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6月22日 · 演算法. 認知作戰. 時間:2022-06-22 14:01. 新聞引據:採訪. 撰稿編輯:王照坤. 面對中共假新聞與假訊息對台的認知作戰,台灣必須以事實快速反制中共的資訊操作 (Pixabay) 當前國家安全的威脅不只來自軍事武器,「認知作戰」與「資訊操縱」也正在影響著台灣,行政院指出,境外敵對勢力「利用民主國家重視言論自由,從這個角度發動攻擊」,因此有必要透過修法並參考國際經驗,同時分析本土現象進一步提出因應對策;長期研究國家安全議題的學者則認為,揭露事實真相是民主法治國家現階段可採取的主動做法,例如烏克蘭以「事實」為基礎,透過公開揭露、如實陳述、即時整合等做法進行心戰,就相當值得台灣參考。

  2. 2019年8月21日 · 因錯誤認知及刻板印象,民眾對障礙者進入社區經常抱持疑慮,特別是在台灣歷經重大社會事件後,對精神障礙者更存有恐懼;其實,早有研究,身心障礙不會傳染,更不會導致房價下跌! 但如何讓「鄰避設施」進入社區不再被排擠? 從台灣過去諸多抗議事件中證明,「認識」將成為抗爭的終點、和解的起點。 社區服務被排擠 感嘆理由數十年未變. 7月30日,台北市社會福利聯盟請願前,主持人私下這麼跟參與者再三叮嚀。 台北市社會福利聯盟總幹事胡宜庭說:『 (原音)我們要讓市民瞭解,這群身心障礙,朋友是在這麼多專業的工作人員的協助之下,他們是絕對很安全的可以進入社區,我們不做情緒性的發言。

  3. 2015年9月20日 · 台灣俗諺專家 陳平 老師. 1 / 1. 一個某卡贏三個天公祖. 天公祖:天公,指玉皇大帝,民間信仰中的最高神格。. 在陽盛陰衰的移民社會,羅漢腳仔要娶到一個「某」(太太),或是被平埔族原住民招贅而有「牽手」,是頗不容易的事。. 即令漢人崇信神祇「天公 ...

  4. 2018年7月5日 · 台灣高等法院二審審結,3日依殺人罪判處王男無期徒刑,全案可上訴。 (圖:中央社) 近來駭人聽聞的社會案件頻傳,再度掀起死刑存廢與執行死刑能否嚇阻犯罪的爭論。 針對台灣為何遲遲無法推動廢死,東吳大學法律系副教授胡博硯今天 (5日)表示,這與民眾對法治的觀念仍停留在「報復性」的刑法有關。 中正大學犯罪防治學系教授鄭瑞隆則說,大多數民眾認為廢死就無法懲罰非常該死的,且廢死要經過修法,以目前民意走向來說,困難度很高。 記者劉玉秋的報導# 「小燈泡案」的王姓凶嫌二審被判處無期徒刑,引發社會嘩然,也再度掀起死刑存廢的討論。 廢死團體已喊了多年,卻始終無法得到多數人民的支持,每當有重大社會案件發生時,廢死主張就會成為眾矢之的,究竟台灣為何難以推動廢死?

  5. 2019年5月30日 · 就是 (政府)與人民是在一種準戰爭狀態」。 有一種觀點認為,中共以武力鎮壓學生,是為了維持社會安定,安定下來才有後來的經濟發展。 但張倫駁斥,若當時和平解決,中國本可更加平穩地發展經濟,還能慢慢消除社會矛盾,而政府選了另一種做法,如今維穩變本加厲,就是惡果。 他認為,即使經濟興盛,只要社會正義、人民自由等基本問題沒有解決,累積到一定程度,終將是中國真正成為現代大國的巨大障礙,一天不在真相基礎上面對六四事件,中國就不可能真正崛起,也無法與世界安然共處。 當年忽視人民訴求的後遺症早已顯現,舉例來說,中國政府近年大規模反腐,就是因為腐敗已呈結構性;現在壓縮人民發聲空間,未來也早晚要面對人民質疑。

  6. 2021年12月10日 · 在台外籍移工工作情形。 中央社記者董俊志攝 110年11月11日 (圖:中央社) 今年有哪些需被關注的人權新聞事件? 台灣人權促進會 (台權會)響應聯合國2021年「削減不平等、提昇人權」的倡議平等主題,嚴選「十大人權新聞事件」檢視台灣年度人權狀況;疫情下移工被歧視、無難民法導致在台阿富汗恐成人球等,皆被列入今年「十大人權新聞」。 疫情三級警戒 移工歧視無所遁形.

  7. 2017年12月13日 · 焦國祐. 時間:2017-12-13 16:32. 新聞引據:採訪. 撰稿編輯:蕭照平. 外交部北美司美國政治事務科科長焦國祐。 (蕭照平 攝) 近日主持美國史丹佛大學台灣民主計畫的學者祁凱立 (Kharis Templeman)訪問台灣,為此,國民黨立委許毓仁今天 (13日)邀請他與外交部前大使沈呂巡,針對美中台多項議題提出看法。 針對美國川普總統簽署「2018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祁凱立認為這只是象徵性意義,對台灣是否有實質的意義還需要再觀察;不過,外交部官員表示,重點是美方把台灣放進法案,且日本、韓國也跟台灣一樣同等標準。 在中國大陸駐美公使李克新的武統言論後,接著美國總統川普完成「2018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 (NDAA)簽署,時間點的巧合引發各界討論。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