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1月18日 · 梨狀肌症候群(Piriformis Syndrome)可說是一個「小肌肉扳倒大神經」的故事。. 我們先來認識兩個重要的結構:梨狀肌與坐骨神經。. 梨狀肌位在臀部深處,並不大,是條扁平、近三角狀的肌肉,但梨狀肌很重要,我們要穩定髖關節,想要站三七步,或要換腳變成 ...

  2. 2021年3月17日 · 下背痛是這樣來的. 下背部是指從肋骨邊緣至臀部皺褶處的區塊,是脊椎承重最大的部位,主要以腰椎為主。 下背痛的發生與腰椎周邊結構,如椎間盤、關節、韌帶、肌肉、神經有關,因旋轉身體、彎腰等動作都需要這些結構相互配合,除了老化,若施力不當或姿勢不良 (站姿、久坐,甚至睡姿),就容易產生損傷。 若把下背痛分類,可粗略的分成. 機械性下背痛: 較為常見。 可能是因為外傷或是疲勞導致的肌肉傷、外傷或是退化造成椎間盤突出、小關節及椎間盤退化造成的狹窄壓迫、骨質疏鬆造成的骨折等。 非機械性下背痛: 而非機械性下背痛常由風濕性骨關節病、脊椎感染、腫瘤侵犯或是腹部臟器疼痛轉移而來。

  3. 2022年1月17日 · 她分享了該如何自我檢測髂腰肌是否太過緊繃,並示範了幾個伸髂腰肌的動作,跟著她一起做,或許有助於減緩你的腰背疼痛。 最新文章 編輯部精選好書

  4. 2018年6月26日 · 你必須要把脖子往後,讓耳朵和肩膀回到同一條直線上。. 然而,一聽到「把蜷曲的背舒展開來」這句話時,想要身體馬上跟著做,也不是那麼容易。. 這時候, 就請試著把注意力集中在讓脖子回到原位吧,把自己像烏龜一樣往前伸的脖子回原位之後,縮 ...

  5. 2022年2月14日 · 活動度肌筋膜訓練. 1.腳踝流. 圖片來源: 照護線上 提供. 首先我們先從腳踝練起。 踝關節的穩定可以增加身體平衡,減少跌倒,無論你想練硬舉或深蹲,都需要有更穩定的腳踝。 活動度肌筋膜訓練的第一步,就是站在椅子或牆壁旁,伸手扶著保持平衡,反覆練習墊腳尖→放下這樣的動作,身體保持筆直,墊腳尖時想像著整個身體往上,可以停留個幾秒鐘再放下。 圖片來源: 照護線上 提供. 接著左腳單腳站立,微微向外抬起右腳離開地面,用右腳踝順時針畫圈10次,再逆時針畫圈10次;再換腳練習腳踝順時針逆時針畫圈。 2.膝蓋流. 圖片來源: 照護線上 提供. 練完腳踝,我們來練習膝蓋。 膝蓋痛很常見,如果你目前還有膝蓋痛的問題,可以坐下練習以下的動作。 如果狀況可以,就站著練習。

  6. 2020年12月4日 · 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物理治療師詹承偉表示,這名男子為了要練出身體前側好看的胸肌與腹肌,卻忽略身體後側肌肉也應平衡訓練,當右手臂往側上抬60至120度時,肱骨會往上抬,應連動的肩胛骨卻未有動作,在空間變小情況下,肩胛骨突壓到關節內組織,因而肩膀突然疼痛,也就是夾擠症候群。 詹承偉表示,除了因訓練肌肉不平衡會引起夾擠症候群外, 還有長期重複相同動作、一直使用特定肌群者,像是工地工人、扛瓦斯工;長期姿勢不良者,像是駝背、低頭族等,都是好發及易復發族群 。 若輕忽不處理,在長期發炎情況下,肌肉肌腱易鈣化,失去彈性,不僅動作不順暢,只要肌肉收縮,極易引起疼痛。

  7. 2018年4月20日 · 模仿是成長的開始,但想複製成功者的經驗,除了循經驗法則外,其實「成功者心態」也是關鍵。. 這篇從心理學角度,發現多數成功者都擁「成長型思維」,他們勇於挑戰跟學習,並對於達成目標深具信心,更重要的是,堅持到底。. (責任編輯:黃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