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11月7日 · 1975年Paul Hendel正打算在升讀大學首個學期前辭退麥當勞的工作其時任老闆提供升職機會表示麥當勞將於30分鐘路程外的地點開設一家新店急需一名助理經理。 Hendel接受了這份工作,他當時認為可以利用這筆薪金來幫補學費和書簿費。 Hendel表示,雖然為了這份工作而經常錯失派對,但他的確有所回報。 除了完全沒有負債,而且在工作經驗和人脈方面確實領先於其他同輩:「當你在18歲時已得到信任去開辦一間新餐廳,是非常令人興奮的。 Hendel自願返半夜更,並協助改善新人入職流程。 三年內,他獲晉升為總經理。 到了1980年大學畢業後,他發現自己再次處於十字路口:他應該加入父親的華爾街經紀行,賺更多錢;還是繼續在麥當勞工作,從事他擅長和喜歡的工作?

  2. 2023年9月19日 · 投資人應該具備哪些心態? Joel認為投資者應該有一些關鍵的心態,例如,能夠理性決策、獨立思考、對解決困難環境保持樂觀、接受錯誤和不同意見、妥善處理失敗等等,以下是他在書中的一些句子,教導大家如何用正確的心態應對瞬息萬變的股市。 1. 感性察覺需要理性驗證. 原文:「做到感性察覺,又能脫離情感依附,是投資股票最完美的特質。 在投資選擇過程中,除了技術分析之外,很多投資者還會利用自己的感覺,也是大家常説的「盤感」,來決定投資的標的。 Joel在書中表示,在有感覺之餘,最好能多方驗證,不能單靠感覺就做決定。 2. 耐心非常重要. 原文:「耐心是投資人的美德。

  3. 2024年5月5日 · Allocca專門幫助年輕專業人士整理財務狀況,她指出,20出頭的大學畢業生初投職場,正處於「仍在思考如何管理薪水的奇怪時期」,理財經驗欠豐富,容易犯錯,好像濫用信用卡或因「生活方式通脹」而陷入債務等。 Allocca從經驗出發,分享以下職場新人 五個常見的金錢錯誤 ,可能會導致不必要的債務,或失去累積財富的機會。 1. 沉迷於提升生活水平. 2. 不使用高息儲蓄帳戶. 3. 不記錄開支. 4. 信用卡只支付最低還款額. 5. 不投資. 職場新人最易誤中的理財陷阱(一):沒咁大個頭,卻戴大頂帽. 生活方式通脹(Lifestyle creep)所指的是隨着收入增加,可以自由支配的開支亦更多,生活水平或生活方式趨於提高的現象。

  4. 2024年2月6日 · 27歲身家過千萬! 女富豪從不吝嗇消費:「辛苦賺來的錢應用在喜歡的事情上25歲儲下10萬美元約78萬港元),未必很難但兩年後27歲身家登上千萬就不是人人可以。 這是美國理財專家Tori Dunlap的真實成就。 她在25歲生日後僅三個月,便突破了自己定下的10萬美元儲蓄大關,卻沒有放慢賺錢步伐,但同時也沒有減緩必要消費的意圖——Dunlap認為有些錢不可以慳。 現年29歲,Dunlap已創建了一間價值數百萬美元的理財平台「Her First 100K」,專門舉辦工作坊,同時提供多元化理財工具選擇,旨在幫助女性致富。 此外,她亦撰寫了暢銷書《Financial Feminist》,並主持同名商業播客節目。 辛苦賺來的錢,應用在喜歡的事情上. 俗語有云「辛苦搵來志在食」。

  5. 2023年11月28日 · CNBC訪問了三名一直工作到90多歲的美國打工仔,分享建立長期而幸福的職業生涯的三個最佳建議。 1. 把興趣變為職業. Jayne Burns今年7月迎來101歲大壽,她26年來一直在俄亥俄州梅森市(Mason)一間紡織品及工藝品店Joann Fabric and Crafts擔任兼職布料裁剪師(fabric cutter)。 這名百歲老人表示:「我喜歡常規工作我喜歡不斷前進。 」她在70幾、80幾歲時,曾多次從會計生涯中退休,但總是過了幾個月便重操故業,在獸醫辦公室和會計師事務所兼職。 Burns本身是業餘裁縫,一開始是Joann的顧客。 與店員熟絡後,她也喜歡向其他購物者推薦不同布料。 1997年,就她丈夫去世後幾個月,Joann開設布料裁剪師職位。

  6. 2018年11月29日 · 中產呢個標籤其實好有趣有人會用財富來界定有人會用收入來界定甚至有人會覺得學歷都會係一個影響因素而所有嘅界定最後尾都要通過最後呢一關就係你自己覺得自己係唔係一個中產而呢一個就係最危險嘅地方。 因為覺得自己係中產,所以「咩都咁隨便,點會有人俾面? 」但係同時提高咁多個唔同部份嘅開支,而你自己嘅單一收入來源又能唔能夠支撐得起呢? 尤其係,如果你需要同未來老婆結婚,你要考慮住屋問題嘅時候,你就會發覺呢三萬蚊係咁卑微。 講到中產數據,我地唔應該睇入息中位數咁低。 取而代之就係睇稅局新公佈2016-17年薪俸稅嘅數據。 呢個表飛走哂所有唔駛交稅嘅窮人,我地會睇到其實香港要交稅嘅人,最多人係搵緊年薪30萬-50萬,即係3—4萬一個月嗰班,佔總人數28%。

  7. 2023年7月9日 · CNBC報道近年來許多人因不滿有毒的職場文化而辭職或轉行但社會心理學家指出一些公司正轉向另一個極端友善文化」,它可能與有毒職場文化一樣具有破壞性。 只容正面反饋 實爲逃避現實. 紐約大學心理學教授Tessa West告訴CNBC Make It:「人們在工作中大力提倡幸福感、友善、善良、同理心和關懷,這些顯然都是良好的品質。 但最終發生的情況是,我們以某種方式將友善同明確的溝通和對抗對立起來,即使在必要時也是如此。 West指,大多數人都會同意,當工作場所不尊重、不包容、不道德、殘酷或侮辱員工時,它的文化就是有毒的。 然而,「有毒」的反面不是指充滿彩虹和陽光,而是存在一個容許批評反饋和對話的安全空間。 她表示,知道如何接受和給予真誠的反饋,是職業發絕對必要因素。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