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3月26日 · 太陽花學運匯聚了一個社會對政治的不滿從民主程序中國因素到自由貿易25歲的他站在時代的風口浪尖被批評過渡英雄主義罵他佔盡運動的光環,「有人喜歡我也有人不喜歡我但無論如何我都得去承擔這個結果2019年加入民進黨擔任副秘書長一職譏諷與批判也跟著如影隨形當體制外的運動者進入了體制這樣的不諒解也許伴隨著是更大的期待與更大的失落。 如今,當上一個20世代從街頭抗爭進入了體制,他怎麼看新一批的20世代? 當年輕世代對執政的民進黨已感不耐,政治認同也不再穩固依附在民進黨身上後,25歲的年輕人又要如何接受「中國威脅」這一大套敘事? 有什麼是他25歲沒想過,35歲才理解的? 面對執政黨在內政議題推展的困境,十年前的林飛帆會接受嗎? 以下是端傳媒與林飛帆的對談全文。

  2. 2024年3月20日 · 這十年間學運領袖林飛帆從在街頭衝撞的青年到走入體制的政治幕僚DW與林飛帆一起重返立院議場聽聽他為何做出這樣的決定

  3. 2024年3月13日 · 林飛帆第一個他們把我列為制裁的名單或是用這樣的標籤我自己個人沒有太驚訝。 我認為中國這些種種做法對於兩岸關係其實不會有正面的影響,它嘗試希望能夠影響台灣的輿論,想要創造爭取台灣人支持的這個環境,其實它的這些作為並不會真的有效達成這個目的。...

  4. 其他人也問了

    • 回到那年的「人民議會」:闖進國會建築的他們,經歷了什麼?
    • 從野草莓走過:是什麼樣的時代土壤,長成了太陽花?
    • 出關之後:「後太陽花」面對的是怎麼樣的時代?
    • 「後太陽花」?「天然獨」?:所謂「我們」,真的存在?
    • 激情後的時代青年:太陽花後的五年,2020步步逼近
    • 尾聲

    談到那年的議場佔領,參與群眾的權力關係,是永遠都沒有標準答案,卻也是所有群眾運動都必須面對的議題。議場佔領以「人民」為主體,但卻仍然必須面臨運動中群眾組織的權力關係。 這整段學運的過程,很大一部分是仰賴過去社運人際網絡的連結。林飛帆提到:「一開始這個運動並沒有選出誰做為代表,純然是過去好幾年的運動之中,運動圈內普遍認識,或大家都知道我們,也因此,媒體上形象可能呈現起來比較鮮明。318偶然的因素是我們進去議場的第一個晚上,那時候警察攻堅,我們排了一串名單——如果到時候誰被抓,誰就要替補,因為得有個人主持議場。 「運動第三天,我一直聽到外面有幾萬人,但我一直沒有概念。直到我第三天從青島東路走出去,我看到滿坑滿谷的人,被眼前的畫面強烈的震撼。心裡想『哇賽,真的搞那麼大⋯⋯』印象很深刻是那一踏出去的...

    林飛帆認為,當年318是很多股力量的結合。第一股是反國民黨,第二是對中國因素很關注,這跟反國民黨很重疊;另外,是並不反對國民黨也不太關注中國因素,而認為民主程序被國民黨破壞,這些人是對民主信仰的一群,也為數不少。除了這三股力量外,還有另一群人,在意的是自由貿易,有許多左翼份子是在這股支流裡面。 「我認為是有這四股力量匯集」他說,「而我覺得跟現在社會不太一樣了。」 「從2008年那幾年大大小小的抗爭不斷,各式各樣、大大小小社會各領域,各種議題都在抗爭。青年運動也是一環,以學生為主,是好幾年下來的累積——大家想要扳倒國民黨,尤其是兩岸政策——從ECFA到兩岸服貿,中國透過各式各樣的方式進入臺灣,這強烈的不信任不斷累積,是導致運動規模這麼巨大的主因。 不過,以學生運動而言,林飛帆提到早期學生運動強...

    如今,那時空條件和背景已經翻轉過來了——「大家開始對民進黨不耐煩,進步的口號沒辦法讓大家引起興趣。大家喜歡看直接的批判、沒有邏輯的跳躍式的口號。」 林飛帆以為,臺灣正走到反建制的強烈反抗,民粹的群眾氛圍對於菁英的領導很是反彈。 「過去這幾年民眾從反國民黨到反民進黨,這個過程中當然有些民粹的因子。雖然很難,但我認為不是不可逆的——它需要一個載體,看接下來這一年或兩年內有沒有一股運動力去扭轉。」 談到2018中國國民黨空前大勝,本土勢力雪崩潰敗,林飛帆深刻的分析,其中之一的關鍵,是進步運動在這幾年有點停滯不前、動員方式已經讓人感到不耐煩,然而,保守勢力成長是非常快速的——反同的組織已經無比的綿密。 「他們已經catch到我們運動的模式。而進步運動者經常有一些道德包袱,例如我們不會在投票所30公尺...

    面對2018大敗,許多進步價值支持者對原本的「島嶼天光」慢慢質疑,群眾的覺醒究竟存不存在? 林飛帆困惑的一笑,說道「我其實一剛開始就沒很喜歡覺醒這個詞,我知道有些人會自稱覺醒青年,但我知道裡面都有些嘲諷或調侃。」 「而現在大眾對社會議題的排斥,有一個原因是對於這些詞彙的反撲——他們不贊同你們這些臺北的青年憑什麼代表我們,當這些議題被包裝在特定的語彙下,就會無法讓人感到親近。也因此,關鍵成了如何跟草根群眾對話。」譬如勞基法的抗爭,當時很多底層年輕人不滿,但關鍵在於,他不熟悉工會抗爭的方式,也對於工會的抗爭不見得買帳。 很多人都在爭執天然獨是什麼概念,2018地方選後,也有人提到天然獨世代已經幻滅。林飛帆說,他並不覺得「天然獨」是「幻滅」。 「現在會去信仰柯文哲或韓國瑜的人,他不見得是不認為自己...

    林飛帆語重心長的提到,我們應該開始練習如何去跟這個同溫層以外的人對話,開始反省過去那種學生運動者以先鋒隊的角色在從事社會運動的概念。「過去我們習慣操作的模式,我們走的很激進,策略是把一批激進的人拉出來,用一些進步的語彙,組成一個隊伍,再用這個隊伍怎麼樣的行動。這個模式也算有所累積,議題曝光非常快速,但這樣的策略模式,會越來越沒辦法去回應反對建制群眾的想法,也會與這群人脫節越來越深。」 「我覺得要開始反省。」他說 「但那個替代的方案,我也還沒很清楚。」 面對沒有經歷過太陽花運動的年輕人,我們不需要每年都回頭要他們看318,林飛帆說道,「不是他們怎麼看這場運動,而是他們怎麼看那個當下。這就像是問我們怎麼回頭去看野百合一樣,我們也只能從書本和影片去問他們怎麼看。但重要的是他們在意當下的哪些議題,或...

    談到318學運在人生中扮演的角色,「是一個破壞的角色。」林飛帆苦笑說,「生命軌跡因此絕對不太一樣了,無法回到過去的生活,對我個人比較大的影響,是我不太能像過去一樣去選擇我想要參與或不參與的事務,有些人對我會有很高的期待,他們會覺得有對我比較好的方式。例如我當時要出去唸書,有人就會反對說我不是作學術的料,有人會覺得你就是要選舉、就是要從政;另一個不同,是我運動過後,身分上的轉變——必須去回應一些期待,當然也可以完全都不管,但又會覺得是不是背棄別人的期望,這是比較難以回應的部分。」 「我們其實做錯過很多事情,犯過很多錯。」訪談的尾聲,我們談起這段運動長路的挫折和自己曾經面對的混亂。 「事後回想起來,因為323行政院的事情,我曾經對我很信任的夥伴指著鼻子罵他你沒資格跟我講話,當時候因為許多風聲跟假...

  5. 2024年3月15日 · 太陽花學運十週年DW專訪林飛帆從藍綠以外的學運領袖到後來成為民進黨副秘書長以及被北京列為台獨頑固份子」,十年青春飛逝他向我們吐露當年的複雜心情談及太陽花意義他說台灣人要繼續做台灣人而不是中國的一部分

  6. 2024年4月3日 · 林飛帆從十年前太陽花學運的總指揮到今日擔任民進黨智庫董事作爲上一個20世代從街頭抗爭到進入了體制他對新一代的20世代有什麼看法有哪些事是他25歲從沒想過到35歲才逐漸明白的? 十年之間,台灣社會與政治景觀經歷不少變動。 林飛帆的人生轉變某部份標示著社會運動與體制內部改革之間的複雜關係他說當初加入民進黨很大程度是因為對中國威脅的擔憂。 然而,在「抗中保台」、「護國保台」的政治敘事未能持續吸引新一代20世代選民的情況之下,他又如何看待並回應年輕一代的政治需求和期望呢?

  7. 2024年3月13日 · 林飛帆第一個他們把我列為制裁的名單或是用這樣的標籤我自己個人沒有太驚訝。 我認為中國這些種種做法對於兩岸關係其實不會有正面的影響,它嘗試希望能夠影響台灣的輿論,想要創造爭取台灣人支持的這個環境,其實它的這些作為並不會真的有效達成這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