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 1930年,齊家定居國民政府首都南京,然至1937年,日軍侵華戰爭爆發,13歲的邦媛,隨著父母逃離大屠殺前夕的南京。 她親眼看見了戰爭可怖的臉孔。 彼時數十萬南京居民,無不爭先恐後,衝至火車月台,空氣中充斥著驚懼與恐慌,好不容易齊家擠上了火車,但更多人僅能攀附在車頂上,任憑站長聲嘶力竭阻止,卻無人願意下車。
  1. 其他人也問了

  2. 1999年2月1日 · 齊邦媛跳出多元價值的泥淖. 遠見編輯部. 加入追蹤. 1999-02-01. 瀏覽數 19,350+. 本文出自 1999 / 2月號雜誌 第152期遠見雜誌. 沒有任何一個時代像二十世紀這麼充實。 它的變化從一開始就沒有停過二十世紀前半是戰爭帶來的變化後半就是和平之後的變化戰爭的苦難中卻包含了相當的創作力尤其在世界文學上啟發作家最大的力量是第一次世界大戰若要選擇本世紀一百本好書其中大部分將會是一九五 以前的作品。 一次大戰留下的沈痛、悲傷和反省,遠大於二次大戰。 這也是一個民智大開的世紀。 一百年前,不只中國人很愚昧;在英國浪漫時期,也就是珍奧斯汀寫《傲慢與偏見》那個時代的人也是。 但在二十世紀,許多新事物、新工具誕生,使人的流動性大增,眼界大開。

  3. 齊邦媛(1924年2月19日 [1] —2024年3月28日),臺灣作家、學者,生於遼寧 鐵嶺。 齊邦媛畢業於武漢大學外文系,師從朱光潛,吳宓。1947年赴台,受聘為臺灣大學外文系助教。 1969年,創辦中興大學外文系並任系主任。 1972-1977年,任職國立編譯館,期間推動國民中學國文教科書改革,剔除政治色彩 ...

  4. 2024年4月4日 · 在被戰爭及其遺緒割裂的華語世界為何齊邦媛的文字能超越政治結界讓不同國別不同立場的讀者都為之動容戰後流徙的日子已過去那麼久如今我們能從巨流河中讀到什麼我們訪問了不同地域的學者作家媒體人從他們各自的回憶與閱讀中再拼湊出齊邦媛與她身後的漫長時空。 「《巨流河》一次又一次提醒我們,歷史並不是由權力築成的封閉城牆,而是普通人經驗匯成的流動大河。 這是在今天和未來不斷重讀的意義吧。 當權力再一次試圖修築城牆,每一個普通人的經驗,都能夠打開缺口,讓歷史再次流動如初。 」張潔平. 知名學者、作家齊邦媛。 圖:網上圖片. 齊邦媛:畢業於武漢大學外文系,師從朱光潛,吳宓。 1947年赴台,受聘為台灣大學外文系助教。 1969年,創辦中興大學外文系並任系主任。

  5. 2024年4月1日 · 黑白集 2024-04-01 02:18 ET. 寫作30萬字巨流河齊邦媛不畏世俗眼光住進長庚養生村。. 圖為她在長庚養生村接受採訪。. (本報資料照片). 100年前出生於東北遼寧100年後在台灣告別人生作家齊邦媛留下的不只是她走過動盪的巨流河一書 ...

  6. 2024年3月30日 · 寫作30萬字「巨流河」時,齊邦媛不畏世俗眼光住進長庚養生村。圖為她在長庚養生村接受採訪。 以回憶錄「巨流河」震動華文世界作家齊邦媛28 ...

  7. 2024年3月30日 · 齊邦媛對時代影響如那生命之河,史詩鉅著《巨流河》也為華人留下一部民國近代史。圖片來源/天下文化 文學巨擘齊邦媛在28日凌晨過世,享嵩壽101歲!她留下25萬字史詩鉅著《巨流河》,縱橫百年、橫越兩岸,以生命書寫家族逃離戰亂苦難回憶,也為20世紀華人留下一部民國近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