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3月28日 · 錢當然很重要,但沒有重要到讓你的全世界只剩下錢,然後與世界為敵、與家人為敵。. 學財商、學投資,是要讓我們擁有更多的選擇權,讓身邊的人不因為經濟壓力而辛苦、讓社會有你而運行的更圓滿。. 金錢只是一個過程,而非目的地。. 《華爾街:金錢萬歲 ...

    • 沒有最好,只有適不適合
    • 承擔風險的能力
    • 結合自己的專業或興趣
    • 適合自已的生活型態
    • 方向對,成績早晚會出來

    不是看到別人有在某一個投資領域賺到錢,這個領域就一定適合你!就像選另一伴一樣,有人喜歡善良溫存、有人喜歡活潑大方,青菜蘿蔔各有喜好,適合自己才重要。 一開始 Ting 與 Liza 也有接觸台股、權證,因為工作關係,無法讓我們專心看盤,對於各種分析也是意興闌珊,幾次進場後就決定轉戰其他投資工具(當然賠錢也是原因之一)。後續陸續了解並實際操作其他投資工具,才拍板選擇房地產與美股價值投資作為我們的主要的投資工具。不是因為這兩個工具最完美,而是因為適合我們對未來的規劃、某一程度符合我們的興趣還有生活型態。 因為操作過不適合自己的投資工具,所以知道當工具不符合自己興趣與個性時,壓力與出錯率都是相對高許多!所以建議下場之前,可以先評估自己對哪一個工具、領域有興趣,承擔風險的程度到哪邊來選擇工具,而不是...

    投資有其風險,但透過方法是可以降低風險的,在文章【投資是什麼?不是把錢投進去等獲利就是投資啊】中, Ting 與 Liza 有分享我們自己控管風險的三大準則——不卡錢、不賠錢、不要有負的現金流,但,每個人的個性不一樣,生處的環境也不一樣,當然承擔風險的能力也不盡相同。 以風險控管的實際面——金錢來說,我們會建議每月撥出薪資 10% 來投資,如果要更多比例,也可以,大方向的準則是拿出來投資的錢,一定是要即使都賠光,生活還是可以繼續走下去的比例。畢竟投資的初衷是為了讓生活更好,而不是要孤注一擲的賭下去啊! 以承擔風險的心理面來說,拿出來的錢一定是能讓自己晚上睡得了覺、吃得下飯,不會跟著漲跌而心情起起伏伏,不然這樣人生也過得太累了,原先想要減輕負擔,反而做了讓自己更負擔的事XD

    投資不是只是一時,所以建議可以結合自己的專業領域或是興趣,這樣才可以陪你長長久久,而且也因為了解該領域,這樣也比較能在市場上賺到錢。 舉例來說,如果是商科出生,對於讀懂財報相信會比多數的人還要在行;如果在科技業上班,相信相關領域投資資訊一定會比市場更加精準;如果個性內向,相對於要與大量人群建立關係的房地產,或許看盤的股票會更適合。 投資跟做任何事的邏輯都是一樣,自己喜歡、有興趣,做出成績的機率也會大很多,同時也會因為做出興趣而越做越好,是一個加乘的概念。

    如果你投資的目標是放在每月加點加菜金,那麼相信你不會想讓投資佔據你太大的生活篇幅,這時候買下一些投資組合或許就可以滿足你的需求;如果是想透過投資進而達到財富自由的目標,那麼長時間的耕耘與實戰就是唯一途徑。 主要看自己的長期規劃是什麼、投資的目的、自己一天可以撥出多少時間來研究投資標的,畢竟如果天天加班爆肝的工程師如果要買房投資,究竟要怎麼撥出時間去看房呀!找到符合生活型態的投資工具,這樣才能持之以恆下去。

    投資事前的準備不比投資當下所需要的用心還要少,但找到適合自己的投資標的、了解自己承擔風險的能力、結合自己生活與專業這些都是可以讓你在投資路上走得更穩、更好的關鍵!最後與同儕投資成效的差距,往往就是這些細節累積出來的。 你在投資前也有自己的一套評估方法嗎?如果有,歡迎在下面留言與我們分享,一起編織出投資最大的安全網~

  2. b6 個投資禁忌,懂得避開讓你安心獲利. by Liza · Published 2021-07-21 · Updated 2021-09-03. 分享文章. 在正式聊投資禁忌之前,想請你先花個一分鐘問問自己,為什麼想投資呢?. 是想給家人更舒適的生活?. 想環遊世界擁有更寬廣的眼界?. 還是想多陪在意的人呢?. 不管 ...

  3. 2024年5月6日 · 複利效應—讓你人生與財力巨大成長的關鍵. by Liza · Published 2024-05-06 · Updated 2024-05-06. 不管是財富還是能力,都是一個累積的過程,這個累積,不是單利成長,是以複利的速度,直直向上,前提是,你願意與時間站在同一陣線,不停持續。. 這一篇 TING & LIZA 想和 ...

  4. 2024年5月6日 · BOS巴菲特線上學院學費合理嗎?. BOS巴菲特線上學院 學費約是一個上班族一個月的薪水,LIZA 當年報名的時候,學費比我領的薪水還多,當然會猶豫,不然我不會知道這個機構隔了一年才報名。. 所以讀者斤斤計較、小心謹慎、爬文又爬文的心情我超懂。. 這個 ...

  5. 2021年11月16日 · 所以,不管從事任何投資,都有風險。 在許多文章裡面 TING & LIZA 都不斷重申「專注風險,而非報酬」與其汲汲營營追求一年有幾 % 報酬的績效,更實際的建議是——先活下來,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風險意味著可能發生的事,比即將發生的事還多。 推薦閱讀: 合理價好難等,b要怎麼克制自己在股市裡殺進殺出的ALL IN血液. 生活也是一樣,每件事情的選擇都有機會成本、都有風險. 風險可以怎麼控制? 不論基本面有多好,人類貪婪與犯錯的傾向都會把事情搞砸。 作者精闢又老實,血淋淋地道出人性。 既然風險無所不在,即使不在也會被人性給使喚出來,那麼身為投資人可以做的就是「分散風險」。 分散風險的方法有很多,最主要的核心圍繞在「評估」——評估市場環境、評估標的物、評估情緒、評估景氣的循環週期。

  6. 2024年3月29日 · 「有沒有可能不用工作就可以養活自己?」「工作、生活真的有機會平衡嗎?」每個人都想要不工作就可以不愁吃穿,靠著源源不絕的被動收入過日子,而確實也有不少人真的過著這種不用看老闆臉色的生活,在這篇文章提供14種你我可行、不需要大資金就可以開始建立的被動收入,還手把手跟你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