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7年9月15日 · 在現代,換工作的時候也許不需要做好「赴」的覺悟, 不過否定自己過去的所有資歷,也可以說等於殺過去的自己。 如果能有這樣的覺悟,冒險也許真的很重要,不過再怎麼說,我現在好像還沒準備好。

  2. 2024年5月25日 · 前奇異(GE)執行長傑克.威爾許也指出:「不要怕要求對方:『再給我一機會! 』有人會給你機會的。 」這句勵志格言強調了堅持和勇敢的重要性。

    • 想像自己來日無多,逼問出最渴望的目標
    • 模擬自己的告別式,最終你想留下什麼?
    • 願意拿生命交換的事,就是你的人生目標

    珍妮佛.艾斯特(Jenifer Estess)就是一夕間突然要面對自己即將死亡的真實案例。這位滿懷抱負的戲劇製作人,35 歲時被診斷出漸凍人症(ALS),預計只能再活 3~5 年。 許多人建議艾斯特的家人,可以開始為她準備後事,但是她的姊妹卻不願放棄,努力尋找治癒的方法,並募款資助先進的醫學研究,夢想著有一天 ALS 患者不用像她們一樣無助。 六年後,艾斯特不幸離世,但是這場硬仗並未停歇,她的姊妹仍然持續投入,為她們的理想奮鬥到最後一刻。 或許,這一家人是被逼到絕境了,才展開這一系列與命運搏鬥的行動。不過,柯普朗在書中引述這個故事,正是要期許每個人,能在自己的身心都健全、資源也最充足的情況下,事先透過想像「自己來日無多」,追尋自己的理想與願景。

    成功學大師史蒂芬‧柯維(Stephen Covey)提出的「以終為始」(begin with the end in mind)概念,也是常見的極端假設性問題之一。 柯維請讀者假設自己現在正要去參加一位至親的喪禮,抵達現場後,發現親友們齊聚一堂,竟然是為了向你告別。當下,你最希望親朋好友怎麼描述你的一生呢? 柯維指出,透過預想自己到了生命盡頭,可以發掘出人們最根深柢固的價值觀,進而探究出最終願景。 柯普朗在《領導最好的自己》中,還提出了以下幾個假想情境,看看在如此極端的情境下,你最執著、最在乎的事會是什麼? 1. 如果只剩下一年生命,你會怎麼度過? 2. 如果你有足夠的錢讓自己隨心所欲做想做的事,你會從事什麼事業? 3. 如果知道自己未來絕對會成功,你會選擇什麼工作? 4. 想像你跟兒孫分享豐...

    市中心有兩棟 50 公尺的高樓,相隔 11 公尺。如果有人能走過橫跨這兩棟高樓屋頂間約 30 公分寬、3 公分厚的木板,我保證給他 500 萬美元獎金,你有興趣嘗試嗎? 這是我經常在工作坊中提出的問題,通常大家都興趣缺缺,30 人可能只有 1 個人舉手;接著,我把獎金提高到 5000 萬美元,這時,有四、五人舉起手來。於是我再次改變假設情況:如果為了搶救家人生命,你必須從木板上走過去,誰願意冒這個險?結果不難猜想,每個人都把手舉了起來。 透過這個小練習,洛爾想傳遞的訊息,並非要我們將「避免家人受傷害」當成人生的終極目標,而是想讓大家知道,當生命裡有個偉大目標時,我們會多麼願意為它付出一切,去冒險、去改變,甚至犧牲生命。 當獎賞是巨額獎金時,很少人願意鋌而走險,但是當木板的彼端站著親愛的家人時...

  3. 2018年6月16日 · ,最要緊的任務是「儘快償還所有債務」。信用卡費最好每個月如期繳清,不要拖到下個月,否則一不小心就會滾成大雪球,光付利息就讓你氣喘吁吁;有房貸,務必規畫好每個月的收支以如期支付。

  4. 2019年12月30日 · pexels. 年過 30 最常後悔的 10 件事,你中了幾項? 經理人熱門 八分生活熱門. 分享. 收藏. 人生中總有不少事情,使我們後悔沒有早知道,特別是生命中的每個不同階段,回過頭看過去自己所做的那些決定,往往會產生不一樣的看法。 三十歲,一個正值青壯年時期,有著說長不長、說短不短在社會上打滾的經驗,有別於年輕的衝動,想法上逐漸臻於成熟。 究竟年過三十的人,回顧自己的人生,最容易後悔的有哪些事情? No.10 生小孩. 網友說覺到天亮從此成為不可能的任務,常常要起床哄小孩,充足的睡眠變成奢望;有時另一半不願分擔照顧小孩的責任,還會因此爭吵。

  5. 2017年2月7日 · 1.「嘗試過。 失敗過。 沒關係。 再試一次。 又失敗。 比失敗進步一些。 齊立文 /《經理人》總編輯 / 工作資歷 16 年. 收到邀稿後,頭腦天天跑馬燈,到底哪個人說過的什麼,是在工作上覺得受用的? 每每想到一句,要提筆,又作罷,因為「不好意思」。 彷彿每一個字句都在說,那曾經是對自己的期許,卻沒做到。 喜歡過貝佐斯說的「仁慈比聰明更難」,但是動不動就會懊悔自己不經意地話說太重、語氣太兇,而且太想證明自己很聰明、懂很多。 也被巴菲特每天「踩著踢踏舞步般去上班」的心態吸引過,時不時卻又覺得工作好累、好煩、好想擺爛、好想遞辭呈、好不想去上班。 工作與生活,大抵就是在這樣的循環裡度過的:想去到 A,結果只去到稍差的 B,甚至是掉到相距甚遠的 C。

  6. 2022年3月28日 · Shutterstock. 後悔是人之常情,卻非一無是處! 3 種翻轉思考,從負面經驗找出改善的力量. 經理人熱門 八分生活熱門. 分享. 收藏. 在 1960 年,法國知名歌手愛迪.琵雅芙(Edith Piaf)推出歌曲〈我無怨無悔〉(Non, je ne regrette rien),唱片不到年銷量就超過 100 萬張。 曾贏得全英音樂獎(BRIT Awards)的流行歌手羅比.威廉斯(Robbie Williams)、美國饒舌歌手阿姆(Eminem),都翻唱過這首歌,它也多次被當作汽車、巧克力棒廣告的背景音樂。 慢慢地,不留遺憾開始成為種信念與生活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