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20年7月30日 · 國際間認為李登輝任內的成就是在沒有任何內戰或軍事政變完成外媒所稱寧靜革命」,並拿下民主先生美名。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Michael Pompeo) 敬悼李登輝稱李在任推動的大膽政治民主化改革,「將台灣轉型成為我們今天所看到的民主燈塔。 」...

  3. 李登輝在12年的總統任期內進行了一連串的政治改革統稱 寧靜革命因此被外界認為是落實 臺灣民主化 之重要推手 [3] 。 生平 [ 編輯] 早年經歷 [ 編輯] 源興居. 年輕時學習 劍道 的李登輝. 李登輝(右)與其兄李登欽,1943年(昭和18年)。 當時李登輝就讀 臺北高等學校 三年級,李登欽為警察學校學生. 家庭 [ 編輯] 李登輝在 臺灣日治時期 的1923年1月15日生於 大日本帝國 臺北州 淡水郡 三芝庄 下的埔頭坑聚落(今 新北市 三芝區 埔坪里)的「源興居」,屬 閩西 汀州府 永定縣 客家人 後裔。 但家族遷居三芝後以 台語 為 母語 ,成為 福佬客家人 。

  4. 2020年8月14日 · 在眾聲喧嘩的社運年代李登輝引導的寧靜革命其實是面對歷史的選擇性沈默也為黨國體制爭取了苟延殘喘的時間近乎錯失轉型正義的最佳時機該如何超越他受限於時代與體制所做過的妥協才是我們這個世代的重要課題。 文:張仁瑋(中山大學社會學系研究所研究生)、張尹嚴(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史研究所研究生) 在李登輝先生逝世後國內外的政要媒體單位陸續發文悼念台灣現代史當中如此重要的一位角色。 亦有不少紀念文稿多次強調李登輝先生在蔣經國之後接手總統一職,經由「寧靜革命」的過程,為長期受到威權統治的台灣社會帶來民主與自由。 Tags: 李登輝. 轉型正義. 改革. 民主化. 課綱. 教材. 台灣認同. 威權.

  5. 先從結論說起李總統為了要明確自己主導完成的寧靜革命的意義並將為繼承寧靜革命而該執行改革的方針明朗化因此對今後需要什麼樣的指導者做了綜合性的指示。 不是嗎? 我覺得如果這是目的的話,針對下任總統大選,這本書是非出版不可。 最近下任總統候選人即將出齊,他們各自表明自己的信念及基本政策,讓台灣的有選舉權者參考以選出下任的總統。 超越能力的信念. 當我看第一章〈我的思想歷程〉時,覺得本書開頭似乎是哲學家兼政治家的自傳。 但是,再繼續往下看,我立刻明白不是這麼一回事。 在面臨複雜的內外情勢下,為了今後也能順利推展「寧靜革命」,必須有一個堅定的哲學與信念的指導者,我認為李登輝先生想說的就是這個吧。 他是這麼敘述的──

  6. 2020年8月4日 · 殖民. 正名制憲. 台聯黨. 統派. 中華民國. 李登輝完成寧靜革命」,以此獲得民主先生美名無論如何他都是台灣近代史上罕見的傑出政治家。 但以獨派或近代民族主義的立場來看,作為台灣掌權12年的最高領袖,他亦有不足之處。

  7. 2020年7月30日 · 李登輝認為這表示台灣的政治要本土化民主化脫離中國五千年封建的皇帝統治思想李登輝繼任總統之際當時還是動員戡亂時期黨政軍都掌握在黨國大老手上對內面對保守勢力的挑戰國民大會立法院監察院都是萬年代表的天下對外社會上有反對黨的挑戰有學生運動要求改革國家隨時有可能發生動亂李登輝認為綜觀這些問題主要關鍵在於使用一部不適合台灣現況的中華民國憲法。 要解決這些問題,只有從修憲做起。 但修憲談何容易。 當時國民黨內部保守勢力緊抱落伍憲法不放,不肯放棄「法統」地位,並懷抱著反攻大陸的想法;李登輝透露,他於是「心生一計」,制定「國家統一綱領」,設計出「中國實現自由化、民主化、所得分配公平化時,始協商統一」的嚴格規定。

  8. 寧靜革命 是指 中華民國政府 在 臺灣 於1980年代後期起的一連串 政治 改革 及 民主化 運動,由時任 中華民國總統 兼 中國國民黨主席 李登輝 所主導 [1] 。 這場運動並沒有發生 流血衝突 、 革命 顛覆、外國入侵或是軍事政變,而是透過修改 憲法 以及 國會 改革來進行,因而得「寧靜」之名,前後歷經了約二十年。 該改革是在於1949年 中華民國政府遷臺 以後由 中國國民黨 長期執政實施 威權統治 的背景之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