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4年6月30日 · 急性腸胃炎是夏季的常見病,主要發病原因是暴飲暴食、食用不潔食物和腹部受涼引起的。 主要症狀是腹部疼痛、噁心嘔吐、腹瀉等,大便呈水樣,嚴重的一會兒上一次衛生間,有的伴有低熱、脫水的症狀。 慶大黴素是一種抗菌藥物,藥物經口服進入腸胃後,一般不被腸胃吸收,在腸胃內形成高濃度藥液,對病菌起直接殺滅作用。 一般情況下,服藥後兩小時見效,腹瀉症狀基本停止。 服用方法:成人一次口服針劑4毫升,同時喝一杯水,過6小時後再服4毫升。 此法對由病菌引起的急性腸胃炎效果明顯,對其他因素引起的急性腸胃炎可能無效。 此法本人曾在老人、成人、兒童身上用過,都有效果。 如果病人腸胃上下不通,會大大影響治療效果。 由於慶大黴素對腸道內的有益菌也有殺滅作用,此法只能偶爾應急之用。

  2. 在歐洲,結直腸癌是第二大常見腫瘤致死原因,在全球是第三大常見腫瘤。 全球每年約確診100 萬例新發結直腸癌。 本研究結果的公佈,無疑爲結腸癌患者帶來了福音,使他們多了一個更高效、更安全和更便利的治療選擇。 NO16968研究背景. NO16968 研究(XELOXA)是一項評價口服卡培他濱(希羅達)聯合靜脈滴注奧沙利鉑(XELOX)與5-FU/LV 作爲Ⅲ期結腸癌患者術後輔助治療療效的開放性、隨機、Ⅲ 期臨牀研究。 在2002 年計劃立項本研究時,無論是梅奧(Mayo)還是羅茲韋爾帕克(Roswell Park)方案,結腸癌的標準輔助化療均是靜脈注射5-FU/LV。

  3. 2011年1月8日 · 結腸癌是消化道惡性腫瘤,胃腸道中常見的惡性腫瘤,佔胃腸道腫瘤的第3位。 好發部位爲直腸及直腸與乙狀結腸交界處,佔65%發病多在40歲以後,男女之比爲2~3:1。 以41-50歲年齡組發病率最高。 發病原因尚未十分明確。 但有些病如家屬性息肉病、結腸腺瘤、血吸蟲病結腸炎和潰瘍性結腸炎等與結腸癌的發生有較密切的關係。 臨牀多表現爲大便次數…… 結腸癌的症狀. (一)早期症狀: 最早期可有腹脹、不適、消化不良樣症狀,而後出現排便習慣的改變,如便次增多,腹瀉或便祕,便前腹痛。 稍後即可有粘液便或粘液膿性血便。 (二)中毒症狀: 由於腫瘤潰爛失血和毒素吸收,常可導致病人出現貧血、低熱、乏力、消瘦、浮腫等表現,其中尤以貧血、消瘦爲着。

  4. 2012年10月11日 · 神經外科,俗稱“腦外科”,是臨牀醫學中最年輕、最複雜而又發展最快的一門學科。 神經外科主要治療下列疾病: 1) 頭部和脊髓的腫瘤; 2) 顱腦損傷、脊髓損傷. 3) 腦和脊髓血管疾病,如顱內動脈瘤、腦脊髓血管畸形、腦出血和嚴重腦梗塞等; 4) 顱內感染性疾病,如腦膿腫、腦結核瘤、腦寄生蟲等; 5) 先天性頭部和脊髓畸形,如腦積水、狹顱症、小腦扁桃體下疝畸形、腦膜腦膨出、脊膜膨出、脊柱裂等; 6) 神經功能性疾病,如神經痛、癲癇、帕金森氏病、扭轉痙攣、面肌痙攣、痙攣性斜頸、腦癱等。 神經外科疾病可表現出各種各樣的症狀,如果有下列症狀通常應該到神經外科就診: 頭痛:這是神經外科最常見的症狀之一。

  5. 2012年7月4日 · 胃鏡下胃潰瘍及十二指腸潰瘍分幾期各期的特點如何. 時間: 2012-07-04. 胃鏡下判定 胃潰瘍 及十二指腸潰瘍的狀態技其嚴重程度,從重到輕分爲3個期,3個期內各包括2個期,分別用A1、A2;Hl、H2;S1、S2來代表。 (1)急性期包括A1、A2兩個期: A1期:潰瘍表面壞死,覆蓋較厚的白苔或黃白谷,周邊明顯充血、水腫。 A2期:潰瘍表面壞死,覆蓋的苔變薄,周邊仍有較明顯的充血、水腫。 (2)癒合期包括Hl、H2兩個期: Hl期:潰瘍表面無壞死,白苔消失或變得很薄,仍有糜爛,潰瘍周圍的充血、水腫減輕或基本消失,並可見再生的上皮。 H2期:糜爛消失,潰瘍周邊輕度充血或充血、水腫消失,可見明顯的再生上皮及輕度的粘膜集中。

  6. 2012年8月17日 · 現在認爲一個理想的治療方案應該包括: (1)Hp根除率≥90%; (2)潰瘍癒合迅速,症狀消失快; (3)病人依從性好; (4)不產生耐藥; (5)療程短,治療簡便; (6)價格便宜。 目前傾向於用抗分泌藥與兩種抗生素聯合低劑量、短療程的治療方案。 常用PPI+阿莫西林+甲硝唑,Hp的根除率約在75%~85%,三聯療法中若將一種抗生素換成克拉黴素,Hp根除率可以增加10%~15%左右〔1〕。 根據1999年全國幽門螺桿菌科研協作組專家會議,關於Hp感染的治療在國內推薦如下方案: (1)PPI+兩種抗生素;①PPI標準劑量+克拉黴素0.25g+阿莫西林1.0g bid×1周。 ②PPI標準劑量+阿莫西林1.0g+甲硝唑0.4g bid×1周。

  7. 2012年10月25日 · 餐後不適的疾病症兆. 經常食後不久便有飢餓感,同時上腹隱痛,吐酸水,很可能有早期胃炎或潰瘍。 後腹脹加重,平臥時減輕,經常氣短,有時便祕或腹瀉,身體較爲瘦弱者,很可能患有胃下垂。 ( 3 )進食油膩食物後,如果感到右上腹脹痛,並放射到肩部者,很可能患有膽囊炎或膽結石症。 ( 4 )平時食慾良好,而體重明顯減輕,並伴有乏力、怕熱、多汗、易怒、焦躁、眼球稍突等症狀,要警惕甲狀腺機能亢進。 ( 5 )平時食慾不振,大便稀薄,次數增多,吃些油膩食物後要腹瀉,這是腸胃功能減退引起的,可能腸胃有病。 ( 6 )食慾正常,但在食後有腸鳴、便意感,即上廁所解大便,有時表現爲吃一頓解一次便,這樣的人有可能是患有腸胃功能紊亂、腸過敏症或慢性腸炎。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