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12月14日 · 〈月亮代表我的心〉是貫穿《華燈初上》整部劇的主題曲,也是主角羅雨儂和江瀚的定情曲,在劇中重要情節不斷出現,加強角色的情緒渲染。 第一集出現的插曲是由 9m88 演唱的版本,爵士帶點慵懶的嗓音,襯托著羅雨儂與江瀚熱戀時濃情蜜意的互動;而兩人分手後,在雨儂的生日會上,不知情的友人又鼓吹江瀚和雨儂合唱〈月亮代表我的心〉,同樣的歌曲在不同的戀愛心境下演唱,給人截然不同的感受,這個版本讓人格外糾心,戲中角色複雜的心境,也凸顯在演員們精湛的演技上。 「誰沒受傷過,至少證明我們還活著。 圖片來源:《華燈初上》劇照.

  2. 2022年3月4日 · 原來追捕他們全家的人是她的外祖父他是一名祕密警察他反對謝麗爾母親的生活方式並威脅要利用自己的影響力將她的孩子都帶走謝麗爾他們家本來並沒有犯罪紀錄但當她父親為了生存而帶著投資人的錢跑路時他們成了名副其實的 ...

  3. 2019年12月23日 · (責任編輯:宜臻) 文/ 媽媽經 編輯 Reese 一名心理諮商師(心岸姐姐)道出一件有趣的事實,當有人來找她尋求感情諮商,向她傾訴各種煩惱:老公出軌了、愛人對我冷暴力、老婆愛亂發脾氣、另一伴性冷感⋯⋯而他們找不出根本原因在哪裡。

    • 對老一輩的台灣人來說:「把一件事情做到最好」是再正常不過的事
    • 「《孤味》沒有《血觀音》來的可怕」—— 但同樣有來自「愛」的壓力
    • 「《孤味》裡沒有好人,也沒有壞人,只有愛著這個家的人。」
    • 推薦閱讀

    這是導演許承傑 2017 年的短片《孤味》裡的一段話,「孤味」其實是一句台灣話,本來指的是餐廳只專賣一道料理,並致力把這道料理做到最好,後來衍伸為了一種生活態度、處世哲學,說的是一個人專心一意,堅持把一件事情做好,就算孤獨也沒有關係。這樣的生活態度對於年輕人來說或許很難理解,然而這卻是許多老一輩的台灣人一輩子深信不疑的處世哲學,導演許承傑將他阿嬤的經歷寫成了故事,並拍成了短片當作他紐約大學電影製作研究所的畢業製作,接著他便將這個故事延伸、改編成了他的首部劇情長片,同樣將片名取作《孤味》,而靈魂人物、女主角林秀英依然請來在短片時就演出同個角色的陳淑芳。 身為老一輩的台灣人,林秀英很自然的承繼了「孤味」的精神,她面對任何事情總是專心一意,「把一件事情做到最好」對她而言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既然要賣蝦...

    「我是為你好」這幾個字可以說是最讓人倍感壓力的情緒勒索,它讓愛成為了一種威脅,我是為你好到底為的是誰好?從說者的立場來看當然為的是對方好,然從聽者的角度來看不全然是這麼一回事。當然《孤味》沒有《血觀音》來的可怕,可確實的林秀英無形中給予的、自己所認為最好的愛,卻是三個女兒陳宛青、陳宛瑜、陳宛佳,甚至是丈夫陳伯昌的壓力,當壓力逐漸令自己喘不過氣,最想做的自然就是逃離,所以陳伯昌選擇離開林秀英,大女兒叛逆的成為和她相反的人;二女兒離開台南往台北發展,留下來的小女兒是年紀還小知道的事少,也似為了調解父母與蔡阿姨間的恩恩怨怨,這樣的她理所當然的是林秀英最疼惜的一個,更何況陳宛佳願意繼承她打拼一輩子的事業,只是觀眾都很清楚,陳宛佳遲早還是會對林秀英的放不下心感到疲倦、累得想離開她的掌控。而在往前仔細想...

    《孤味》以「家」為題去延伸了許多關於「愛」的論題,電影裡的不少是看似等因林秀英而起,發展也像是趟林秀英的追憶之旅,但我們都知道家之所以能成為家,絕不是只靠一個人就能成的,它是人與人之間的組成,林秀英、陳宛青、陳宛瑜、陳宛佳、孫女小澄、陳伯昌,甚至還包含了蔡美林、被送出去的第三個女兒何晴眉,他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經歷,不論多或少,而將他們的經歷集結成冊才成了名為「家」的故事,所以儘管《孤味》花了很多的時間在林秀英與陳伯昌的恩怨上頭,然其真正想與觀眾分享的,還是每個人對於這個家的情感。就算再怎麼想逃離,家始終還是家,他們的開始與結束都在這個小小的地方發生,那是無論如何想避都避不了的關係羈絆,「我是為你好」到頭來原來為的不是他人還是自己,而是這個他們共同擁有著的家,因為愛而離開、因為愛而爭吵、因...

    【沒有中國的金馬獎,真好】「國民阿嬤」陳淑芳從影 63 年首次獲獎,創下連李安都驚訝的紀錄 超強國片《血觀音》:八個黑色隱喻,神到讓看過電影的人都嚇傻眼 一片叫好台灣有史以來最厲害國片!《大佛普拉斯》男角在這黑白片裡強到發亮 (本文經原作者老子不負責任電影文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孤味》,再會啦心愛的無緣的人。〉。首圖來源:翻攝自孤味 Little Big Women臉書粉專。)

  4. 2020年10月29日 · 情感的同理心. 情感/情緒的同理心affective/emotional empathy)是一種能夠以適當情感回應他人情感狀態的能力。 這部分互動是意會的, 我們會被對方感染情緒、陷入他的感受,或與對方共感共情,喚起自己過去類似的情緒經驗 。 前者是被動被感染的,後者是主動與對方連結,類似「沒錯,我能知道那種感覺。 近年來有論述提出,小心「同理心的濫用」,指的是我們過度進入他人情緒,化身情緒本身,被情緒主導,以無意識行為宣洩情緒。 如過度認同受害者痛苦情緒,不自覺化身正義魔人,打擊任何類似加害者形象的人。 認知的同理心(cognitive empathy)是了解他人觀點,他人如何理解事情的能力。

  5. 2017年9月18日 · 文/ 林慧貞 攝影/ 製表/ 柯皓翔 吃過雞腿,也吃過牡蠣,但你吃過雞腿裡的牡蠣嗎? 臺式便當總少不了一整隻雞腿,但除了直接拿起來啃,雞腿至少可以分切成8大部分,最珍貴的莫過於雞腿根部、只有拇指大的牡蠣肉,吃起來軟嫩多 ...

  6. 2017年10月13日 · 焦慮退散 承佑創亞洲首座憤怒屋 《大家論壇》科技議題:城市空間狹小 無人機計程車僅是夢想 【影片】中國錢塘江浪潮 高1.15公尺超吸睛 (本文經合作夥伴 上報 upmedia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 【上報人物】亞洲首座「憤怒屋」創辦人:台灣人太浪費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