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 中華民國政治家、技術官員、工程師

      • 孫運璿(1913年12月8日—2006年2月15日)是中華民國政治家、技術官員、工程師,山東蓬萊人。 畢業於哈爾濱工業大學,二戰後受中華民國政府派任至臺灣修復台灣電力,曾前後擔任臺電總經理、奈及利亞全國電力公司執行長、交通部長、經濟部長、外交部長與行政院長、總統府資政。
      www.wikiwand.com/zh/孫運璿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24年5月21日 · 臺灣正體. 孫運璿 [註 2] (1913年12月8日—2006年2月15日)是 中華民國 政治家 、 技術官員 、 工程師 , 山東 蓬萊 人。 畢業於 哈爾濱工業大學 , 二戰後 受 中華民國政府 派任至 臺灣 修復 台灣電力 ,曾前後擔任 臺電 總經理、 奈及利亞 全國電力公司執行長、 交通部長 、 經濟部長 、外交部長與 行政院長 、 總統府資政 。 在臺灣素有「 永遠的行政院院長 」之稱。

  3. 2014年3月3日 · 本日焦點. 國會改革四大影響一次看 形同為中國敞開大門? 年輕人為何焦慮? 人物特寫. 孫運璿 永遠的領導人. 二十年孫運璿雖然遠離政治但是他帶領台灣走過艱困時代經過時日的沉澱更彌足珍貴也深藏在人們心底。 孫運璿到底展現什麼領導人特質,每個人能從他的一生經歷,得到什麼啟發? 在混淆的現代,他代表什麼清明的聲音? 文. 楊艾俐. 天下雜誌340期. 發布時間:2014-03-03. 瀏覽數:60742. 晚間九時,榮民總醫院一片暗謐,思源樓四樓加護病房裡,總統府資政孫運璿,正在為自己九十三歲的人世,做一番巡禮。 戴著口罩的護士進進出出,為他減輕病危的痛苦。 領導者的典範. 廣告.

  4. 註釋. 參考文獻. 參見. 外部連結. 孫運璿 [註 2] (1913年12月8日—2006年2月15日)是 中華民國 政治家 、 技術官員 、 工程師 , 山東 蓬萊 人。 畢業於 哈爾濱工業大學 , 二戰後 受 中華民國政府 派任至 臺灣 修復 台灣電力 ,曾前後擔任 臺電 總經理、 奈及利亞 全國電力公司執行長、 交通部長 、 經濟部長 、外交部長與 行政院長 、 總統府資政 。 在臺灣素有「 永遠的行政院院長 」之稱。

  5. 2024年5月21日 · 大陆简体. 阅读. 编辑. 查看历史. 工具. 孙运璿 [注 2] (1913年12月8日—2006年2月15日)是 中华民国 政治家 、 技术官员 、 工程师 , 山东 蓬莱 人。 毕业于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二战后 受 中华民国政府 派任至 台湾 修复 台湾电力 ,曾前后担任 台电 总经理、 尼日利亚 全国电力公司首席执行官、 交通部长 、 经济部长 、外交部长与 行政院长 、 总统府资政 。 在台湾素有“ 永远的行政院院长 ”之称。

  6. 2023年9月5日 · 孫運璿自民國69年入住至離世共居住此地26年任內許多重要決策施政方針都在此構思一景一物充滿了歷史回憶如今已列為市定古蹟一進官邸大門呈現眼前的是一幅西裝畢挺的孫院長端坐庭院仰望前方的放大照片面容慈祥而堅毅從常設展認識孫院長為國為民奮鬥的一生事蹟珍貴文物包括影片文字稿電子書手稿字跡等,「哲人日已遠典型在夙昔」,彷彿擷取近百年歲月精華濃縮於一室之內。 孫運璿最愛的魚池。 幼年家貧 發憤苦讀. 來自山東農村的孫運璿,幼年家貧,因父親外出求學,常遭親戚欺凌。 父親重視教育,返家時經常以一些民族英雄忠孝節義的故事勉勵他。 天資聰穎的孫運璿原本想當文學家,但後來在哈爾濱當法官的父親告知:「中國需要工程與俄文人才,為國家爭取權利。

  7. 1989年4月1日 · 在總統健康不如前之下副總統人選廣受矚目孫運璿是極可能的人選一生以黑馬姿態馳聘政壇的孫運璿這次如果被提名就不再是黑馬了。 幾個月的紛紛傳言中,他從不特別企求什麼,在當年年記上猶見如下之言:

  8. 1989年1月1日 · 引言. 他比中華民國小兩歲,自童顏至皓首,不論身處何時、何地,始終縈繞於他心的,是讓這位兄長昂首闊步於世界。 坐在創千古事業做不朽文章直幅下七十五歲的總統府資政孫運璿可以毫無愧色地說他做到了三十三歲他帶領台電員工搶修電力設備打破日本人三個月內台灣將一片黑暗的預言五十七歲規畫當時亞洲最大飛機場六十三歲使我國成為世界上前數個製造出積體電路的國家六十六歲時台灣因為經濟奇蹟首次成為國際注目點。 國強、民富. 這位政治家的關切絲絲滴在人民身上。 三十年前,他堅持為台灣農村架上電線;二十年前,不忍看到鄉村家庭因就業而分離,指示在偏遠區普設工業區;十年前,他不滿足於高速公路已平順暢通,但偏僻住戶門前水溝不通,子女上學必須翻山越嶺,毫不猶豫展開了經費百億的基層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