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4月20日 · 序言. 交通部中央氣象署. 8 種語言. 臺灣正體. 工具. 座標 :25°02′15″N 121°30′54″E. 「 中央氣象局 」重新導向至此。 關於其他用法,請見「 中央氣象局 (消歧義) 」。 提示 :此條目頁的主題不是 中央氣象台 。 交通部中央氣象署 (中文簡稱 氣象署 或 中央氣象署 ,英文簡稱 CWA )是 中華民國政府 的 地球科學 專責機構,負責 氣象 、 氣候 、 海象 、 地震 、 天文 等項目之觀測及預報業務,除了向公眾發布 氣象預報 、 海象預報 (英語:Marine weather forecasting) 與地震測報之外,也是災害性天氣預報( 颱風 警報、 豪雨 特報、 強風 特報、 低溫 特報等)發布、以及 中華民國 《 氣象法 》規定之氣象業務辦理機關。

  2. 2024年4月20日 · 1941年7月1日,國民政府在重慶成立「中央氣象局」,直屬於行政院 [1],管轄全國的氣象、地震觀測業務,並接受內政部委託編制國民曆。 1945年, 抗戰 勝利,中央氣象局遷往 南京 ,改隸 教育部 [1] 。

  3. 短中期天氣預報: 包含天氣概況、今日、今夜、明日、明夜天氣預報、一週天氣、一週旅遊天氣預報、大陸、國際各主要都市天氣預報、舒適度指數預報、降雨機率預報、近海、遠洋漁業氣象預報 災害性天氣特報:

  4. 其他人也問了

    • 經歷
    • 爭議
    • 其他
    • 外部連結

    1976年,臺灣省立臺中第一高級中學畢業。1980年6月,獲國立臺灣大學大氣科學系學士學位,之後留學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於1987年獲得氣象學博士後在美國大氣科學大學聯盟(英語:University Corporation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University Corporation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 UCAR)工作。 1991年11月,返回台灣後進入中央氣象局衛星中心擔任簡任技正,之後在氣象局擔任資訊中心副主任、科技中心主任。 2009年11月2日,出任氣象局氣象預報中心簡任第十一職等主任。 2017年2月13日,回任科技中心主任。 2018年3月16日,升任副局長。 2020年5月6日,原任氣象局長葉天降屆齡...

    Facebook上談論氣象

    2010年5月22日,台灣梅雨季期間鄭明典休假在家,在個人Facebook上張貼文章「令人不安的降雨預測」,經由媒體報導以後大量Facebook使用者將鄭明典加為好友,甚至到達了人數上限;因此另外在Facebook上以「鄭明典(中央氣象局氣象預報中心主任)」的名義組成粉絲團。 不過,他在Facebook上的部分留言也引發是否違反《氣象法》的疑慮,在台灣各界也有褒有貶,本人Facebook 粉絲團甚至在2010年9月8日疑似因為張貼圖案侵犯版權遭到停權。但部分人士對於鄭明典在網路上和大眾溝通氣象知識仍予以肯定。而他在Facebook的個人專頁至今仍有氣象相關文章發表。而氣象局局長辛在勤則要求鄭明典在颱風警報發布期間不得在Facebook上發表相關訊息以避免爭議。 鄭明典在Facebook上成名後,中央氣象局在2010年6月10日成立三個Facebook粉絲團(「報天氣」、「報地震」、「報天文」)做為氣象、地震和天文訊息發布管道。但同年9月報天氣粉絲團遭到停權,引起許多台灣使用者不滿,現該粉絲團已恢復正常。

    鄭明典喜愛桌球運動。曾代表中華民國交通部拿到2010總統盃桌球丙組冠軍。
    接受常春月刊訪問時,曾表示小時候對氣候變化有興趣,但環境因素並未將此列為升學就業之考量。大學聯考時志願原本為國立大學的物理、化學或機械學系,但因為高中同學認為鄭明典成績可進台大,逕自修改志願卡,結果真的考進台大大氣科學系。
    Proceedings of the US-Taiwan Workshop on the Advancement of Societal Responses to Mega-Disasters Afflicting Mega-Cities 介紹鄭明典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5. 短中期天氣預報: 包含天氣概況、今日、今夜、明日、明夜天氣預報、一週天氣、一週旅遊天氣預報、大陸、國際各主要都市天氣預報、舒適度指數預報、降雨機率預報、近海、遠洋漁業氣象預報 災害性天氣特報:

  6. 為提昇臺灣南部地區氣象服務品質、並加強臺灣南部地區地震及氣象監測能力,交通部中央氣象局決定於台南氣象站 臺南市 原址興建「交通部中央氣象局臺灣南區氣象中心」,台南氣象站觀測業務於民國87年(1998年)5月1日配合暫時搬遷至 臺南縣 永康市 鹽 ...

  7. 氣團經過期間,當地氣溫、溫度、風速風向氣壓都會改變,降水格局通常也會變化。 無論是變暖還是變冷,這種變化都稱為鋒。 冷空氣通常從極地高壓區朝赤道移動,與低氣壓天氣系統的暖濕氣流相互影響就會形成 冷鋒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