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經濟部地質調查及礦業管理中心(簡稱地礦中心)為中華民國主管全國地質調查與礦藏土石資源管理業務,綜合策劃全國地質業務及建立全國性之地質資料,隸屬經濟部。

  2. 經濟部地質調查及礦業管理中心(簡稱地礦中心)為中華民國主管全國地質調查與礦藏土石資源管理業務,綜合策劃全國地質業務及建立全國性之地質資料,隸屬經濟部。

    • 沿革
    • 組織
    1916年,北洋政府於北京市成立地質調查所,隸屬工商部;首任所長是丁文江。
    1936年,地質調查所遷往南京市,隸屬國民政府經濟部。
    1941年,地質調查所改名為中央地質調查所。
    1945年中華民國接管臺灣後,經濟部派遣中央地質調查所三位技正畢慶昌、徐鐵良、何春蓀接收臺灣總督府地質調查所。1946年,經濟部在臺灣總督府地質調查所原址(原德記洋行地產,被臺灣總督府以敵產沒入)成立臺灣省地質調查所,首任所長為畢慶昌。

    地調所設所長、副所長、主任秘書各一人。 業務部門 1. 綜合企劃室 2. 區域地質組 3. 構造與地震地質組 4. 環境與工程地質組 5. 資源地質組 6. 地質資料組 行政部門 1. 秘書室 2. 人事室 3. 主計室 4. 政風室

  3. 臺灣 位於 菲律賓海板塊 和 歐亞板塊 的聚合邊界,為一個造山作用活躍的活動構造區,根據GPS觀測資料,菲律賓海板塊以每年8.2公分的移動速度向西北移動 [1] 。 菲律賓海板塊的隱沒方向在臺灣南方,歐亞板塊朝東隱沒到菲律賓海板塊之下,形成 馬尼拉海溝 及其東側的 呂宋火山島弧 ,到了臺灣北方,菲律賓海板塊則朝北隱沒到歐亞板塊之下,造成 琉球海溝 及其北側的 琉球火山島弧 和 沖繩海槽 。 [2] 臺灣島的形成與演進 [ 編輯] 台灣地質圖 (40萬分之一)for 2016年版(林啟文與陳文山編製)中央研究院. 臺灣地質圖(CGS-5萬分之一)隸屬海岸山脈、花東縱谷區、含部分中央山脈東翼地質區(翻製中央研究院資料)

  4. 環境部中華民國有關環境保護事務的最高主管機關,最初為1971年3月17日成立的「行政院衛生署環境衛生處」,[1] 1987年8月22日獨立成為中央二級機關「行政院環境保護署」,2023年8月22日正式升格改制為部 [2]。

  5.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西藏聖寶緣地礦博物館 位於 西藏自治區 拉薩市 八一路 世邦國際花園斜對面,是一家以地質礦產為主題的私人博物館,也是 西藏自治區 第一家私人博物館。 歷史 [ 編輯] 2003年4月,該博物館成立。 [1] 該博物館是西藏自治區首家私人開設的地礦博物館,填補了西藏自治區沒有私人博物館的空白。 2010年4月8日,該博物館開始試營業。 [2] 該館一樓大廳陳列各種寶石原礦石;二樓展廳展示天珠、綠松石、紅珊瑚;三樓陳列廳展示 唐卡 、佛像、宗教藝術。 該博物館還出售各種相關商品。 [1] 2010年該博物館試營業後,有自稱拉薩本地居民的網友稱該博物館只允許遊客入內,並且只向遊客出售商品,而禁止拉薩本地人入內。 該網友懷疑該博物館內有問題。 [3] 參考文獻 [ 編輯]

  6. 經濟部礦務局(簡稱礦務局)曾是中華民國管理礦業的最高主管機關,直屬於經濟部,於1970年成立、2023年9月26日與中央地質調查所整併為經濟部地質調查及礦業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