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8日 · 衛福部疾管署今天宣布,考量國內 COVID-19 疫情可控,5 月 19 日起醫療院所、老人福利機構口罩令鬆綁,從強制佩戴口罩調整為建議佩戴,等同國內口罩令全面解除! COVID-19 在 2020 年席捲全球,台灣自當年 12 月 1 日起,嚴格要求 8 大場所需要佩戴口罩。 隨著疫情趨緩,走向與新冠共存的後疫情時代,國際間陸續放寬防治措施,大幅放鬆戴口罩規定,唯國內醫療照護機構仍持續口罩令。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今天召開「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COVID-19 防治組」專家會議,討論是否放寬口罩令。

  2. 2020年3月27日 · 41歲吳小姐,騎機車下班時有遭到冷風吹襲,晚上發現左眼眼白內出現出血狀況,小孩還驚叫眼睛流血了,吳小姐本來認為休息一晚應該就會好轉,結果隔天仍然沒有散去,擔心是不是有中風前兆,趕緊請假半天到眼科就醫檢查。 經童綜合醫院眼科李光洲醫師檢查後,視力正常,確認患者是因為突然天氣變冷,造成眼睛微血管破裂的「急性眼結膜下出血」,造成眼白處出現血塊情形,開立眼藥水早晚使用,並囑咐多休息避免過度用眼,三天左右即慢慢痊癒。 眼結膜下出血跟「火氣大」有關,季節轉換時容易發生. 李光洲表示,春天天氣變化多端,常常遇到忽冷忽熱的氣溫改變,除了容易罹患感冒外,眼睛也常因為血管彈性收縮不好、遇到刺激而發生血管破裂情形,通常會自行慢慢痊癒。

    • 為什麼優先選擇戶外活動?
    • 低至中等風險的戶外活動
    • 群聚型戶外活動的注意事項
    • 高風險的戶外活動
    • 拿捏安全和享受之間的平衡

    COVID-19 病毒主要在約 2 公尺的範圍內,於密切接觸者之間進行人與人的傳播。病毒透過說話、咳嗽、呼吸或打噴嚏時釋放到空氣中的呼吸道飛沫傳播。在某些情況下,特別是在通風不良的封閉室內空間中,當一個人暴露於在空氣中停留數分鐘至數小時的飛沫或氣溶膠時,病毒就可能會趁虛而入。 當你在戶外時,新鮮空氣不斷流動,分散這些病毒飛沫,因此相對不會吸入太多足以導致 COVID-19 感染的病毒飛沫。此外,如果你接種了疫苗,雖然仍可在公共場所從事許多室內活動,但如果你所在的地區每天新增大量 COVID-19 病例,比起戶外,在室內公共場所仍有較高與確診者密切接觸的風險。 因此,在自家中進行像是簡易肢體伸展、瑜伽、皮拉提斯或其他有氧運動是最安全的選擇,若是能與他人之間保持足夠距離的戶外活動,也比在室內公共...

    隨著 BA.5 疫情在全台多點散布,長距離、大範圍的移動可能有較高風險,所以你可以在居住點附近選擇許多種類與形式的戶外活動,無論是去爬郊山、造訪自然景點、在河岸步道騎自行車,還是只在家裡附近悠閒地散步或慢跑都是可行的選擇。在 COVID-19 疫情流行期間,你可以優先選擇這些低至中等風險的戶外活動: 1. 散步、跑步、徒步健行 2. 騎自行車、滑板、滑板車 3. 籃球、網球、足球、高爾夫球、沙灘排球等戶外運動 4. 爬山、攀岩、溯溪 5. SUP、潛水、衝浪、划船等戶外水上活動 6. 野餐、露營

    許多受歡迎的戶外活動都是群聚的型態,具有高度的社會性,所以在從事這些類型的活動時,你可以注意以下事項: 1. 餐廳戶外區域用餐:當天氣適合時,在餐廳戶外庭院或露台用餐可能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在不擁擠的餐廳用餐,若戶外用餐區桌子的間距適當,則在戶外用餐會比室內用餐更安全。不過請注意,與餐廳其他區域的人保持至少 2 公尺的距離,並避免使用自助式食品和飲料,在進出時洗手並用酒精消毒。 2. 野餐或露營:如果你只與同住者一起行動,那麼野餐或露營的風險很低。但如果你與沒有同住的其他親朋好友一起露營,請在空間足夠大、間隔至少 2 公尺以上的獨立帳篷中露營,並避免共用露營用品,在食物和飲料部分也盡量以公用餐具統一分配食物與分裝飲料。另外也需備妥包裝洗手液、乾洗手液或酒精消毒用品,以清潔和消毒大家經常接觸的表...

    許多人聚集在一起進行較長時間的密切接觸,則 COVID-19 傳播的風險最高,其中高風險的活動包括: 1. 大型聚會:在大型聚會或人群中,很難保持至少 2 公尺的距離,這對尚未完整接種疫苗的人來說風險最高。在這些情況下,群體越大,人們在一起的時間越長,風險就越高。婚禮、節日慶典、戶外派對、演唱會、音樂祭和遊行都是屬於這類活動。 2. 營隊活動:開放參與式的營隊活動通常是高風險的,因為參與者來自不同的地方,花很多時間密切接觸。但營隊活動主辦者可以採取預防措施,使活動更加安全。如果參與者來自同一地區,不共用物品、戴口罩、定期洗手,並在戶外度過大部分時間,保持適當距離,則營隊活動的風險可以降低。主辦者也應提醒,如果參與者在行前生病,出現 COVID-19 症狀或最近曾與 COVID-19 患者有過...

    隨著 COVID-19 疫情持續地流行,照顧好自己和周圍的人非常重要。採取預防措施,例如配戴口罩、經常洗手、不觸摸臉部、避免與確診者密切接觸,避免造訪 COVID-19 感染人數與新增病例較多的縣市地區,這些措施對於 COVID-19 重症高風險族群來說特別重要。 當然,在疫情的流行之下,做一些讓生活有價值的事情可以增進幸福感。有了正確且充份的資訊,你就可以做出深思熟慮的選擇、規劃與準備,明白如何在 COVID-19 疫情流行期間平衡對於生活的享受,為你的生活帶來歡樂。 文/孫珞軒、圖/巫俊郡

  3. 2023年10月12日 · 兒童乘坐機車需承擔極高的生命風險,除了最基本的戴好安全帽以外,父母也疑問,用機車安全帶與安全座椅會比較安全嗎? 靖娟基金會調查曾指出,使用機車安全帶與機車安全座椅的民眾比例約為 46%,但這些標榜安全的安全帶、安全座椅,事實上不見得安全。 靖娟基金會提醒:兒童坐機車應注意 6 件事. 靖娟基金會曾與一位家長共同召開記者會,家長阿莆媽媽表示,自己就是在不清楚法規的情況下,購買了號稱可以使用於機車的「安全幼兒手推車」,在無號誌路口待轉時,遭貨車從側面撞擊,不到一歲的兒子飛出推車座椅,落地後頭部被貨車壓過,當場喪命。 阿莆媽媽認為「安全」兩個字應被下架。

  4. 2023年4月24日 · 爸媽都可以放假? 3 種狀況家長、小孩放假不同調. 日期:2023 年 4 月 24 日 作者: 陳 韋彤. 今年一共有 7 個超過 3 天以上的連休,連假對於大部分的人來說,的確能夠喘口氣,但對家有兒女的爸爸媽媽們而言,假日依然不能好好放鬆,碰到難得長假可能也得帶著孩子出門放電。 一年之中只有 5 月 1 日「勞動節」這天,可能是家長真正、唯一的放假日。 一般來說,如果家長屬於「勞工」身分,職業類別在《勞動基準法》保障中,就可以放 5 月 1 日的勞動節,但因為老師、公務員等不適用勞基法,因此目前不放假,國小以上的孩子都得照常去學校上課。 對於這些爸媽來說,的確是可以好好在家放鬆,難得享受沒有孩子吵鬧聲的假期。

  5. 2018年12月10日 · 1、保持充足的睡眠: 對於工作過度勞累的人來說,維持充足而具有品質的睡眠是恢復疲勞的重要解方,同時也儘量避免破壞正常的睡眠週期。 2、均衡的飲食營養: 要確保每天固定的吃三餐,特別是早餐與午餐,畢竟適時補充足夠的營養,才能滿足工作與勞動時所需要的能量,要保持均衡的飲食與營養,尤其是勞動強度比較大的勞工,更應該補充足夠的蛋白質,包括動物性與植物性的。 3、固定的運動:

  6. 2020年2月28日 · 來一趟非洲冒險之旅. 賽倫蓋蒂國家公園 – 跟野生動物近距離接觸. 這裡的賽倫蓋蒂國家公園,還分成「塞羅勒那」、「恩戈羅恩戈羅保護區」、「馬斯瓦禁獵區」,其中塞羅勒那更是電影《獅子王》真獅版的靈感來源地之一。 只要是 7 ~ 9 月造訪的話,當地都會有許多的遊獵行程可以選擇,若想要進一步跟野生動物近距離接觸,可以入住「塞倫蓋蒂馬圖托帳篷營」,還可以體驗當地傳統生活。 恩戈羅恩戈羅保護區 – 世界最大火山口. 身為世界上最大的不間斷火山口,是世界文化遺產之一,這裡擁有眾多野生動物,這裡可以看見擁有最大象牙的象群,還有瀕臨絕種的黑犀牛。 並且還有一個大型的河馬游泳池,不僅可以觀賞到各種動物,也能觀賞到大自然的美麗風景。 馬賽馬拉國家保護區 – 拜訪遊牧民族.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