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09年3月9日 · 膽石的主要成分為膽色素類結石在肝膽管內產生,其次是膽固醇類結石在膽囊內產生。 膽石症的寒戰發熱、腹痛、黃疸、噁心嘔吐、脅痛等主要症狀。 《傷寒論》所描述的"結胸症"與此病頗為類似。 隋代《諸病源候論》記載的"癖黃"也與此病近似。 病因: 膽結石多由情志憂鬱,致使肝膽之氣鬱結、疏泄失常、氣鬱化火;或因飲食不節、過食油膩,致使脾胃運化失司、濕濁內生、濕熱蘊結,影響肝膽的疏泄功能;或因蛔蟲上擾,導致肝膽氣血運行不暢及脾胃運化障礙而發病。 肝膽氣鬱、疏泄不暢則發疼痛。 濕熱燻蒸,膽汁泛溢於肌膚而目黃、身黃。 肝氣犯胃,胃氣上逆則噁心嘔吐。 肝膽濕火,氣血瘀滯,熱積不散,則熱勝肉腐,醞而成膿。 膽為中清之府,以通降下行為順,若濕熱久蘊不散、膽液久瘀不暢,則凝結而成砂石。

  2. 2009年3月9日 · Dr.Yang常用臨床參考方劑. 撰文/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楊麗姝醫師. 本文包含下列主題:1.過敏性鼻炎(鼻鼽) 2.鼻竇炎(鼻淵) 3.慢性鼻病(鼻窒) 4.慢性咽喉炎 5.耳鳴耳聾 6.中耳炎(聤耳) 7.失音(聲音嘶啞). Dr.Yang常用臨床參考方劑. (11)耳鼻喉科 ...

  3. 入肺,胃,大腸經。 功效 :清熱散,化痰導滯,潤腸通便。 主治 : 熱痰咳嗽,痰滯胸膈,乳癰初起,胸痺腫毒。 參考連結: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Dr. Yang小語: 產后氣血兩虧,宜于溫補,但初產者惡血未行,先宜導滯。 出處:(清﹒張志聰《侶山堂類辨﹒產后論》) 產婦血氣每隨胎兒臨盆而多有虧虛,故一般宜溫宜補,以益氣血,俗所謂“產后一盆冰”,即是此理。 若胎兒下盆之后,惡露不行而瘀積于里,上沖于心,致牙關緊閉,面赤脈洪數者,謂之血悶,則當先予行血之藥,導其瘀滯,然后方可議補,亦急則治標之意。 另有少年體健之婦女,本無不足,懷孕之后,氣血壅塞,為脹為嘔而添有余之病。 及其既產,有余之物一去,即見通快,是瓜熟蒂落自然之理。 即使臨盆帶去些許氣血,恢復亦快,稍加調養即可。 大溫大補,反易增病。

  4. 本方用於呼吸困難為主訴,痰比較少,兼有氣鬱之支氣管喘息。 一般以腹力弱,而下部不甚緊張,僅稍有胸協苦滿,喀痰不多,呼吸困難,而兼有神經症者為目標。 方中麻黃能發汗去風寒,治喘咳;杏仁去胸內水毒,並與麻黃協力,治風痰喘咳; 陳皮順氣消痰,乃鎮咳袪痰劑;厚朴亦為袪痰劑,降氣逆,並治喘;蘇葉發表袪風寒,並與厚朴共同下氣;柴胡去表裏之熱,遂胸協之邪;甘草則調和諸藥,並緩和急迫。 PS: 「本資料由楊麗姝醫師提供,轉載請註明出處。 http://www.doctoryang.info. 本文的引用網址 http://www.doctoryang.info/health_detail.php?id=2420. 本文的作者: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楊麗姝醫師.

  5. 十三、清熱瀉火劑. 撰文/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楊麗姝醫師. 功效:清熱解毒,明目發散。 本文的引用網址 http://www.doctoryang.info/health_detail.php?id=2365. 本文的作者: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楊麗姝醫師. 本文章及圖片皆為版權所有,歡迎轉載,但請尊重智慧財產權,轉載需註明作者來源出處,如有違反,將應自行負法律責任。 2009-02-11 |瀏覽3691|回覆0 |.

  6. 十三、清熱瀉火劑. 《二十一大類科學中藥解析》. 撰文/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楊麗姝醫師. 本篇介紹【清熱瀉火劑】: 瀉火劑-凡能袪熱以保津液、涼血解毒之方劑。. 含白虎湯、化斑湯、竹葉石膏湯,瀉心湯、清營湯、黃連解毒湯、普濟消毒湯、養陰清 ...

  7. 溫肺化飲,止咳平喘。. (5) 主治:. 水飲傷肺,咳而上氣,喉中水雞聲,寒飲鬱肺,咳嗽氣急,哮喘。. (6) 參考連結:.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7)備註:. 寒飲郁肺,咳逆上氣,肺氣不宣,喉中痰涎阻滯,氣機不利,所以呼吸時有水蛙聲,胸脯滿悶,不能平臥,亦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