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6年11月6日 · 《魚》描述北韓女特務遺入南韓收集情報和剌殺官方要員,遭到男主角和搭檔聯合追緝,最後卻發現真實身份是男主角的未婚妻,而導致戀人相殘的結局。 雖然本片是動作諜報片,但骨子裡卻是不折不扣的愛情片,將「愛情不敵政治」刻畫得十分淒涼摧淚,雖然蠻灑狗血的,但是偏偏我被灑得正中要害,當年的我在電影院還為了結局哭得唏哩嘩啦的,覺得到當時為止看過的動作片中,很少有將愛情描繪得如此動人的! 《魚》的片名乍看之下有點怪,但片中提到有種「季情魚」,會出雙入對地游在一起,至死方休。 即使因為河川急流而沖離,也會拼命再聚在一起;若是其中一隻死掉,另一隻也會跟著死亡。 這種生死都要相隨的特性,在片中則是譬喻男女主角對於彼此「認定唯一」的感情。

  2. 2016年8月13日 · Aug 13 Sat 2016 16:05. 《哭聲》:悲劇總是來自於人性脆弱和信仰崩解! close. 《哭聲》是當年在金馬影展令我驚豔的《 追擊者 》的導演羅泓軫的最新作品,加上本片又在坎城影展大放異彩,自然是本週必看片單之一。 看完之後,果然沒令我失望,本片劇本結構完整,布局前後呼應,細節環環相扣,利用宗教的譬喻,對於人性與信仰的脆弱和崩解,有深刻又到位的著墨。 此外,片中要角不分男女老少,演技精湛,表現搶眼,情緒穿透力強,且全片氣氛懸疑度夠,劇情張力在最後的悲劇結局一次引爆,看完之後心情頗為沉重,但餘韻十足。 對我而言,《哭聲》是今年到目前為止,繼《 下女的誘惑 》後看到最精彩的韓國電影了。

  3. 2017年10月8日 · (1) 秀薇與秀蓮的是一對感情極好的姐妹,母親生病在家,沒有想身為醫生的父親竟和自已的護士勾搭起來,並在尚未與其妻離異的情況下,讓小三公然登堂入室,還讓其弟與弟媳來作客,完全無視自已妻女的感受,真是有夠誇張.......。 在家中處於弱勢地位的母親只能隱忍,然而個性強悍的秀薇卻一再和父親新歡大起衝突,而父親新歡便把從姐姐秀薇受的氣發洩在個性較為溫和的妹妹秀蓮身上。 某日,妹妹秀蓮發現生母在自已的衣櫃裡上吊自殺,為了即時搶救母親,卻不慎將衣櫃拉垮,自已反被壓在下方。 最先聽到巨響的父親新歡趕到發現此事,出去後本想向也出來一探究竟的姐姐秀薇告知此事。 無奈的是,兩人因兩看相厭而大起口角,父親新歡一怒之下遂索性不說出實情,離走前還撂下一句「終有一天你絕對會後悔」的狠話!

  4. 2016年5月22日 · 《解語花》是一部情感衝擊力很強烈的電影,敘述韓國日殖時期的一對閨蜜鄭素律和徐研熙,因為研熙搶走了素律進入流行音樂圈的機會,加上男友金允宇又移情別戀研熙,使得情如姐妹的兩人反目成仇,素律遂委身於日本高階警官,藉其權勢進行報復,最終卻為三人帶來不可挽回的悲劇。 本片利用人性的矛盾與衝突,將友情與愛情的對立與夢想與現實的差距,描寫得相當具劇情爆炸力及情感穿透力。 在觀影過程,我數度不禁為劇中的人性糾葛所動容。 《解語花》可說是本週後座力最強的電影,沒有之一。 電影一開始就用了不短的篇幅來鋪陳素律與研熙之間的深厚友誼,及素律與允宇的兩情相悅,加上紛飛的裙角、嬉笑的過往與飛落的桃花,使得這部份的劇情呈出明亮、溫暖和美好的氣氛。

  5. 2018年10月6日 · 多年前,李問(郭富城)和鑫叔因父親遭陷被殺,而躲在溫哥華臥薪嚐膽,並暗戀著隔壁女畫家鄰居阮文。 後來,李問成功地發展成一個以「畫家」為名的跨國偽鈔集團。 畫家集團為了獲得製作偽鈔的管制油料,鋋而走險去行搶由加拿大警方保護的運送車。 雖然得逞,但卻引起加拿大華人刑警王耀慶的注意,進而循線追蹤到香港,與當地港方合作準備設局引蛇出籠。 另外,在此之前,畫家集團因和泰國軍方發生黑吃黑(順便報父仇),雙方發生激烈交火,慘勝後救了泰國將軍的偽鈔專家吳秀清,並藉其臉部嚴重受傷的理由,把她整形為暗戀情人阮文的面孔。 之後,在華人刑警和畫家交易的當天,因身分被視破,結果被畫家所殺,然而此時卻發生了一件插曲。 原來,不干淪為阮文替代品的吳秀清早已綁架阮文未婚夫婦置於隔壁房間,並逼李問殺之而後快。

  6. Apr 24 Sat 2021 21:49. 《父親》:觸動人心虛實間、傷感共鳴戲中來! 《父親》可真是一部不得了的電影,其原因不是入圍了本屆奧斯卡多項大獎的關係,而是本片劇本企圖心強烈,探討失智症主題的架構完整,細節環環相扣,且情節安排頗富戲劇化設定,再配合導演成熟的敘事火侯和男女主角演出的精湛表現,整體經營出絕佳的感傷氣氛和情緒共鳴效果,看完之後頗有餘韻,令人有再刷的衝動!

  7. 2016年2月29日 · close. 《震盪效應》和上週看的《驚爆焦點》一樣,都是真人真事改編,也是「小蝦米對抗大鯨」的類型。 然而,不同的是,後者的反派角色在片中甚少與主角團隊「直接交鋒」,都是透過體制發揮影響力,而且這方面的著墨也不多; 反之,《震盪效應》中的二元對立所佔篇幅極大,有不少正面交鋒的場面。 此外,《驚爆焦點》花了極大比例描寫調查團隊如何還原事件的「過程」,並巧妙扣上新聞倫理的省思,整部電影像極一部如何產製優良新聞的宣導片; 《震盪效應》則從事出有因、事中調查/實驗與對手斡旋、事後再度為真相發聲,過程起承轉合,張力度的衝擊十足猶勝《驚爆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