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2. 非經期的陰道出血或是性行為後陰道出血都可能是子宮頸癌前期的症狀。 白帶增加 是子宮頸癌的主要症狀之一,但和一般婦科發炎症狀類似,因此常延誤就醫。

  3. 初期的子宮頸癌大多不會出現子宮頸癌症狀,臨床上最常見的狀況有兩種:一是進行定期抹片檢查時,發現子宮頸細胞異常,進一步檢查診斷子宮頸癌前病變或零期癌;二是出現異常出血、分泌物、疼痛…等子宮頸癌症狀時才到院檢查。

  4. 子宮頸癌(Cervical cancer)前期和早期通常無明顯的症狀,不只不易察覺,而且許多症狀還跟一般婦科症狀相似,也是為什麼定期做子宮頸抹片檢查很重要!

    • 子宮頸癌主因是什麼?子宮頸癌的種類有哪些?
    • 子宮頸癌有前兆嗎?分泌物增加是子宮頸癌症狀?子宮頸癌末期症狀有什麼?
    • 子宮頸癌篩檢方式?篩檢完如何確診?
    • 子宮頸癌分期為何?各分期危險度有多大?
    • 子宮頸癌治療方法?最新治療子宮頸癌方式有什麼?
    • ​​​子宮頸癌好發因子有哪些?何時該定期做子宮頸抹片檢查?
    • 子宮頸癌病人術後如何照護?有飲食可改善?
    • 子宮頸癌預防怎麼做?Hpv 疫苗如何挑選?何時要打疫苗?

    子宮頸癌的主因為 HPV(Human Papillomavirus,人類乳突病毒)感染。子宮頸癌主要是鱗狀細胞癌,少部分是腺癌和其他類型。 子宮頸在陰道上端,是通往子宮的開口,這個部位特別容易被人類乳突病毒侵犯。感染的途徑目前被發現是通過性行為。若伴侶生殖器官上有人類乳突病毒, 經性行為進入子宮頸後,造成表皮細胞異常生長,慢慢變成癌前症狀,最終變成癌細胞,就是子宮頸癌。 但並非每個感染 HPV 的女性都會罹患子宮頸癌。免疫系統健康時,身體會有自清功能,能消滅病毒;而如果感染 HPV 後加上不正確的飲食和生活習慣等,就可能誘發這些被感染細胞不正常增生,發展成子宮頸癌。

    子宮頸癌早期往往沒有症狀,通常要到變成侵犯性的子宮頸癌時,症狀才會顯示出來。常見症狀有: 1. 陰道出血:非經期的陰道出血,或是性行為後陰道出血都可能是子宮頸癌前期的症狀。 2. 白帶增加、分泌物出現惡臭:是子宮頸癌的主要症狀之一,但和一般婦科發炎症狀類似,因此常延誤就醫。 3. 下腹疼痛:因腫瘤壓迫而造成的下腹疼痛,常是後期子宮頸癌的主要症狀之一。 4. 排尿問題:後期子宮頸癌會侵犯到輸尿管,造成排尿問題,也會讓輸尿管阻塞,引發腎臟水腫或腎衰竭。

    定期的子宮頸抹片檢查和骨盆腔檢查可避免大多數侵犯性的子宮頸癌的發生。 定期篩檢或擔心罹癌時: 1. 子宮頸抹片檢查:子宮頸抹片檢查是採集子宮頸及陰道後壁的剝落細胞所做的檢查,能顯示出子宮頸有沒有感染、發炎、異常細胞或是癌症發生的可能。特別提醒,檢查前避免盆浴、不要沖洗陰道、勿放置塞劑、前一夜不要有性行為及避開月經期間。建議曾有性行為、年齡介於 21 ~ 65 歲之間的女性,至少每三年做一次子宮頸抹片檢查。 2. 骨盆腔檢查:骨盆腔檢查用於觀察子宮、陰道、卵巢、輸卵管、膀胱和直腸有沒有異常,檢查時醫師會用陰道擴張器,針對陰道上壁和子宮頸做觀察;另外也會採指內診方法,檢查骨盆腔內的器官如子宮、卵巢、輸卵管、陰道、膀胱及直腸是否有異常。 子宮頸抹片或骨盆腔檢查後,有異常時: 1. 陰道鏡檢查:陰道...

    子宮頸癌第 0 期:原位癌,癌細胞只有在上皮區。 子宮頸癌第 1 期:癌細胞只侷限在子宮頸部位。而從第一期開始,癌症已經出現侵犯的現象。 1. 1A 期:微侵襲癌。 2. 1A1 期:微侵襲癌,水平徑不超過 7 毫米,子宮頸基質侵襲不超過基底膜下 3 毫米 3. 1A2 期:微侵襲癌,水平徑不超過 7 毫米,子宮頸基質侵襲為基底膜下 3-5 毫米之間 4. 1B 期:肉眼可見腫瘤侷限在子宮頸或顯微病灶範圍超出 IA2 5. 1B1 期:子宮頸腫瘤直徑不超過 4 公分 6. 1B2 期:子宮頸最大腫瘤直徑超過 4 公分 子宮頸癌第 2 期:癌細胞已經侵犯到陰道的上 2/3 或是子宮旁的結締組織。 1. 2A 期:只侵襲陰道下端,無子宮頸旁組織侵襲。 2. 2B 期:已有子宮頸旁組織侵襲。 子宮...

    決定最佳的治療方式前,必須考慮很多因素,包括腫瘤大小、侵犯的位置、深淺、病患年齡及整體健康狀況等等。 子宮頸癌常是局部性侵襲的腫瘤,其主要的治療是以手術或放射治療為主,化學治療則比較是輔助性療法或緩解性療法的角色。 一般來說,早期(1、2 期)子宮頸癌,是以手術為主,中、晚期(3、4 期)子宮頸癌是以放射治療為主,再配合化學治療。【推薦閱讀:子宮頸癌 2022 最新治療是免疫療法!了解治療費用、手術後遺症】

    較早有性行為:女性的鱗狀柱狀上皮過渡區在年輕時比較靠近子宮頸外側,隨著年齡增長,會慢慢往子宮內部移動,愈早的性行為讓上皮過渡區感染乳突病毒機率愈高。
    吸菸:抽菸會降低免疫力,且會產生有害物質刺激子宮頸癌細胞發展。
    不當性行為:不當的性行為可能染上性病,而性病也會增加罹患子宮頸癌的風險,也容易造成子宮頸發炎,提高致癌風險。
    多重性伴侶:如果女性有 2 個以上的性伴侶,罹癌風險大增。
    子宮切除病人在術後不會再有月經。
    手術後 3 個月不適合久坐、長途旅行等活動,避免做瑜伽、跳韻律舞等易增加腹壓的活動,以免造成骨盆腔內出血。
    手術後 6 ~ 8 週內避免提超過 3 公斤的重物、彎腰取物及爬樓梯。
    如廁後衛生紙由前往後擦,避免感染。且 6 週內勿採

    目前預防子宮頸癌的方式主要為定期做子宮頸抹片檢查與接種 HPV 疫苗(又常被稱為子宮頸癌疫苗,但 HPV 疫苗除了針對子宮頸癌,也可預防包括陰莖癌、男女兩性肛門、扁桃腺、舌咽及舌頭等各種跟 HPV 病毒有關之癌症。) 此外,還要有良好的生活習慣,不吸菸,與安全性行為(避免多重性伴侶、使用保險套)。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HPV 疫苗應納入國家疫苗接種計畫,對 9 ~ 14 歲沒有性經驗且未曾感染人類乳突病毒的女生接種較有效益。 台灣核准的子宮頸癌疫苗有三支,分別為英國葛蘭素史克藥廠的二價疫苗「保蓓」、美國默沙東藥廠的四價疫苗「嘉喜」與九價疫苗「嘉喜9 」。 根據統計,接種疫苗後可預防約 60 ~ 90% 的子宮頸癌風險,但注射疫苗只能預防部份 HPV 病毒的感染,並不代表從此性行為就安全...

  5. 2022年2月24日 ·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部部長兼婦科主任邱德生表示,子宮頸癌的患者通常會疏忽早期症狀,包含下腹部疼痛」、「分泌物增加」、「性行為後出血」、「腹脹貧血」等。 很多女性對於這些症狀,常常會認為是其他疾病所致,如 泌尿道感染 等,他強調,這些症狀絕對不單純,特別是分泌物中帶有血絲的症狀,是非常典型的子宮頸癌症狀,一定要盡速就醫。 速記重點一. 4早期症狀易疏忽....

  6. 2021年6月30日 · 子宮頸癌是四大婦癌之一,子宮頸癌原因主要為HPV感染子宮頸癌初期症狀不明顯,想要及早發現應定期做子宮頸癌篩檢。 子宮頸癌分期、治療、預防一次看懂。

  7. 子宮頸癌患者症狀通常不太明顯,必須等成了侵犯性的子宮頸癌時,才會開始出現症狀。 若要提早發現,必須仰賴 子宮頸抹片 篩檢等檢查。 子宮頸癌常見症狀如下: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