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4月2日 · 人生走到最後的體悟,就是無論你做的再怎麼了不起的事,成為再偉大的人,最後還是一樣會。 我們不必討好任何人,只要勇敢去做對的事,對得起自己的使命就足夠了。

  2. 被問及及早發現大動脈撕裂會否改變死亡率時,譚指及早發現,死亡率仍可達致5成。 譚又指,急性心臟病病人的病情轉變可以非常快,在國際指引下,被懷疑有心臟病的病人需隔每3至4小時就驗一次心酵數,以及接駁心臟監察儀器。

  3. 2024年5月8日 · 潘戰和醫生續指,不少人發現患癌經過,都是因為身體出現不適症狀,去醫院檢查,但其實「癌症最可怕是發現就是晚期,所以早發現早診斷是關鍵」 ,因此假如身體出現9大反常異狀,便應盡早求醫檢查:

  4. 2018年4月23日 · 【延伸閱讀】港大解剖教授決定成為大體老師:用我的身體教最後一次. 穿梭生與. 先後為死者與生者服務,許醫生認為兩者的意義都重大。 病理解剖可以幫助因不明的死者找出因,令家屬安心和釋懷。 她指如果死亡證最後寫上因不明,家屬都會耿耿於懷、難以放下。 而病理研究就可以透過顯微鏡觀察病人細胞,幫仍然在世的病人作出最正確的診斷,滿足感會更大。 給一個因對於家屬來說很重要,使他們可以安心和釋懷。 不過我更喜歡做病理研究,因為可以幫到尚在世的病人診斷病症,滿足感更大。 許醫生每日都會觀察接近200張抹片,曾經就遇過一個患有腸癌的中年病人,本來已經驗出癌細胞擴散至淋巴和肝臟,基本沒有生存希望。 不過最後採用了種最新的免疫治療,結果幾個月後癌細胞就完全消失,「找來找去都也找不到癌細胞了」。

  5. 2021年11月12日 · 醫生是『Licence to Kill』,如你大意、無認真想清楚,就可能因為意外及過失導致病人死亡。 他說,即使近年孕婦分娩死亡數字少,予人「生仔不會」之感,但身為婦產科醫生,仍不可掉以輕心,「罕見、再不尋常都有機會發生」。 他表示,很多醫生選擇婦產科,全因迎接新生命是件樂事,但看似容易的產科,同時亦可以好複雜,很大程度上影響孕婦一家的幸福;因疏忽致悲劇發生,或令孕婦丈夫對子女產生憎恨: 每次幫小朋友慶生,同時就是妻子的死忌。 勞子僖已逾百擔任專家證人,早年亦為藝人劉美娟及張崇德長子夭折案,於醫委會聆訊作供。 他坦言專家證人工作「困身」,賺錢一定不及「執仔」多,惟任專家證人要「有本事、有膽識、有原則」,盼履行社會責任,以自身專業道出真相。 他說:

  6. 2020年8月18日 · 發布時間: 2020/08/18 13:17. 分享:. 熱門 天使綜合症 何雁詩 藥物百科 兒童健康 超市大搜查 名校專區 家族榮耀之繼承者 高才通 到校服務 會員有獎. 哀傷輔導社工Arnold,堅持為一段段正在倒數的生命付出,讓他們看到仍有達成心願的可能。. 入行13年,註冊社工 ...

  7. 2017年4月4日 · 如果我能繼續生存,那是曾經有許多人默默的付出;如果我壽元應盡,我的生命還可以在其他人身上延續。 說來說去,最有福的還是我。 文章原題為《最有福的還是我》,原文刊於《大體大得》一書,TOPick獲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