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穀雨養生飲食 相關

    廣告
  2. 田原香本月主打星「靈芝滴雞精」限時特價!黃金濃縮比例營養多出15倍,免疫調節、增強好體力。 消除疲勞超有神,快喝靈芝滴雞精!採用日本天皇御用直井靈芝,啟動免疫開關,升級防護力!

搜尋結果

  1. 2024年4月17日 · 宜吃薏仁冬瓜袪濕、蓮子大棗健脾. 人體受穀雨天氣變化影響,需注意預防濕邪入侵,若被濕邪入侵則見精力不足、頭暈沉、身體困倦疲憊等濕重症狀。 建議可以食些薏仁,冬瓜,茯苓、白扁豆、赤小豆等,助人體利水袪濕。 而穀雨時節,陽氣漸長、陰氣漸消,此時脾臟之氣漸趨旺盛,若能涵養脾胃,有利於營養吸收,可適當食一些健脾的食物,如蓮子、芡實、山藥、陳皮、大棗等,以健脾胃之氣。 生冷辛辣食物加重濕氣應少吃. 此時忌吃生冷辛辣肥膩的食品,以免損傷脾胃,加重體內濕氣困留,應減少進食動物脂肪、生肉、冰凍食物、羊肉、蝦蟹、茄子、酒、辣椒等辛辣之品、腥羶發物。 穀雨與肝相應,而潮濕的天氣令人失去順暢爽利容易形成急躁及負面情緒,引致肝氣鬱結不暢。

  2. 2024年4月17日 · 因應榖雨時節的氣候變化,可採取清熱化濕,疏肝健脾為養生原則。 濕氣重者:身體困重,舌苔較厚,納差等人士. 可多食健脾化濕之物。 如淮山、薏米、赤小豆、扁豆、陳皮、茯苓等食物,健運脾氣,運脾化濕,舒緩濕重不適。 同時避免過食肥甘厚味,生冷食品, 如刺身、雪糕、糯米、冷飲等以免損害脾氣而助濕。 濕鬱化熱,有熱象者: 飲食宜清淡為主,可適量食用涼性之品,如綠豆、白蘿蔔,梨,鴨肉等清熱降火。 並避免辛辣刺激,煎炸燥熱之物,如炸物、羊肉、麻辣火鍋、米線、荔枝等,以免火上加油。 榖雨湯水:五指毛桃袪濕健脾湯. 功效:健脾益氣,利水化濕. 材料:五指毛桃 50 克、茯苓 30 克、陳皮 10 克、生熟薏米 30 克、淮山 30克、紅蘿蔔兩條、瘦肉 500 克(可用腰果代替) 煮法: 1.

    • 穀雨易有濕邪
    • ▼同場加映:風寒濕痺有以下類型(按圖👇👇👇)
    • ▼同場加映:自我測試睡眠質素(按圖👇👇👇)
    • ▼穀雨養生貼士(按圖👇👇👇)

    穀雨時節冷空氣與濕暖空氣交匯,形成長時間的降雨氣候。中醫認為這種天氣屬「濕邪」,可對我們健康造成不同影響。 1.各種痛症 濕邪有沉重、黏滯的特性,容易侵入人體肌肉、筋骨和關節,使氣血運行不暢,「不通則痛」,導致肌肉和關節痠痛、屈伸不利,頭重身重,精神疲倦,因此穀雨時節中常見各種痛症發生,包括風濕痛(肩頸、腰部、肘膝關節部位)、類風濕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痛風等。

    相關文章:【風濕】打風落雨關節炎易發作!預防4招食療忌吃內臟汗未乾沖涼 2.皮膚問題 濕邪侵襲人體時,最先傷及皮膚,氣候濕邪與體內濕邪相搏,浸淫肌膚,導致皮膚出現皮疹、水泡、鱗屑、脫皮、皮膚糜爛滲液、傷口久不收斂、皮膚瘙癢等損害,穀雨時節中常見各種皮膚問題,包括癬、濕疹、風疹、過敏性皮炎、銀屑病(俗稱牛皮癬)等。 3.脾胃消化系統問題 濕邪有重濁、影響脾胃功能的特性,人體受到濕邪所傷,容易傷及脾胃,出現胸腹脹滿、飲食減少、胃痛嘔吐、腹痛泄瀉、大便黏滯等症狀,穀雨時節中常見各種消化系統問題,包括急性或慢性胃炎、腸炎、腸胃型感冒、功能性消化不良、腸易激綜合症等。 4.睡眠問題 濕邪性質重濁、黏滯,容易阻礙氣機運行,損傷陽氣。於潮濕天氣中,我們常常悶悶不樂,精神難以提勁,濕邪上蒙心竅,氣血運行不暢...

    相關文章:【失眠】洗手赤腳醫生推薦4方法好瞓啲 7條問題測你有冇優質睡眠 5.情緒問題 濕邪有阻礙氣機的特性,在情緒方面容易傷及肝氣。肝失疏泄,肝氣鬱結,則出現情緒失調波動,脾氣暴躁,或悶悶不樂,抑鬱悲傷、易哭、常常歎氣呻吟。

    1.多進食健脾益氣,利水去濕食材 穀雨天氣潮濕,建議適當進食一些健脾益氣,利水去濕的食材,可用來炒煮或煲湯,例如淮山、蓮子、白扁豆、芡實、生熟薏米、茯苓、赤小豆、蠶豆、冬瓜、節瓜、絲瓜、合掌瓜、莧菜、荷葉、芹菜、薺菜、鯽魚等。 2.避免進食難以消化、生冷寒涼及肥甘油膩食物 盡量避免進食難以消化(如堅果、南瓜、番薯、薯仔、番茄)、生冷寒涼(如刺身、冰凍水果、雪糕、沙律、冰凍飲品)及肥甘油膩(如炸雞、芝士、肥肉)的食物,以免加重腸胃負擔 3.穴位按摩 有些穴位有健脾去濕、振奮精神、提神醒腦的作用,於穀雨這種潮濕的時節可多用手指按揉。 健脾去濕穴位:陰陵泉、足三里、三陰交 振奮精神、提神醒腦穴位:風府、神庭、百會、印堂 可用手指按揉此穴位各3分鐘,每天1-2次,按至痠軟更好。 4.起居生活習慣 -...

  3. 2023年4月13日 · 穀雨容易引起腸胃不適和濕疹發作,可配合食療和運動增強體質。 作者:註冊中醫師李善同. 飽滯泄瀉以為腸胃炎? 脾胃虛弱的人容易感到胃脹胃痛、噯氣泛酸頻頻、口淡,甚至食慾不振。 濕邪困阻腸道,見腹瀉、腹脹腸鳴、大便不暢不盡感等。 濕熱流於皮膚,發粉刺痤瘡、濕疹等皮膚病。 濕熱流於肌肉,見肌肉痠痛乏力,或下肢腫脹疼痛。 濕邪流注筋脈關節,見關節酸重墜脹、腰痠腳重等。 如濕熱侵襲關節,更有機會關節發炎。 最近好像越睡越累? 脾胃消化食物,化生精微能量,供我們生活所需。 就好像電器的摩打將能量轉成機械工作。 濕熱損傷脾胃,脾胃消化功能減慢,能量自然不足應付日常所需,我們就變得困倦懶言、越睡越累、集中力不足。 天氣容易誘發皮膚病? 中醫角度,急性濕疹大多是濕熱引起。

  4. 2024年4月19日 · 從調養身體的角度來看,春季需要注意適當調節飲食,多吃一些清淡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避免過度攝取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辣椒、生薑等,同時也需要注意情緒調節,避免過度緊張、焦慮等情緒,保持心情平和,有助於調節身體的陽氣。 不想帶著「春火」渡過春季,可以參考以下5個貼士: 1. 調整飲食. 春夏季節轉換時,要注意調整飲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生薑等,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粥等,保持腸胃健康,有助於預防春火的發生。 2. 適當運動. 春夏季節轉換時,要適當增加運動量,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增強免疫力、加快新陳代謝,有助於調節身體的陽氣,減少春火的發生。 3. 經常保持清潔.

  5. 2022年4月20日 · 食物營養. 春季養生. 穀雨,在每年的4月19至21日之間,穀雨前後氣候潮濕,令人聯想起風濕及關節痛的問題,記者訪問資深營養學家伍雅芬有關風濕關節痛的飲食宜忌。

  6. 2022年4月22日 · 穀雨前後濕氣偏重,容易令人覺得疲倦,有風濕及關節痛的人更是苦不堪言。 本文邀來註冊中醫師黃偉君醫師淺談潮濕氣候如何影響關節、形成「風濕」,並建議合適的飲食及養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