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Yahoo奇摩字典
    KK [ˋtredɪŋ]

    a. 形容詞

    • 1. 貿易的;交易的

    n. 名詞

    • 1. 貿易;交易
    • 2. 【口】購物

    Powered by Dr.eye

    看更多

  2. 農產品批發市場依法屬「公用事業、不得以營利為目的」,農產品交易採拍賣、議價、標價或投標等方式;生鮮蔬果的批發價格,就是採取上述方式形成。. 以臺北市果菜批發市場為例,超過九成的生鮮蔬果以「公開競價」,也就是拍賣決定價格,迄今仍是較 ...

  3. 田建中 臺灣碳權交易所總經理 國立臺灣大學會計學士、國立政治大學會計碩士畢業。. 擁有中華民國會計師、內部稽核師、證券投資分析人員、美國特許財務分析師(CFA)等證照。. 臺灣碳權交易所首批國際碳權去(2023)年底掛牌交易,上架7個碳權專案,類型 ...

  4. 2022年元旦這天,我國加入WTO屆滿20年。前總統陳水扁於2001年11月20日批准我國入會條約,隔年1月1日成為WTO第144個會員,開啟臺灣貿易自由化大門,農業部門首度面臨國際化挑戰,歷經了「穩定中發展」的20年,農業部門今年將再次接下自由化的戰帖。

    • Trading1
    • Trading2
    • Trading3
    • Trading4
    • Trading5
  5. 以「買買氏」為名,2010年在臉書上發起「直接跟農夫買」的金欣儀,這幾年不但透過粉絲團經營,並行銷有銷售困境的農產品,打造農友與消費者互動溝通的平臺,甚至成立社會企業,以永續經營電商的方式,陪伴農友銷售與成長。

    • 2025年倒數計時 專家預言三成酪農恐離酪
    • 藉dhi計畫、自動化設備 精進國產鮮奶質量
    • 建立市場區隔 臺灣應發展低溫殺菌鮮奶
    • 鮮乳坊瞄準「莊園鮮奶」 期待優化標示和履歷制度
    • 開拓國產生乳多元應用 讓產業結構更健康

    2013年7月,臺灣與紐西蘭簽署「臺紐經濟合作協定」(ANZTEC)。為保障國內酪農產業,政府在乳品部分設定液態乳為敏感性產品、採取關稅配額保護措施,爭取12年調適期。配額量由協定生效後的5,500公噸,每隔3年增加1,500公噸,直至第12年(2025年)起,改以零關稅配額開放紐西蘭液態乳進口。不少國內乳品專家和業者預期,包含紐國在內、價格具競爭力的外國鮮奶,恐將對國內酪農業造成重大衝擊。 中華民國乳業協會理事長暨國立臺灣大學動物科學技術學系教授徐濟泰表示:「過去2年,乳品廠已表達有剩餘奶出現……且現在還沒全面開放,外國奶進口量的成長速率就是國產奶消費量的3倍,壓縮國產鮮奶的消費空間,2025年開放時只怕會更強,甚至是爆炸性成長!」 推動「白色革命」、積極改變產業生態的鮮乳坊創辦人暨乳牛獸...

    在提升生產端競爭力上,畜牧處近年除透過「草食家畜產業加值及競爭力優化計畫」強化業者的生產效率,也加速推動智能化飼養管理設施、開放乳牛業引進外籍移工,緩解缺工和人力老化現象。除此之外,調整乳業根本體 質的中長期措施,還包含畜試所持續推動的乳牛群性能改良計畫(Dairy Herd Improvement, DHI),藉由乳樣蒐集分析,選育優良種牛、提供酪農飼育管理參考。並建構專家到場服務的技術諮詢體系,改善酪農戶關於乳牛配種、修蹄、繁殖障礙的專業知能。 長期輔導全臺畜牧場的徐濟泰指出,臺灣至少一半的牧場,乳牛平均產乳量可達25公斤以上,超越澳洲、德國、中國等國且仍逐年上升,更不乏花蓮吉蒸牧場、臺南梅桂種畜場等乳量超過60公斤的模範生,整體酪農業實力正不斷追趕美國、以色列等酪農業先進國家。未來若輔...

    想讓國人進一步支持國產好奶,乳品專家也發現關於養牛與牛奶,有幾個迷思普遍存在於消費者心中,恐影響大眾選購國產鮮奶的行動力。 迷思一 臺灣環境不適合養牛,鮮奶品質不比紐澳好? 「乳牛是高度被人類馴化的動物,泌乳量已超過其生理需求,相對地乳牛需要的是被人類高度關懷的環境。」龔建嘉解釋,包括乳牛懷孕期、泌乳前中末期的營養配方和獸醫師對牛隻健康狀態的監控,在紐西蘭、澳洲等草原放牧型國家,反而不容易滿足乳牛族群的不同需求。而臺灣酪農業運作,較類似美國室內畜養模式,如此的經營成本雖高,但鮮奶營養和品質也更高端。 徐濟泰舉屢創「高繁天噸牛獎」佳績的臺南梅桂牧場為例,「只要你把牛各方面照顧的很舒服,牛吃得好,奶量和乳成分便能平行上升。講臺灣氣候條件不好不是理由!」反倒是臺灣有能力在高溫多溼的環境中,維持一定...

    整體觀之,國內酪農業及鮮奶發展,確實正一步步朝對的方向前進,但要迎戰進口鮮奶,除了及早建立產品差異化,龔建嘉也疾呼,產業尚需政府法規對本土鮮奶擬定更具支援性的全面措施——不管是升級鮮奶標章、擴大生產 履歷標章覆蓋率,或重新規畫國家標準(CNS)對鮮奶的定義——方能增加消費者選購國產鮮奶的主動性,為酪農撐起實質保護傘。 長期為在地獨立酪農發聲,他舉例,當前官方推動生產履歷認證鮮奶的思維僵化、缺乏發展性,將管理蔬果的概念套用在液體的鮮奶上,讓部分獨立農民申請時倍感受挫。單一牧場的獨特性難以被真實體現和保障,結果是消費者和酪農的雙輸。 「在鮮乳坊合作的牧場,我們都跟酪農講,現在做的每件事都是在為2025做準備:為什麼要做單一牧場?為什麼要讓產品有差異化?為什麼要提升飼養水準?因為這樣,我們才可掌握...

    根據世界糧農組織(FAO)定義,各國每年人均鮮奶消費量,按照高於150公斤、介於30~150公斤、低於30公斤共分成三個等級,臺灣目前以21公斤歸屬第三等,落後日本,甚至墨西哥、伊朗、肯亞等國。「不論是小朋友的飲食習慣或老年人的骨質疏鬆問題,國人對乳製品需求量確實還有成長空間。」張經緯期待,農委會未來將繼續鼓勵多元產品的開發和宣導衛教常識,將國內乳品市場的餅做大。 目前國產生乳流向仍以最大宗的鮮奶和調味乳、保久乳為主,固態乳製品比例極低。但提倡臺灣酪農業應朝自動化、本土化、差異化發展的陳明汝從另一個角度切入:「全世界沒有一個國家,近90%生乳都在賣鮮奶」。臺灣乳業結構若想更健康,雖難以效仿日本、歐洲等國——實施補貼政策壓低鮮奶零售價,再從乳製品如起司利潤吸收補貼金,但臺灣若能發展出可強調新鮮...

  6. 農傳媒. 20200904. 輔訓合一輔導機制,催生農漁畜牧標竿企業。. 為推動農產業升級,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自104年起,導入商業市場已成熟應用的「商業模式九宮格」,多年來共培訓56個農業組織,進行資源盤點與技術輔導,進而發展新產品與服務。. 109年 ...

  7. 聽聽看農民朋友怎麼說!. 【電農的機會與挑戰5】農產銷售通路怎麼配置?. 聽聽看農民朋友怎麼說!. 農產銷售方式越來越多元,農友種出來的作物要去哪裡賣、用什麼方式賣,也成了農友們關切的主題。. (攝影/陳志華). 農產銷售管道不只日趨多元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