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10月1日 · 1. 你可以讓別人知道你是單身,但是不要把你整個人攤在陽光下。 就算你有很多優點,也讓他慢慢發現。 因為愛情要有幾分神秘才美,情感要不斷因為發現彼此的優點而加分。 2. 不必讓他知道你的財務狀況,無論你窮或富,都與他無關,因為吸引他的是你,不是你的錢。 先知道你很富有,再跟你談戀愛的人,會讓你不敢確定他的愛。 3. 吃人的嘴短,而且男女平等,所以不要都由男生請客,總要有來有往。 你可以由他讓你付錢的情況,譬如因為你說要請客,他是不是比較節制,來觀察他夠不夠體貼。 4. 跟初次交往的男生說好幾點回家,然後觀察他是不是放在心上。 一個玩在興頭,還能注意時間的男生,可以顯示他的自制與對你的尊重。 一個能夠掌握約會時間的女生,可以顯示她的教養。 5.

  2. 2024年2月20日 · 如果你捨得,那當初為什麼要娶她?. 作者\蘋果VS西打媽媽. 編按:【養一個女兒不容易,更何況是兩個孩子?. 男人們,請好好珍惜你身邊的女人,那是她原生家庭給你的責任,以下是照片中可愛的兩個雙胞胎女兒蘋果VS西打的媽媽所撰寫的文章,對於女兒的 ...

  3. 2023年9月22日 · 心理醫師媽媽給女兒的人生真心話:放棄扮演每個人眼中的好人. 圖片來源:《你好李煥英劇照. 專欄作家 更新於 2023-09-22. 看留言討論. 作者\韓星姬. 至今妳扮演過女兒、朋友、前輩、晚輩以及員工等角色,但從結婚那一刻起,妳將成為媳婦、妻子以及未來孩子的母親,也就是說妳必須扮演的角色會突然增加。 人們通常希望自己能扮演好所有角色,盡可能實現別人對自己的期望,並擔下所須承擔的責任,達成被賦予的任務,更何況這是個徹底肯定一人分飾多角、能者多勞的世界。 然而在我眼裡,那些想盡辦法扮演好所有角色的人反而令人同情,因為如果要達成這樣的目標,必定需要犧牲自己。 這樣的案例不勝枚舉,只要自己辛苦一點、犧牲一點,所有事情就會順利。

  4. 2022年8月11日 · 首先,在心理學有所謂「延宕滿足」,這個非常著名的「棉花糖實驗」(The Marshmallow Test ),是由美國史丹佛大學心理學的教授華特.蜜雪兒(Walter Mischel)在一九六 年代設計的。 他給一群學齡前的小孩,每人一個棉花糖,對小孩說,你可以馬上把糖吃掉,也可以等,等我出去十五分鐘回來之後再吃。 如果你們能等,到時候我會再多給你們每人一顆糖。 有些小孩迫不及待地把手裡的糖吃掉! 也有些小孩用各種方法,壓制自己要吃的衝動,譬如不去看糖,裝睡、唱歌,或者把眼睛遮住,硬是忍著不吃,等大人回來,好多獲得一顆糖。 華特.蜜雪兒的團隊,用接下來十幾年,持續追蹤那些孩子,發現能夠「等一下再吃」的孩子,長大之後,不論在學業和工作上的表現,都比「立刻吃下」的孩子強得多。

  5. 2020年10月30日 · 按編近期公眾人物婚姻關係簡直是幾家歡樂幾家愁最新週刊指出王力宏與李靚蕾離婚關鍵之一是難解的婆媳問題這個老生長談但又是家家有本難念的經究竟我們要如何在這題上得到和解呢? 不如改變自己,從自己的新開始吧! 作者\加菲的幸福之旅. 和朋友聊天時,當我提到我現在與公婆同住時,多數人總是會露出驚恐或是不敢相信的眼神(70%),少數的會表現出佩服的表情(30%),好像現在和公婆同住是多麼勇敢和了不起的事(笑) 更何況,我還是帶著跟他們家沒有半點血緣的菲寶一起住進去,也難怪我的朋友們驚訝指數簡直破表。 其實,以前我也是堅決"不和公婆同住"這一派的。 但是為什麼後來卻改變了呢? 簡單來說,是基於以下幾點的考量: 1.

  6. 2021年4月22日 · 作者\ 媽媽經編輯部. 她是一名母親,擁有三歲和十一歲兩個孩子,她是一名妻子,曾經與先生合開過火鍋店、賣過薯條、經營律師事務所,她也是一名作家、網紅、創業家,渴望用文字與理念,幫助所有與她一樣有夢想的媽媽們突破角色限制、活出精彩人生,她就是大家口中身兼多職的斜槓主婦:律師娘林靜如。 人人都想斜槓,但妳是否也曾這樣問自己… 「照顧小孩太忙了,我怎麼擠出時間自我成長? 「我什麼都不會,要怎麼開始第一個斜槓? 「先生、家人不能體諒我的工作怎麼辦?

  7. 2019年8月3日 · 作者\華人健康網. 前兩年我跟太太上黃山,有一位年輕的女導遊,一路跟我們聊天,其中讓我印象很深的是,她說她就住在山下,其實媽媽家距離不遠,但是她都不敢回去,因為一進家門,媽媽就要不斷念:「有對象了嗎? 什麼時候嫁? 起先還會說些條件,現在條件都不重要了,只要「是人不是鬼,生有兩條腿」的男生就成了! 說完,她咯咯咯地笑了起來,繼續抱怨:「我念高中的時候,我媽把我看得像賊似的,一天到晚警告我不能交男朋友,可是才上大學又好像怕我嫁不出去,一天到晚叮嚀我快找對象,這不是很矛盾嗎? 矛盾無比的父母. 今天就要跟大家談談這矛盾的「早戀」。 我相信那位女導遊說的,在華人社會非常普遍。 提到「早戀」,好多父母都要聞之色變,好像孩子只要沾上早戀,就一輩子都完了! 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