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 答:聽到優,很多人直覺反應往往是:資優等於成績好、成績好一定是資 優生,其實並不一定。 美國資優學者Renzulli博士主張資優是由三種特質交互影響發展而成:即中等以上能力、學習的專注性和高度的創造力。 資優教育的宗旨在發掘潛能,因此,孩子在班上成績可能並非頂尖,且尚未明顯展露其優勢能力,亦可參加鑑定。
      dhps.kl.edu.tw/news/file/550/資優鑑定QA-第四版.pdf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23年11月22日 · 資優班(英文:Gifted and Talented Education Program),又稱資賦優異班,根據 《特殊教育法》 第四條,資賦優異指的在一般智能、學術性向、藝術才能、創造能力、領導能力、其他特殊才能等六項領域面向中,有任一「卓越潛能或傑出表現,經專業評估及鑑定具學習特殊需求,須特殊教育及相關服務措施協助之情形」。 顧名思義, 資優班為資賦優異孩子提供適性的教育服務,滿足他們特殊的學習需求 。 而以台北市為例,國小階段的資優班分為「一般智能資優」與「藝術才能資優」,國中階段則分為「學術性向資優」與「藝術才能資優」。

    • 資優班鑑定時程
    • 資優班學校選擇
    • 資優班課表安排
    • 資優班課程內容
    • 資優班費用
    • 資優班上課心得

    台北市公立國小資優鑑定,無須費用,針對「小二生」進行,部分學校也有針對就讀小四生的鑑定。 每年度鑑定計畫九月公告、十月接受報名,十一月開始第一關「團體智力筆試初選」。通過後,十二月是第二關「個別智力口頭複試」,最後是隔年三月的第三關,也就是六次實際上課觀察,五月公告鑑定結果名單。 詳細的時程內容或是鑑定結果,透過各學校官網或是台北市資賦優異教育資源中心網站都能查到當年度公告。 1. 經驗分享: 很多家長不知道到底該不該讓小孩參加資優鑑定,我個人看法是,如果小孩願意,都可以嘗試,但可以事前讓孩子知道鑑定的目的,以及鑑定之後的可能結果,包含通過後會如何安置、未通過的心理調適。

    小二資優鑑定通過之後,再來是選擇就讀方式。 1. 原國小設有資優班,只能原校就讀,採抽堂上課,細節下面再說。目前台北公立國小設有一般智能資優班的學校,111學年度有40間小學、112學年度有41間小學,學校名單在每年度公告鑑定安置計畫中都有。 2. 如果原國小沒有設立資優班,可轉學到設有資優班的國小,不用遷戶籍。如果不考慮轉學,還有兩種方案可二擇一,一是在原校參加校本資優方案,也就是由原校個別安排資優課程,二是區域衛星資優方案,也就是自行在課後或假日到指定學校,參與資優課程。 1. 網路意見: 因為我們就讀的是原本就設有資優班的國小,所以採原校就讀。但如果原國小沒有資優班,在猶豫該不該轉學的話,網路上大多家長建議轉校,因為三年級剛好要分班,對於小孩來說本來就需要面臨新老師跟新同學。再者,校本...

    前面有提到,上課方式採抽堂上課。也就是說,在鑑定通過後,一樣按照三年級分班制度進入普通班,資優課程則是利用晨光、午休還有正課時段,自己前往資優班教室上課。所以,許多原班級沒上到的課程,必須要自己跟上進度。 1. 經驗分享: 雖然資優班老師表示,資優的小孩少上幾堂課,通常也能跟上進度。但我對這一點還是比較謹慎,畢竟三年級開始,正是奠定基礎的關鍵時刻,許多觀念簡單卻十分重要,所以我在檢查作業上,會更留心小孩錯誤的地方,為的是確認她漏課的內容,都有確確實實的跟上。剛開始,小孩很容易自行跳過漏課的部份,幾次的提醒之後,漸漸會自己去看課本或是問老師來補回進度。總之,自動補進度的習慣,建議三年級就能養成是最好,因為隨後的四年級、五年級跟六年級課程只會愈來愈難!

    資優班課綱主軸為創造力、領導才能、情意發展、獨立研究以及專長領域,嗯~我知道聽起來有點難想像,建議參考興隆國小資優班、關渡國小資優班的FB或是北投國小資優班的YT頻道,就能比較理解公立國小資優班到底在上什麼課。簡單來說,資優課程都與原班課程內容無關,而是所謂的加深加廣的適性教育,對於小孩來說,資優班上課的內容,大多是很有趣的。 1. 經驗分享: 比起原班級,資優班學生人數少,已經算是小班教學,教學品質相對好,但還是建議可以多跟小孩聊聊課後感想,幫助他們去反芻課程中的記憶與體驗,否則,對小孩來說,或許只是上了幾堂很特別、很好玩的課而已。

    台北公立國小資優班,不需要額外支付資優班學費。 在我們的國小需要繳交的有資優班班費,用來分攤一些資料影印、文具或是戶外教學費用等等,三年級班費繳交$1500、四年級班費$1800,五年級班費$1300。另外,四年級開始如果有參加創意課程的選修課,分攤下來的選修課學費一學期大約是$8000。

    每個學校的資優課程內容編排都不一樣,加上老師的教學能力跟經驗也不同,所以即使我們已經上了兩年多,真要說從中學習到了什麼、有什麼成長,老實說,小孩本人跟家長我、至今尚說不出個結論來。但透過不同領域的課程,像是數學、科學、自然、語文,似乎讓小孩從中更了解自己的喜好,也因為要同時兼顧原班跟資優班的課程與作業,多多少少在自主性方面也有進步。 最後想特別說說,關於小孩參加資優班之後的心態。個人覺得能進資優班的孩子,能說是所謂的聰明,但不代表他們就是天才,上完資優就可以去念大學了。所以,比起提前學習,我認為他們更需要的是適齡、多元的童年經驗,十歲就過十歲該有的生活,也給予該有的期待,不要讓資優班反倒成了孩子的另一種壓力來源。 總之,對於資優班,我抱持的態度就是樂觀其成,但不過分期待,以上分享給各位家長~...

  3. 2017年6月1日 · 資賦優異,簡稱「資優」,英文裡稱「gifted」,語源來自gift(禮物),指的是上天賜予的天賦,無法透過提早學習或補習獲得,是與生俱來的能力。 蒙特梭利童園幼兒園(前名為理想園幼兒園)負責人梅瑞雲,在她長達30年的幼教經驗中,看過不少資賦優異的孩子。 她說,大多數資優生在年幼時即會展現天賦,他們多半反應快、記性佳、學習力超強,但也因聰明絕頂,而特別鬼靈精怪、活潑好動,意見、疑問也很多,不只家長頭痛,對老師的教學也是一大挑戰。 著有《資優生教養的頭痛問題》一書的臨床心理師王意中進一步指出,每個資優生皆是獨立的個體,但在資優孩子身上,多少具有以下特質: 超強烈的求知慾: 對知識的學習滿懷熱情,喜歡追根究柢,但也因過於急切想探詢問題的答案,常忽略當下情境是否適合發問,而被視為衝動、不尊重他人。

  4. 2017年6月16日 · 資賦優異,簡稱「資優」,英文裡稱「gifted」,語源來自gift(禮物),指的是上天賜予的天賦,無法透過提早學習或補習獲得,是與生俱來的能力。 蒙特梭利童園幼兒園(前名為理想園幼兒園)負責人梅瑞雲,在她長達30年的幼教經驗中,看過不少資賦優異的孩子。 她說,大多數資優生在年幼時即會展現天賦,他們多半反應快、記性佳、學習力超強,但也因聰明絕頂,而特別鬼靈精怪、活潑好動,意見、疑問也很多,不只家長頭痛,對老師的教學也是一大挑戰。 著有《資優生教養的頭痛問題》一書的臨床心理師王意中進一步指出,每個資優生皆是獨立的個體,但在資優孩子身上,多少具有以下特質: 超強烈的求知慾: 對知識的學習滿懷熱情,喜歡追根究柢,但也因過於急切想探詢問題的答案,常忽略當下情境是否適合發問,而被視為衝動、不尊重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