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內湖區 ( 臺灣話 : Lāi-ôo-khu ),前身「內湖鄉」,位於 臺灣 臺北市 東部,因其境內多 山丘 ,形成多處小盆地地貌,當地人 臺灣話 稱山坳地為「湖」,故內湖是「內部盆地」之義。 臺灣話「內面即湖」或「內面彼湖」之稱謂;所指的 盆地 範圍係以北側自大金面山到碧湖國小的山陵,東緣從綠大地社區、成功公園到清白新村,南邊從白鷺山延伸到公館山之山丘北坡,西方是江南街處,在其中間形成一山坳型盆地。 內湖區境內尚有「畚箕湖」、「北勢湖」、「白石湖」和「牛稠湖」等老地名,命名方式,亦是依地形和先民開墾事跡有關連性,而非指有水的湖泊名稱。 工商活動部分, 內湖科技園區 有商辦大樓及臺灣部分媒體設於此處。 2010年臺北市舉辦花卉博覽會而制定區花,內湖區為九重葛,民政局也特別製作區花版門牌。

  2. 內湖區 ( 臺灣話 : Lāi-ôo-khu ),前身「內湖鄉」,位於 臺灣 臺北市 東部,因其境內多 山丘 ,形成多處小盆地地貌,當地人 臺灣話 稱山坳地為「湖」,故內湖是「內部盆地」之義。 臺灣話「內面即湖」或「內面彼湖」之稱謂;所指的 盆地 範圍係以北側自大金面山到碧湖國小的山陵,東緣從綠大地社區、成功公園到清白新村,南邊從白鷺山延伸到公館山之山丘北坡,西方是江南街處,在其中間形成一山坳型盆地。 內湖區境內尚有「畚箕湖」、「北勢湖」、「白石湖」和「牛稠湖」等老地名,命名方式,亦是依地形和先民開墾事跡有關連性,而非指有水的湖泊名稱。 工商活動部分, 內湖科技園區 有商辦大樓及臺灣部分媒體設於此處。 2010年臺北市舉辦花卉博覽會而制定區花,內湖區為九重葛,民政局也特別製作區花版門牌。

  3. 2024年5月24日 · 說到內湖,你會想到什麼? 大家第一印象都會科學園區,除了聚集許多高科技產業之外,再往外走一點藏有許多環境幽美的大自然和綠地,也因為三面環山的地形,健行爬山呼吸新鮮空氣已經這裡熱門的休閒活動,開車、公車或搭捷運都很方便,也就成為了許多台北人日常放鬆的郊外首選。 到碧山巖欣賞大台北市區風景,每年春天櫻花季就到白石賞櫻滿足少女心,冬天也可以來台北唯一的草莓園體驗摘採草莓的樂趣,而在鬧區中也有各式各樣多功能的河濱公園,吹著風散步都很舒服。 內湖十大景點排行榜. 白石吊橋. 大公園. 美麗華百樂園摩天輪. 大溝溪親水公園. 碧山巖. 737巷美食街. ⼤崙頭草莓園. 媽妳講親子餐廳. 樂活公園. 美堤河濱公園. 內湖景點 推薦. 1. 大公園 Dahu Park.

  4. 其他人也問了

  5. 臺灣正體. 內湖 ,是 臺北市 內湖區 的主要聚落及其鄰近地區,位於該區中北部,範圍大致包括紫陽次分區(清白里、紫雲里、瑞光里、紫星里、紫陽里、瑞陽里但不包括清白里東北角)、金龍次分區的西半部(金瑞里、內湖里、金龍里、湖濱里及碧山里南半部)及西湖次分區的東部(港華里、港富里、港都里、麗山里西南端除外部分、港墘里東大半部)。 歷史 [ 編輯] 台灣清治末期至日治前期,該地區為一街庄,稱為「內湖庄」,隸屬於 芝蘭一堡 。 該庄北與 雙溪庄 為鄰,東與 里族庄 為鄰,西南邊隔 基隆河 與 上塔悠庄 為界,西邊為 北勢湖庄 [1] 。 1901年(日治 明治 三十四年)11月,該庄隸屬於 臺北廳 ,編入第十區。 1906年(明治三十九年)1月,第十、十一兩區合併,並改名「內湖區」。

  6. 各里概況. 西湖里Xihu. 本里日據時期,屬北勢,因地處北勢之西部,且被山河環繞,略成盆地,故名西湖。. 光復後置西湖村,民國五十七年改為西湖里。. 七十九年三月十二日里行政區域調整,本里因人口遽增,乃將內湖路一段二四一巷以西之三十二個鄰 ...

  7. 2021年10月18日 · 編按台北市的內湖在1960年代以前都屬於台北市郊區直到1980年代以後內湖地區人口數快數成長人口成長的關鍵則在捷運通車劃定重劃區成立科學園區。 然而在開發以前,內湖是什麼樣子呢? 文史工作者高傳棋,就帶大家穿越時空,一窺30多年前的內湖樣貌。 你我與內湖的邂逅. 在30多年前當兵退伍後,受當時任職於內湖高中地理老師的吳慧菊學姐之邀,替該校舉辦了一場「從古地圖看見內湖的時空故事」特展。 展覽期間,也帶領該校許多歷史與地理老師進行了戶外田野踏查。 這是我生平第一次真正腳踏土地、手拿新舊地圖,去認識距離我自己與家族世居的台北西區萬華,有一段交通距離的台北東區內湖。 也因這次的古地圖展,讓內湖高中的史地老師們,開始從事內湖的文史研究,並帶領學生得過多次高中地理奧林匹亞競賽獎。

  8. 大溝溪生態治水園. 📍 內湖大溝溪花海|2萬5千盆花草盛開繽紛6色勾勒出「巨大福氣錦鯉優游山谷間」,順遊大公園落羽松與周邊熱門景點. 大溝溪源自海拔485公尺高的白石山,由上往下流經圓覺瀑布,經過大山莊街下水道流入大公園。 為兼顧防洪蓄水及保育,溪溝整治採用多孔隙的自然工法設計,為當地生態提供良好棲息地,營造友善環境的親水遊憩空間,設置親水平台與步道,讓附近居民與旅人能夠一親水澤。 大溝溪生態治水園區是絕佳的戶外生態教室,有台灣藍鵲、五色鳥、小白鷺、面天樹蛙、台灣黑星小灰蝶、拉都希氏赤蛙等物種出沒,以及限定季節隨風搖曳的花草圖騰,自然景觀與防洪工程融為一體,散發和諧之美,周邊連結多處登山步道,形成老少咸宜的一日遊旅遊帶。 碧山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