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 十月十日

      2024, 2025與2026年中華民國國慶日 - PublicHolidays.tw
      • 中華民國國慶日定于每年的十月十日,紀念1911年武昌起義成功推翻清朝建立中華民國。 由於中國大陸在中共内戰期間遭到打敗民主軍的共和軍控制,中華民國政體于1949年播遷台灣,而雙十國慶也從那時候一直保留下來。 雙十節也被中國大陸部分毛主義人民所遵守,也被世界各地部分華裔所遵守。
  1. 其他人也問了

  2. 中華民國 的 國慶日 ,定為1911年 武昌起義 的發動日——10月10日 [1] ,亦稱 雙十節 [2] [3] [4] [5] 、 雙十國慶 [6] 、 雙十慶典 [7] 、 台灣國慶日 [8] 。. 武昌起義 辛亥革命 的開端,起事後兩個月內 中國 各地 革命 行動陸續成功,最終成功推翻 清朝 ,並於1912年1 ...

  3.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節 ,有時也簡稱作 國慶節 、 國慶 ,是為紀念 中華人民共和國 成立 而設立的節日,慶祝日期被定為每年的 10月1日 [註 1] [1] 。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 開國大典 在 北京 天安門廣場 舉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 正式成立。 該節日在 中國內地 及其 香港 、 澳門 是 法定假日 或 公眾假期 ,法定的國慶假日在中國大陸為10月1日至10月3日共3天,但根據當年國慶節是星期幾進行調休。 一般會通過將其他周的周末休息調整到3天法定假的前後,來和該周的周末相連,從而形成7天的小長假。 如遇 中秋節 等其他法定節假日則用連休8天假;在香港,法定假日在1997年和1998年時曾為2天,後改為1天;在澳門為2天。

  4. Home » 中文. 2024, 2025與2026年中華民國國慶日. 中華民國的國慶日也稱雙十節是台灣的國定假日。 中華民國國慶日定于每年的十月十日,紀念1911年武昌起義成功推翻清朝建立中華民國。 由於中國大陸在中共内戰期間遭到打敗民主軍的共和軍控制中華民國政體于1949年播遷台灣而雙十國慶也從那時候一直保留下來。 雙十節也被中國大陸部分毛主義人民所遵守,也被世界各地部分華裔所遵守。 在二戰期間,台灣自1895年受日本控制,直到1945年二戰結束才回歸中國。 因此,台灣在成爲中華民國最後一個據點前,由中華民國統治僅僅四年。 中華民國慶祝國慶日最傳統和重要的一環節是國慶閲兵,該游行會經過台灣首府,臺北的總統府前。

  5. 武昌起義辛亥革命的開端,起事後兩個月內中國各地革命行動陸續成功,最終成功推翻清朝,並 於1912年1月1日成立中華民國(中華民國開國紀念日),成為東亞第一個獲普遍承認的民主國家 。 該日亦為中華民國的國定紀念日之一。 國慶日放假. 依人事行政局公告, 2022年國慶日連假日期為:10/8 (六) ~ 10/10 (一),共三天. 詳細連假資訊可以參考 2022國定假日行事曆 - 國慶日. 國慶日的活動. 國慶煙火中華民國慶祝雙十國慶的重要活動之一,由中華民國國防部主導設計。 該活動起自1953年,本來施放地點為中華民國總統府附近。 1960年代後,因煙火砲彈數量從數十發增至數千甚至數萬發,為了安全顧慮,因此改至台北市淡水河河畔水門施放。

  6. 國慶節國慶日 (英語: National Day )是由一個國家官方制定的用來慶祝並紀念國家(national)的 國家地位 或 國家 (state)本身的 法定假日 。 它們通常是這個國家的 建立 、 獨立 、 革命 、簽署 憲法 、元首誕辰或其他有重大紀念意義的周年紀念日;也有些是這個國家守護神的「聖人節」。 雖然絕大部分國家都有類似的紀念日,但是由於複雜的政治關係,部分國家的這一節日不能夠稱為國慶日,譬如 英國 的 君王壽辰 。 詞源 [ 編輯] 中文「國慶」一詞,本指國家喜慶之事,最早見於 西晉 。 西晉的文學家陸機在《五等諸侯論》一文中就曾有「國慶獨饗其利,主憂莫與其害」的記載。 中國古代國家喜慶的大事,莫大過於帝王的登基、誕辰(明清兩朝稱皇帝的生日為 萬壽節 )等。

  7. 中華民國的國慶日 10 月 10 也稱為雙十節雙十國慶雙十慶典。 在這天不僅僅是國定假日,同時也有許多經典傳承多年的活動,像是必看的國慶閱兵、國慶煙火、甚至還有專屬國慶歌? 今日就帶讀者們來看看這些活動的由來以及典故。

  8. [1] 國慶節是一種新的全民性的節日形式承載了反映中國民族凝聚力的功能。 同時國慶日上的大規模慶典活動,也是政府動員與號召力的具體體現。 [1] 具有顯示國家力量、增強國民信心、體現凝聚力、發揮號召力的三個基本特徵。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此前,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於9月21日至30日召開。 會議決定國都定於北平,北平改名為北京;紀年採用公元;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未正式制定前,以義勇軍進行曲為國歌;國旗為紅底五星旗。 會議選舉出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毛澤東當選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劉少奇、宋慶齡、李濟深、張瀾、高崗當選為副主席,陳毅等56人當選為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