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 桃園地區最早的漢人入墾紀錄為1713年(康熙五十二年),大規模屯墾之始則起於1737年(乾隆 二年),拓墾範圍東自龜崙嶺(龜山),西達崁仔腳(內壢),北起 南崁,南至 霄裡 一帶。
      www.wikipedia.org/wiki/zh:桃園市
  1. 其他人也問了

  2. 桃園市歷史. 桃園 地區的漢人居落,據桃園縣志記載,在明鄭時期的1681年(明永曆35年、清康熙20年),由 鄭克塽 部將 陳絳 就地屯墾開始。. 初期的發展主要集中於北部的濱海地區南崁、竹圍、竹北二堡(今桃園市的 大園區 中西部、 觀音區 全部、 中壢區 ...

  3. 至2012年2月4日為止,桃園市文化局及改制前的桃園市立文化中心,已經調查研究並且出版成果的有形文化資產(古蹟、歷史建築、聚落)有龜山區 壽山巖觀音寺 、桃園區 景福宮 、蘆竹區山腳 五福宮 等19項 [77];無形文化資產有 客家山歌 、大溪傳統木工藝、 泰 ...

  4. 桃園市歷史. 桃園 地區的漢人居落,據桃園縣志記載,在明鄭時期的1681年(明永曆35年、清康熙20年),由 鄭克塽 部將 陳絳 就地屯墾開始。. 初期的發展主要集中於北部的濱海地區南崁、竹圍、竹北二堡(今桃園市的 大園區 中西部、 觀音區 全部、 中壢區 ...

  5. 2015年7月7日 · 大溪,舊稱大嵙崁,平埔族凱達格蘭族語;桃園原稱「桃仔園」,八德舊稱「八塊厝」;龍潭舊稱「菱潭陂」… 地名的背後隱藏着歷的縱深,蘊含著先民生活的痕跡。

  6. 2022年6月16日 · 桃園得名於先民在開墾時,因為遍植桃樹,故稱「桃仔園」,日治後簡化稱為桃園。 中路 中路位在桃園區西側,連接桃園與中壢,因為位居期間而得名。也有一說是當時桃園往大溪開墾時,中路庄為途中必經之地,故而得名。

  7. 歷史沿革. 桃園市早期文化活動,為擁有2700多年歷史的“ 大園尖山遺址 ”,文化類型屬 新石器時代 的 圓山文化 晚期。 灑尋禁. 前期主要是 平埔族 之凱達格蘭族及 道卡斯族 的居住地,主要有南崁、 霄里 、龜侖、與坑仔等四部落居住於現今的桃園市範圍,這四部落常稱為南崁四社。 除了平埔族之外,泰雅族亦居於當時的桃園市區域。 明朝天啟六年(1626年)與明朝崇禎十五年(1642年),最初對桃園地區的拓殖是 鄭成功,雖然西班牙與荷蘭殖民勢力先後進入 台北盆地,但並未進入桃園。 南明 永曆 十五年(1661年)開始,鄭成功逐荷人而領有台灣,劃北部為 天興縣 時,始有所屬。 翌年 鄭經 改縣為州,並設北路安撫司,廣事開闢。 當時桃園市境地屬天興州管轄。

  8. 清治時期. 桃園景福宮 建於清嘉慶十六年(1811年),主奉開漳聖王,為桃園重要信仰中心. 桃園地區最早的漢人入墾紀錄為1713年(康熙五十二年),大規模屯墾之始則起於1737年(乾隆 二年),拓墾範圍東自龜崙嶺(龜山),西達崁仔腳(內壢),北起 南崁,南至 霄裡 一帶。 首先是 客家人 移民薛啟隆率眾自台南入墾桃園地區,並建立一座草寮奉祀開漳聖王,聚落遂以草寮為中心形成,初因此地茅草眾多易傷人,被命名為「虎茅庄」(臺灣話: Hó͘-hm̂-chng; 客家话: Fú-màu-chông),後因移民遍植桃樹而改名「桃仔園」,日後漸成街市遂稱為桃仔園街,草寮亦改建為 桃園景福宮,迄今仍為桃園區信仰中心,桃園作為最早出現的漢人聚落也成為日後地名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