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台灣農業設施協會名譽理事長黃裕益說,智慧農業技術有大量環境資料數據作為基礎,新進農民不必花太多時間就能掌握設施栽培。 亞熱帶設施週年生產環控是標配 資金需求高成智慧工具普及障礙. 歐美等高緯度國家農業栽培使用設施原本是為了保溫,但臺灣位在北迴歸線上,充足的日照反而易使設施內溫度過高,因此冬季能栽培小果番茄,夏天就必須轉作瓜類。 黃裕益說,國內大部分溫室只有「外殼」,但只要導入適當環控,「充足日照就可以從劣勢轉變為優勢」;溫室小番茄若要週年生產,環控設備可能就是標準配備。

  2. twitter. 林裕彬整合校內資源技術建構智慧溫室,希望為臺灣農業科技技術的發展盡一分心力,同時也期待能夠提升年輕人從農意願;他手上的網紋洋香瓜表皮刻有「NTU」字樣,是栽培實驗的一環。 文/吳秉容 圖/豐年社. 面對極端氣候的影響,穩固的溫網室設施能有效提升作物栽培成效,並降低災害帶來的損害。 此外,根據世界銀行(word bank)資料顯示,全球智慧農業之市場發展趨勢自2013年起逐年攀升。 國立臺灣大學掌握農業技術發展趨勢,在校內打造全方位智慧節能溫室。 推動者之一,同時也是生物資源暨農學院院長的林裕彬分享未來展望:「『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我們希望,在烈日炎炎下揮灑汗水是農業的過去式;未來每個農民都是高科技農夫,運用智慧化與自動化設備節省時間、金錢與人力,實現精準栽培。

  3. 農傳媒. 20171125. 文/ 莊安華 攝影/ 汪忠信 首圖攝影/ 林慧貞. 極端氣候的變化,為臺灣農業帶來衝擊與災害,因此農委會推動強固型溫網室設施,希望協助農民保全作物、減少生產設施受損、穩定蔬果供應價格。 日前農委會委託臺灣農村經濟學會、臺灣大學生物產業傳播暨發展學系,舉辦「農業經營如何因應極端氣候挑戰──因應極端氣候,提升設施農業抗災能力」座談會,邀請產官學界交流意見與建議。 臺灣處在颱風、暴雨、乾旱、霸王級寒流、破紀錄的高溫等極端氣候的嚴峻環境,不僅農民要面對比起以往更沈重、更複雜的生產挑戰,消費者在天災過後也必須付出較高的買菜成本。

  4. 20170918. 文、攝影/趙敏. 臺灣位於亞熱帶地區,盛產多樣蔬果,但近年極端氣候頻率增加,夏、秋兩季颱風頻繁, 冬季又經常發生寒害,嚴重影響農民收成,政府為此必須支出龐大天災救助金額。 為了穩定收成,許多農民投入設施農業,但設施施工品質良莠不齊,抗颱能力不足,一場颱風下來,反而損失更嚴重。 因此,推廣結構加強型的溫室栽培作物,便成了當務之急。 許多農民剛開始接觸溫室可能不知道從何著手。 《豐年雜誌》跟著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臺南區農業改良場(簡稱南改場)專家與多位投入設施農業農民的腳步,根據他們的經驗分享,分別介紹常見的力霸型溫室, 以及導入科技、具企業規模的智慧型花卉設施,提醒農民如何評估需求、獲利與其他重點,打造出適合自己的理想溫室。 溫室永續經營 應考量堅固、耐用、安全與獲利.

  5. 和很多人一樣,第一次看到「囉喏」兩個字,我也不知道怎麼發音。囉喏是Rojak的音譯,馬來文「混合」之意,音讀羅加,不過華文招牌都會寫囉喏、羅惹,就像早期劣質翻譯書會出現的字詞,因為看不懂,多了點異國情調

  6. 20171107. 內容提供/ 豐年社 文、攝影/ 趙敏 首圖攝影/ 林言. 臺灣位於亞熱帶地區,盛產多樣蔬果,但近年極端氣候頻率增加,夏、秋兩季颱風頻繁,冬季又經常發生寒害,嚴重影響農民收成,政府為此必須支出龐大天災救助金額。 為了穩定收成,許多農民投入設施農業,但設施施工品質良莠不齊,抗颱能力不足,一場颱風下來,反而損失更嚴重。 因此,推廣結構加強型的溫室栽培作物,便成了當務之急。 許多農民剛開始接觸溫室可能不知道從何著手。 《豐年雜誌》 跟著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臺南區農業改良場(簡稱南改場)專家與多位投入設施農業農民的腳步,根據他們的經驗分享,分別介紹常見的力霸型溫室,以及導入科技、具企業規模的智慧型花卉設施,提醒農民如何評估需求、獲利與其他重點,打造出適合自己的理想溫室。

  7. 20180422. 驚蟄剛過春寒一閃即逝氣溫馬上飆高空氣中除了 PM2.5仍然聞得到萬物出生的燥熱──季節的更迭是有味道的春天聞起來土氣濃厚即使人在都市也能依稀嗅見雨水打濕土壤時散發出的潮氣。 新的生命輪迴又將開始, 來聊聊〈維倫多夫的維納斯〉吧。 〈維倫多夫的維納斯〉(Venus of Willendorf)雖名為維納斯,其實她是一尊非常小的舊石器時代雕像,出土於奧地利的維倫多夫村(Willendorf)附近。 她沒有面目,頭上是裝飾性的捲髮(或是辮子編盤而成的髮型),雙手細瘦放 在腫脹的雙乳上,宛如懷孕的腹部向前突出,肚臍、陰部細節刻畫得非常清楚, 雙腳則如手一般細小粗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