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10月20日 · 美國哈佛醫學院遺傳學家David Andrew Sinclair。 (GettyImages) 那麼怎樣延緩,甚至逆轉衰老? 延緩衰老,以往科學家提出透過經歷炎熱、寒冷、捱餓、運動來激活身體內的抵禦機制,內裡有一組基因能控制表觀遺傳,因此如地中海飲食法、斷食、鍛煉等都是延緩衰老的生活習慣。 至於抗衰老藥物,今年初有研究發現二型糖尿病的一線藥物「二甲雙胍」,竟有抗老功效。 相關研究發現患糖尿病服食這種藥的人,壽命較非糖尿病患者長。 而最近亦有研究針對二甲雙胍跟心臟病、癌症、阿茲海默症發病率的關係。 而David Andrew Sinclair的團隊尋找修正表觀遺傳的方法,就像修復CD光盤的花痕一樣。

  2. 2024年4月3日 · 李嘉誠基金會公布將捐助劍橋大學1,100萬英鎊折合約1.08億港元),支持早期癌症研究所的大樓重建擴充實驗室空間增加研究能力吸引世界 ...

  3. 2024年3月19日 · 2024-03-19 11:54:43. 貴州驚現金字塔?. 學者解釋自然形成 (多圖) 分享:. 貴州省大火將樹木燒光後,安龍縣境內顯現多座形似「金字塔」的山體。. (網 ...

  4. 2024年4月23日 · 2024-04-23 07:30:00. 健康研究所預測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心血管病風險 從風濕因子看出端倪. 分享: 健康研究所預測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心血管病風險 從風濕因子看出端倪. 近年醫學界發現,誘發類風濕關節炎的罪魁禍首是體內過多的發炎因子,但它們除了會攻擊關節外,心血管也有機會受累。 風濕病科專科吳善巍醫生解釋:「類風濕關節炎患者身體長期發炎,加快血管粥樣硬化的速度。 有研究顯示,類風濕關節炎患者患上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比一般人高約兩倍。 」因此,臨床上醫生也會透過檢查患者的類風濕因子及監察發炎指數等,預防和及早發現心血管疾病。 患者因心肌梗塞死亡風險高7成. 類風濕關節炎患者體內有多種發炎因子,包括腫瘤壞死因子α及白血球介素6,而發炎因子會破壞血管壁及令動脈粥樣硬化。

  5. 2024年4月5日 · 專家「特殊自體免疫機制」惹禍 | am730. 返回. 健康. 2024-04-05 18:30:00. 為何有些人的免疫功能比較弱? 專家特殊自體免疫機制惹禍. 分享: 為何有些人的免疫功能比較弱專家特殊自體免疫機制惹禍. 由臺大醫院派赴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進修的鄭琬豑副教授,於進修期間研究發現一個新因子,可解釋為何有些人的免疫功能比較弱,於返台後和臺大醫院研究團隊持續與美國合作完成這項研究。 研究發現,人體若產生一種特殊的自體抗體,會抑制身體對抗病菌的天然防禦機制,從而增加罹患罕見且嚴重感染的風險。 這項發現有望幫助這類病患早期獲得診斷和治療。 特殊自體抗體 天然防禦機制. 這項傑出的研究揭露了部分病患體內會出現針對「白細胞介素-23」這種蛋白質的自體抗體。

  6. 2020年12月21日 · 3人開始想找答案。 因為同一天3名孿生男孩誕生的機率很低,他們到圖書館找出生紀錄,很快就找到母親的姓名,約了見面,原來母親只是在舞會胡搞,懷了三胞胎,雖然不風光,也不是甚麼荒誕奇事。 刻意拆散三兄弟. 剛才說到三兄弟在九十年代開餐廳,就在事業一帆風順之時,他們接到一通電話,一個記者一直在研究孿生兄弟分開成長的課題,曾讀到一本著作引述一個神秘報告,說到有機構會刻意將孿生兄弟/姐妹拆開收養,再觀察他們成長,這是一個大型實驗! 3人呆了,隱約記得成長時每年都有調查員來跟他們做測試、拍照拍片,調查下來,只知道負責的醫生是業界出類拔萃的一位,而且研究規模很大,長達20年,但研究結果多年來沒有發表過。 那為甚麼要研究? 研究的目的又是甚麼?

  7. 2024年3月25日 · 2024-03-25 04:29:56. 醫理: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 日報. 一期臨床試驗——從實驗到臨床. 分享: 一期臨床試驗——從實驗到臨床. 儘管生物醫學界的新發現不斷湧現,但往往只有小部分可供臨床應用。 原因是這些實驗大多在動物身上進行,當應用於人體卻未能呈現和實驗室研究結果相若的成效。 因此,一期臨床試驗是將基礎科研發現轉化為實際臨床應用的重要橋樑。 一期臨床試驗的主要目的是在健康的志願者身上測試新療法的藥物代謝、效應、耐受性和適當劑量。 研究團隊會招募合適志願者,向其解釋研究目的和風險,在他們簽妥知情同意書後,為其進行極詳細的體格檢查,以確保他們適合且能安全地參與臨床試驗。 符合所有納入及排除標準的志願者,需定期接受身體檢查和相關測試。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