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2. 33010. 買編-陳瑋玲所有文章. 很多人買保險都是衝著醫療負擔買的醫療險是跟住院相關的保險但是醫療險是不是只要住院都賠疑問一是不是只要待在醫院就符合住院的定義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保險公司對於住院的認定包含以下4要件: 醫師診斷. 必須住院. 辦理住院手續. 確實在醫院接受治療. 狀況一主動要求住院. 如果醫師認為情況不需要住院,只需要後續觀察,這部分保險公司是不會理賠的。 狀況二:醫師診斷不符合相同專業醫師的判斷. 儘管醫師認為必須住院,或接受病人自費住院,但是醫師的診斷,必須按一般同樣的專業醫師,同樣的情況,做同樣的判斷,保險公司才能認定符合住院理賠。 狀況三:門診手術不算住院.

  3. 2018年8月8日 · 我們舉個例來說明兩者差別: 假設王先生因病住院3天這時如果是投保住院日額2,000元的醫療險則能獲得理賠6,000元但如果王先生是投保實支實付型的住院醫療險額度10萬元),只要沒有超過規定的理賠上限病房費一樣有賠除此之外還多了相關醫療雜費的給付包括醫材自費)、醫師指示用藥等等。 再舉第二個例子: 張小姐生了重病,需要住院30天,同時也要比較好的療養環境,因此選擇了3,500元的單人病房。 但是她買的實支實付保單住院病房每日限額為3,000元,那麼還欠缺的15,000元(每日不足的500元 X 30天)就得自掏腰包。

    • 醫療險是什麼?
    • 醫療險主要理賠什麼?
    • 醫療險理賠 2 大方式:定額給付 vs. 實支實付
    • 我該投保醫療險嗎?
    • 規劃醫療險前一定要知道的 4 大注意事項

    「醫療險」專門理賠住院治療期間的花費,由於「住院」通常為理賠前提,所以又稱「住院醫療險」,保期分為定期、終身。醫療險依照理賠方式大概可以分為兩個種類:「定額給付型」和「實支實付型」,兩種理賠方式也常常被提出來討論,因為依據不同狀況,理賠金額不同,後續也會詳細的跟大家說明差別。

    「醫療險」主要支付因意外、疾病住院的醫療開銷,讓住院期間的金額損失降到最低。過往,大多數醫療險都是以「住院」為前提進行理賠,一般無需住院、僅門診花費的小病痛,醫療險不會進行支付,但隨著科技與醫學進步,許多小手術都不需要住院,只需要幾個小時就能回到家中休養,就不被涵蓋在「住院理賠」範圍,為了因應這類情況,許多醫療險保單也跟著進步,增設了「門診手術」和「門診手術雜費」等理賠,所以貸鼠先生也建議大家可以挑選有這類門診保障的保險商品,比較符合目前多數的醫療需求!

    大家投保「醫療險」,可能理解醫療險主要是以住院醫療為主要保障,所以當在保險生效期間,有因疾病、意外住院,保險公司就會依約進行理賠。不過住院醫療險的給付方式有分成:「定額給付」和「實支實付」兩種類型,以下會詳細敘述兩種理賠方式的差異。

    許多人在規劃保險時,會因為擔心負擔高額保險費,所以選擇不投保醫療險,但其實保險就是幫忙保人轉嫁風險,雖然台灣民眾已經擁有健保制度,可以大致抵銷掉醫療負擔,但是「醫療險」就是專注理賠健保不能給付的項目,所以在保險規劃時,建議將醫療險納入必買清單,但也因為每個人對於醫療險的需求不同,應該要依照性別、年齡、職業、家庭及財務等層面評估。

    實支實付轉日額

    部分實支實付住院醫療險,具有「選擇轉換日額給付」的福利。意思是當保戶住院後,評估沒有雜費、其它支出時,可以選擇改為「日額給付」,改領取依天數計算的定額保險金,看哪個划算就選哪個,可謂相當貼心的新保障。

    了解醫療險商品差異

    定期醫療險有實支實付也有定額給付的商品,終身險就幾乎為定額給付,所以終身醫療險常跟定額給付型畫上等號。一般民眾在規劃醫療險時,都會希望比較大的醫療支出能順利轉嫁,這點實支實付較合乎需求。且定期實支實付醫療險,不只方便更換、又能支付低保費獲得高保障,所以從反向思考,如果是定額給付型、又是終身醫療險,數十年後,新型療程、重大手術出現時,過往的保單可能就不適用,所以從市場趨勢看來,從兩者中挑選,定期的實支實付醫療險,目前還是比較熱門。

    確認是否理賠門診用藥

    醫療險是以住院為前提進行理賠,所以除非有特別註明,不然一般是沒有給付非住院的花費,去醫院門診拿藥就是常見問題。例:罹癌須固定服用標靶藥物,但因為沒有住院,無法無法理賠藥物花費。這方面的風險必須額外依靠癌症險、重大疾病、重大傷病等一次性給付的其它保險才可以。

  4. 爭議事由. A 某於 108 年 11 月 發現有自發性腦內出血 ,左側、合併腦水腫等症狀,109 年 9 月至 12 月期間先後至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及樂生療養院住院治療共 92 天。 出院後, A 某向保險公司申請核付住院醫療保險金保險公司拒賠。 拒賠理由. 保險公司主張,A 某住院的這段期間早已過了黃金復健期病發起算六個月內), A 某 病情穩定,並「無住院治療必要」,因此拒絕給付保險金。 A 某轉向評議中心 申訴 ,被駁回;A 某不服,又向法院提出訴訟。 法院見解. 為了釐清雙方爭議, 法院回到保單條款對於「住院」的解釋。 “「住院」係指被保險人經醫師診斷其疾病或傷害必須入住醫院,且正式辦理住院手續並確實在醫院接受診療者。 ”。

  5. 住院的要件是被保險人因為疾病或意外傷害經過領有合法執照的醫師診斷必須住院治療理賠給付才會成立也就是說假設是患者主動要求住院等情況不符合理賠條件住院有兩種給付設計區分為包含日間留院不包含日間留院」,投保時也須特別留意保單條款內的住院定義手術處置有些醫療險保單針對手術的定義需符合全民健康保險醫療費用支付標準第二部第二章第七節所列舉之項目

  6. 住院醫療費用保險金俗稱雜費」,理賠住院治療期間所產生的各種醫療費用 ( 可能因為涵蓋各種五花八門的費用,才被稱為雜費 ), 超過健保給付需自行負擔 的部分 ;舉凡掛號費、醫療材料與藥物…等,各種醫療費用。 唯獨「病房費用」跟「手術費用」不在理賠範圍內,這2項另有其獨立的理賠項目。 【保單條款範例】 需要自行負擔的醫藥、醫材費用 相當多,例如:「 (人工裝置相關)人工關節、義肢、心臟塗藥支架、鋼釘/鋼板, (藥物相關) 麻醉、除疤、消炎,及(各種新式手術器械與技術費) 微創手術、 達文西手術 、海扶刀…等 」;上述這些醫療費用,「住院醫療費用保險金」都能理賠。 延伸閱讀: 2023 實支實付醫療險推薦. 延伸閱讀: 2022 實支實付醫療險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