,他說自己後來終於找到有興趣又結合實務的方向,越學越深感知識需要不斷補充更新,所以現在又回去念碩士專班,繼續深研茶作學。 大部分農二代的童年都是在幫忙務農,他們家也不例外,至今黃昶銪都還記得一家五口塞在一臺機車上山種茶的回憶。 父母黃榮增、羅秀梅剛開始種茶時,也並非科班出身,一切從零開始,不斷摸索並去茶改場上課受訓,一步一步慢慢精進,到後來生力茶業成為隙頂一帶製茶的老字號店家,羅秀梅更曾榮獲1999年的神農獎。 正是如此巨大的背影,讓農二代不只是傳承,還必須背負突破現況的壓力往前走。

  2. 森林與太空包的奇遇 從一朵香菇見證國產材新價值:永在林業的林業創新練習曲. 豐年雜誌. 20200507. 永在林業副總經理林家鼎看見了菇業的危機,卻也看見了林業的轉機,提出了不同於傳統林 業的經營模式——太空包。. 文/李佳芳 攝影/梁偉樂. 林家鼎始終 ...

  3. 20221121. 第33屆神農獎得獎名單出爐,除了產業須具一定規模外,還以友善環境、產業共好為評選標準。 (圖片來源/農糧署) 第33屆十大神農獎及十位模範農民名單出爐,十大神農包括六位從事農糧產業、二位從事畜牧業農民,以及二位從事漁業養殖、水產加工的漁民。 金門縣農友張斯翔,是金門首位神農獎得主,這在農業規模不大金門實屬難得,他也是今年第6屆的百大青農,南投縣農友張佳宏、彰化縣蛋農陳郁雄今年也都很風光,同時拿下百大青農與十大神農的榮譽。 農委會將於明年農曆年前頒獎表揚。

  4. 《哈囉! 山上的朋友:台20號南橫公路之旅》 作者:葉思吟.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21/01/19. 【延伸閱讀】 甲仙不能沒有自己的芋頭 芋頭伯讓紫色山城飄香. 只要溫泉梅樹仍在 寶來生機就不斷. 本文摘自 《 哈囉! 山上的朋友台20號南橫公路之旅 》 ,原文標題為〈愛玉的故鄉—有個愛玉家族 樂與老天爺合作 小田家不藏私〉.

  5. 鄉間小路. 20240301. 壯闊的拉庫拉庫溪谷。. 文字/照片提供 郭熊. 佳心是舊稱「八通關越道路」的其中一處駐在所遺址;日治時期為了交通、管理山區布農族人,自一九一八年起,經歷四年時間修築的一條警備道路,成為聯繫中央山脈兩側重要的聯絡道路 ...

  6. 獲獎者崇暉營造有限公司公司負責人聿暉,因發掘與保留古嘉義製材廠地下遺構、對嘉義林業文化保存有功而獲獎。 這段故事的起源,卻全是意外。 「如果不是聿暉,將近80年的地下寶藏也沒有機會重見天日。 」嘉義林區管理處技正洪淑霞告訴《農傳媒》記者,2016年12月原本委託聿暉整修再利用嘉義製材廠,預計發展觀光。 聿暉與團隊比對歷史圖表資料,並使用金屬探測器探勘後,大膽推測在過去所有學者專家認知的原有地上設備以外,預計進行整修的建築物地下可能埋藏日據時代遺留的製材機械設備,馬上停止原本工程方向,進行調查。

  7. 英雄好漢風雲榜. 家中經營花卉農場的謝富羽,在學生時代就下定決心要走一條較少人走的路。 大學重考轉組才考上園藝系,卻為了更加了解田間的實務工作,常常翹課回家幫忙到差點無法畢業。 退伍後在肥料公司上班不到2年,直接以辭職作為行動,說服了捨不得孩子看天吃飯的謝媽媽,回家作全職農夫,用媽媽的退休金買了第一塊地,開始種植有機紅棗、草莓和、白杭菊。 笑稱自己是「懶農」的謝富羽,擅長以明確的數據做為田間管理的依據,以作物整合管理(Integrated Crop Management)為原則出發,從土質檢測了解土相,搭配精準的給肥給水,依照不同作物的需求,讓土壤中的微生物與作物共生共好。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