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 Image courtesy of k.sina.cn

      圖片: k.sina.cn

      • 中華民國陸軍 中華民國海軍 中華民國海軍陸戰隊 中華民國空軍
      www.wikiwand.com/zh/中華民國國軍
  1. 其他人也問了

  2. 4 天前 · 歷史 [ 編輯] 主條目: 國民革命軍 、 北洋 、 北洋軍閥 、 民國軍閥 和 國軍十大王牌軍. 參見: 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 和 同盟國中國戰區中國陸軍總司令部. 中華民國國軍的前身為 國民革命軍 ,圖為國民革命軍之總司令印信. 背景 [ 編輯] 1911年 辛亥革命 爆發,各地革命黨人與新軍紛紛起義響應宣布脫離 清朝政府 尋求獨立並承認中華民國政府。 1912年中華民國正式成立後, 南京臨時政府 作為當時領導民國的中央,革命軍紛紛歸附中華民國政府的統領,中華民國軍隊因此而誕生。 同年清帝遜位, 孫中山 讓位給 袁世凱 成為總統, 北京臨時政府 成立,由袁世凱所統領的北洋勢力因此也歸附中華民國軍隊的旗下。

  3. 2024年5月17日 · 中華民國陸軍 ,為 中華民國國軍 的 陸上武裝部隊 ,隸屬於 國防部陸軍司令部 ,現有3 軍團 、4防衛指揮部、1航空特戰指揮部、4地區指揮部、4 裝甲 旅、3 機械化步兵 旅、3 砲兵 指揮部、2 航空 旅、1飛行訓練指揮部、1 特種作戰指揮部 、11新訓 步兵 旅、18縣市後備旅 [2] 、6後備召訓中心和5守備大隊,總人數約為13萬多人,人數為三軍之最。

  4. 歷史. 中華民國國軍的前身為 國民革命軍 ,圖為國民革命軍之總司令印信. 背景. 1911年 辛亥革命 爆發,各地革命黨人與新軍紛紛起義響應宣布脫離 清朝政府 尋求獨立並承認中華民國政府。 1912年中華民國正式成立後, 南京臨時政府 作為當時領導民國的中央革命軍紛紛歸附中華民國政府的統領中華民國軍隊因此而誕生。 同年清帝遜位, 孫中山 讓位給 袁世凯 成為總統, 北京臨時政府 成立,由袁世凱所統領的北洋軍勢力因此也歸附中華民國軍隊的旗下。 經過選舉立憲後, 北洋政府 正式掌權中華民國,其治下軍隊成為當時中國武裝力量,即 北洋軍 。 1925年, 中國國民黨 師法 苏联共产党 的「以黨建校,以校領軍」模式,並參考 苏联 軍事制度創設 國民革命軍 。

    • 概觀
    • 基本介紹
    • 台灣陸軍簡介
    • 作戰指揮
    • 陸軍實力
    • 各作戰區
    • 航空部隊
    • 飛彈部隊
    • 部隊編制
    • 主戰裝備

    中國台灣省陸軍主要作戰部隊可分為戰鬥部隊和戰鬥支援部隊。戰鬥部隊是指直接參加作戰的部隊,包括步兵(含徒步、機械化和空降步兵)、裝甲兵、騎兵(含乘馬、乘車、裝甲和空中騎兵),以火力與機動,殺傷或俘獲敵人,奪取並控制地域。戰鬥支援部隊是給戰鬥部隊以作戰支援之部隊,包括炮兵(含野戰、防空炮兵及飛彈部隊)、陸軍航空兵、化學兵、工兵、通信兵、運輸兵、憲兵及政戰部隊。

    •中文名:台灣陸軍

    •簡介:隸屬於台灣防務部門

    •特點:依據建軍方針及原則

    •主要任務:是依據建軍方針及原則

    •歸屬:中國台灣省

    •締造者:蔣介石

    台灣陸軍的前身是中華民國陸軍,1949年國民黨敗退台灣形成台灣陸軍。

    陸軍“總司令部”為陸軍最高行政機關,隸屬於“國防部”,其主要任務是依據建軍方針及原則,擬制陸軍建設、一般行政、政治作戰、後備事務、人事管理與教育,資源獲得、專業後勤與設施建造、通信電子資訊及史政編譯等業務的規劃,並負責相關事項的執行和督導;負責軍事情報的蒐集、研判與督導;負責本軍種的歲計、會計和統計等業務。根據《國防部組織法》,陸軍“總司令部”將在2004年底前降編為陸軍司令部。

    陸軍部隊作戰部隊計有25個守備旅、15個打擊旅、7個軍團與防衛部直屬作戰營又5個連、7個防空飛彈營共27個飛彈連、29個軍團與防衛部屬炮兵營、10個防空營另4個防空連。

    陸軍部隊根據所承擔的任務不同,區分為戰鬥部隊、戰鬥支援部隊和勤務支援部隊。戰鬥部隊直接與敵軍從事作戰,包括步兵、裝甲兵、航空兵等;戰鬥支援部隊系直接對戰鬥部隊遂行戰鬥支援的部隊,包括炮兵、化學兵、工兵、通信兵、憲兵及政戰部隊;勤務支援部隊系對作戰部隊提供補給、保修、衛生及其他勤務支援的部隊,包括運輸、補給、保修以及衛生部隊等。

    台陸軍作戰指揮體系分為作戰區(防衛部)、師指揮機構、聯兵旅、營、連等層級。作戰區(防衛部)為陸軍部隊編成的最大戰略單位與最高指揮機構,直接接受參謀本部聯合作戰指揮中心指揮,對轄區內所有部隊的地面作戰行動負有作戰指揮與勤務支援責任,可指揮若干個師指揮機構和聯兵旅等擔任某一戰略方向的獨立作戰任務;師為軍團次一級作戰指揮機構,依命令指揮納編部隊遂行作戰任務,但不負責勤務支援;聯兵旅為基本戰略單位,負有作戰指揮和勤務支援責任,可作為作戰區(防衛部)與師之一部遂行作戰,或獨立遂行作戰;營為基本戰術單位,負有戰鬥指揮和勤務支援責任;連為具有戰鬥和勤務職責的基本戰鬥單位。

    另外,台陸軍還設有航空特戰司令部和飛彈指揮部兩個兵種部。這兩個兵種部對所屬3個空騎旅、1個特戰旅和27個防空飛彈連僅行使行政管理權,遂行作戰任務時則分別由所在作戰區和空軍作戰“司令部”負責作戰指揮。

    陸軍部隊編為3個軍團部(第6、8、10軍團司令部)、4個防衛部(金門、馬祖、澎湖、花東防衛部)、2個兵種部(航空特戰司令部、陸軍飛彈指揮部)、8個師指揮機構。作戰部隊分為基本戰略單位和軍團(防衛部)以上直屬部隊兩部分,其中基本戰略單位編有25個守備旅和15個打擊旅;直屬部隊包括3個步兵營、1個戰車營、3個反裝甲營另1個連、4個裝騎連、29個炮兵營、7個防空飛彈營(共27個飛彈連)、10個防空營另4個獨立連、1個兩棲偵察營,總兵力19.93萬人。

    2004年“精進案”中,每年將精簡官兵1.5萬人,3年累計精簡4.5萬人,其中3/4為陸軍員額。也就是說,三年之後台陸軍兵力將精簡至16萬人。

    2006年的新方案中台灣陸軍將裁減至95000人左右,重點是提升“軍事嚇阻”能力。

    陸軍裝備各型坦克1600輛、裝甲車1300輛、105毫米以上口徑火炮1500門、各型高炮200門、防空飛彈發射架350部、反坦克飛彈發射器260套、各型直升機200架、地對地飛彈42枚等。此外,台澎金馬各地尚有一批部隊換裝後淘汰下來的非編制裝備,包括127、76.2毫米艦炮,57毫米戰防炮,76、75毫米坦克炮以及90、40毫米高炮等,已列入地區性武器,歸各守備部隊使用。

    台陸軍編為3個軍團部和4個防衛部,並將台澎金馬地區劃分五個作戰區和金門、馬祖地區。

    第一作戰區

    由澎湖防衛部負責作戰指揮任務。防區範圍為澎湖群島64個島嶼。澎防部下轄戰鬥部隊包括第168守備旅和第503裝甲旅;戰鬥支援部隊包括通信營、防空連、化學兵連和工兵連等;勤務支援部隊有第1後勤指揮部。

    第二作戰區

    由花東防衛部負責作戰指揮任務。防區範圍為台灣本島中央山脈以東、和平溪以南至大竹溪以北地區及其近海綠島、蘭嶼等離島。花東防衛部下轄戰鬥部隊包括第128、129兩個守備旅及防衛部直屬戰車營;戰鬥支援部隊包括防空連、通信營、化學兵連、工兵連等;勤務支援部隊有第2後勤指揮部。

    第三作戰區

    陸軍航空特戰部隊的領導機關為航空特戰司令部。航空特戰司令部於1999年10月1日由原空降特戰司令部改編而成,隸屬於陸軍總司令部,駐地位屏東,主指揮所位太武營區。航空特戰司令部主要下轄航空訓練指揮部,特戰訓練中心,第601、602空騎旅和第862特戰旅。其中601、602、862旅為常備作戰部隊,航空訓練指揮部戰時編成第603空騎旅,特戰訓練中心戰時編成特戰後備旅。航空特戰司令部總編制10387人,共裝備各型直升機200架。

    空騎旅是具有高度立體化作戰能力的直升機突擊部隊,具有反應速度快和作戰不受地形限制的特點。空騎旅平時進行空中突襲的演訓,並擔負反突襲、反騷亂、反暴亂等特定任務;戰時任戰略預備隊,投入特定地區執行特定任務。第601、602空騎旅主要編有1個攻擊直升機營、1個戰搜直升機營、2個突擊直升機營以及1個特戰營,第603空騎旅主要編有2個突擊直升機營、1個攻擊戰搜直升機營、1個特戰營、1個飛機保修營以及1個教練直升機營。

    陸軍防空飛彈部隊是台灣整體防空體系的重要力量,其領導機關為飛彈指揮部。飛彈指揮部成立於1982年6月,現駐台北泰山,下轄7個飛彈營、共27個飛彈連。現裝備有“愛國者”、“天弓”、“霍克”等3種防空飛彈發射架187部、飛彈1566枚。其中“愛國者”飛彈1個營共3個連,裝備飛彈發射架24部、飛彈196枚,分別部署在北部地區的萬里、新店和南港;“天弓”彈2個營共6個連,裝備固定發射架45部、機動發射架10部,“天弓”I飛彈252枚、“天弓”Ⅱ飛彈146枚,分別部署在台北三芝、台中大肚山、東引東小島、高雄大崗山、高雄林園和澎湖白沙島;“霍克”飛彈4個營共18個連,裝備飛彈發射架108部、飛彈972枚,分別部署在台島周邊地區和澎湖地區。

    各防空飛彈連行政上隸屬於陸軍飛彈指揮部,作戰上受空軍作戰司令部作戰管制,並在空軍作戰司令部的統一指揮下,遂行防空和反導作戰。

    長期以來,台灣陸軍作戰部隊的基本編成一直以師為骨幹。而在“精實案”中,台灣陸軍之所以將基本編成由師改為聯兵旅,主要是因為台灣島地形狹窄破碎。河川交錯,不利於大部隊機動作戰,即使在較為寬廣的西部平原,當一個師級單位以防禦陣形展開,其縱深幾乎可以塞滿從海岸到中央山脈山腳下的整片地區,各種戰術行動都有施展不開的困擾,因此師級編制的大型單位,並不太適用於地形狹小的台灣,而編成較小的旅級單位則會更加靈活。

    不過,台灣陸上交通線與橋樑多集中於西部地區,戰時容易遭到破壞摧毀,各部隊在短期內將很難跨越戰區增援遭受攻擊的部隊。因此若以旅級部隊基本編成,則應使其具有獨立作戰能力,以使其在受到攻擊時能支撐一段時間。這意味著作戰部隊應有強大的火力、足夠的兵力、混合各個不同的兵種與平衡的編組。正是基於上述考慮,台灣陸軍才將基本編成由以往組織龐大、指揮層級較多的師,改編為機動靈活、組織扁平化、功能完整的聯合兵種旅。聯兵旅包括裝甲旅、裝甲步兵旅、摩托化步兵旅、空中騎兵旅、特種作戰旅等5種。共同構成了台灣陸軍的主力。

    守備(步兵)旅

    為步兵戰鬥部隊。一般編有2至5個步兵營、1個牽引炮兵營、1個支援營,以及搜尋連、工兵連、通信連、憲兵排各1個,少數守備旅還編有戰車營(連)、裝步營(連)或反裝甲連。編制員額平時1350至3500人不等,戰時3000至5900人不等。

    摩托化步兵旅

    為摩托化步兵戰鬥部隊,以常備步兵師和機械化師改編而成。編有5個摩步營、1個自行榴炮營、1個支援營,以及裝騎連、工兵連、通信連、憲兵排各1個。編制員額平時3200人,戰時約6070人。

    M48H型勇虎主戰坦克

    台灣地區地形狹窄破碎,多為河川分割,所以輕型坦克被認為是最適合戰場條件的裝備。台灣陸軍現裝備的M24霞飛輕型坦克和M41輕型坦克均為美國在二戰前後研製的老式裝備,在世界各國軍隊中已極為少見,不過在台灣適合作戰。

    M48H " 勇虎 " 坦克是台灣陸軍現裝備中性能最好的主戰坦克之一, 1984 年,台灣裝甲戰鬥車輛發展中心在美國通用動力公司地面系統部的幫助下,開始研製這種坦克。 1988 年製成 2 輛樣車, 1990 年 4 月 14 日首次公開露面,命名為 M48H " 勇虎 " 坦克,並在同年開始裝備部隊。該坦克基本上是美國 M60A3 坦克的底盤加裝自行改進的 M48A5 坦克炮塔而成。車體兩側各有 6 個負重輪、3 個托帶輪。其負重輪與台灣現役 M48A3 坦克通用,使後勤供應與維修更加方便。懸掛裝置為扭桿式。誘導輪在前,主動輪在後。第 1 、 2 、 6 負重輪處有液壓減震器。履帶為雙銷銷耳掛膠履帶, 其上有可更換的膠墊。履頻寬710毫米。車體兩側沒有裙板保護。 坦克炮是由台灣按美國許可證生產的 105 毫米 M68 型線膛炮。離炮口 2/3 處有抽菸裝置, 其前後均有防熱護套。為使坦克炮能在行進間瞄準射擊,它還配有雙向穩定器。

    火控系統較為先進。該坦克火控系統與美國 M1 坦克相似,為指揮儀式。它以數字式彈道計算機為中樞,炮手控制臺輸入的指令、傾斜感測器測出的車體傾斜、橫風感測器測出的橫風速度及風向、摻釹釔鋁石榴石雷射測距機測出的目標距離以及彈種選擇器選定的彈種等數據都輸入計算機,並由它解算出彈道諸元後操縱伺服機構驅動炮塔和主炮對準目標。除主瞄準具之外,還有1具輔助瞄準具。主瞄準具、熱成像瞄準鏡和雷射測距機是三者組合為一體的,結構緊湊、操作方便。車長除有潛望鏡外,還可通過炮手熱成像瞄準鏡的光學支路觀察目標。駕駛員有 1 具微光夜視儀。

    防護水平較差。 M48H火力機動能力與美國第二代坦克中的M60A3相當,防護能力還略有差距,裝甲最厚部位僅 110 毫米,側部和後方為 50 - 76 毫米,無法抵禦普通專用反坦克彈藥的打擊。煙幕彈發射器可在車前 30 米遠處形成遮蓋 100 度弧面的煙幕。車長可在車內控制煙幕的發射,裝填一次可發射兩次。煙幕除可隱蔽自己之外,還可阻礙對方雷射測距。

    儘管如此,但其陸軍坦克的裝備水平也只能達到國際60年代末的水準。

  5. 曾參加 北伐戰爭 、 第一次國共內戰 、 中原大戰 、 抗日戰爭 等戰爭。 1947年中華民國行憲後改組為 中華民國國軍 。 中華民國國軍. 中華民國陸軍本部前身為「同盟國中國戰區陸軍總司令部」,成立於民國三十三年冬(1944年),時抗日戰爭方殷,為配合盟軍作戰,牽制日本主力於中國及東南亞戰場,於是成立中國戰區陸軍總司令部,總部設於雲南昆明,負責西南戰區陸軍部隊之指揮及整訓責任。 民國三十五年六月一日(1946年6月1日),軍事委員會改組編成國防部,同時將同盟國中國戰區陸軍總司令部於南京改編為「陸軍總司令部」,時編制包含總司令辦公室、第一至六署,以及總務、軍械、軍醫等處。

  6. Close. Quick Facts 正體字, 標音 ... Close. 1990年代後中華民國國軍實施 精實案 、 精進案 、 精粹案 ,並大規模 裁軍 ,總兵力由60萬人精簡至21.5萬人,將 海軍陸戰隊 戍守之 東沙島 、 南沙 太平島 交予海巡管理。 雖然 海洋委員會海巡署 不是國軍下轄單位,但少部分 軍人 會被分發或借調到海巡服務。

  7. 2016年8月16日 · 在實施徵兵制的40年之間台灣的三軍部隊人數經常維持在對外號稱百萬雄師」,雖然真實人數並沒有那麼多但是台灣的軍隊人數經常保持在70萬人隨時待命反共復國解救大陸同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