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故方中用黃連黃芩,泄熱以和陽;乾薑半夏,散濕以和陰;更配人參甘草大棗,以補脾而和中。寒熱並用,調和陰陽,而收消痞降逆之效。本方中加增加甘草量則為甘草瀉湯,加強其鎮靜緩和的功效,以治心煩不安等急迫症狀。

  2. 症狀:. 頸、肩、臂、指疼痛為主要臨床表現的骨傷科常見病證。. 常伴有項強,手指麻木無力或頭枕部疼痛、眩暈、耳鳴、下肢沉重無力、步態不穩等症狀。. 病因:. 多見於中老年人,往往有伏案低頭工作史。. 西醫認為引起頸臂痛的疾病有許多,但頸肩部 ...

  3. 2009年3月9日 · 動脈血壓升高,伴有頭暈、頭痛、心悸、失眠、肢麻、腰酸、項強等症狀的病證。. 一般以成人收縮壓高於140mmHg和舒張壓高於90mmHg為指標。. 高血壓有繼發性和原發性之分,繼發性高血壓是由其他疾病引起的血壓升高,而原發性高血壓則是一種全身性慢性心血管 ...

  4. 十三、清熱瀉火劑. 《二十一大類科學中藥解析》. 撰文/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楊麗姝醫師. 本篇介紹【清熱瀉火劑】: 瀉火劑-凡能袪熱以保津液、涼血解毒之方劑。. 含白虎湯、化斑湯、竹葉石膏湯,瀉湯、清營湯、黃連解毒湯、普濟消毒湯、養陰清 ...

  5. 健康醫療館 中醫不孕症科 懷孕生殖醫學 男性不孕症篇 病冬治穴位敷貼--氣喘、鼻炎療法 鼻炎、氣喘,穴位敷貼療法,講究冬病治、病冬治。

  6. 2009年3月9日 · 胃下垂之本是脾虛氣陷,清陽不升,濁陰不降。且因虛久不復,易於變生滯氣、痰濁、瘀血。故其治雖以"陷者升之"為大法,但又須注意兼挾之邪,標本同治。常見證型有:(1)脾虛氣陷。治宜益氣升陽,方用補中益氣湯、枳朮丸、小半湯。(2)肝鬱脾虛。

  7. 痰厥之證,是因脾胃內傷,虛風內作,引起風痰上逆之所致。. 以患者脾胃虛弱,面頰青黃,而出現有眼暗頭旋、目不敢開、惡煩亂、出氣短促、頭痛如裂、身重如山、胸滿嘔逆、四肢厥冷等症狀者為目標。. 一般脈沉弱。. 方中以半夏與天麻為主藥,因半夏能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