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4月3日 · 清明掃墓祭祖 民俗專家提醒這樣最好. 民俗專家廖大乙建議,花生、水煮蛋、木瓜、芹菜、韭菜、豆干、餅乾,都是不錯的祭祖食品和食材品項。 (記者陳鳳麗攝) 2021/04/03 07:45. [記者陳鳳麗/南投報導]清明祭祖、掃墓,慎終追遠外也祈求祖先保佑後代子孫諸事順利、家運昌隆,民俗專家廖大乙提醒,插香記得用右手,用單數的香,祭品項目也要單數。 花生、芹菜、韭菜、豆干、水煮蛋,以及有吉祥寓意的當季水果像木瓜、西瓜、蘋果都是不錯的選擇。 廖大乙表示,花生剝殼有轉運之意,台語「土豆」也有「呷到老老老」的吉祥寓意,而芹菜、韭菜和豆干等食材,可與其他食材一起煮再拜,芹菜和韭菜主要是取勤勞和長長久久的慎終追遠之意,至於豆干則有「子孫做官、出好子孫」的意思。 用水煮蛋則有「脫殼」之意。

  2. 2022年4月5日 · 清明節夢見祖先 民俗專家教你這樣做最圓滿. 有傳統宗教信仰的人,清明節會準備豐盛的飯菜拜祖先,有人則會在清明節或節前、節後夢到祖先 ...

  3. 2019年3月31日 · 清明節將近,本週請民俗專家、宗教學者、送行者以及台北市殯葬管理處的達人,為年輕讀者複習一下掃墓時操作的注意事項,包含掃墓前中後的 ...

  4. 2020年3月31日 · 清明節來了,新竹縣長楊文科今天發佈祭祖防疫措施的懶人包,提醒民眾掃墓分流,最好透過網路直播追思。(圖由新竹縣政府提供)

  5. 2020年3月13日 · 清明禁入塔祭拜 彰化爆世代觀念差異. 清明防疫,離清明還有20多天,不少民眾比往年更提早掃墓,自己先做到分流,減少群聚的機會。. (記者張聰 ...

  6. 2020年4月3日 · 清明連假以來,從網路至社區左鄰右舍,近來最引人關注的話題,便是掃過祖先的墳墓或納骨堂(塔)後,家中的公媽仍要拜? 還是可以不用拜? 有的網友主張都要拜,有的認為,兩者都算是祭祖,基於不重複原則,應可擇一而為,莫衷一是。 民俗專家廖大乙指出,站在道教及靈學立場而言,每個人都有3魂7魄,所謂「3魂」指的是「靈、生、覺」,人往生後,一魂等待轉世、一魂跟著屍骨到墓園或納骨堂(塔),另一魂則在家中的公媽牌位享受香火祭祀,因此,民眾不僅要掃墓,連家中神明廳的公媽也不可遺漏,且建議選擇清明節當天早上至中午的好時段祭拜公媽,如此墓園或納骨堂(塔)的先人,與家中公媽牌位可兩相呼應,達到庇護後代子孫平安、健康的目的。

  7. 2024年4月5日 ·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許多人對清明節的習俗,普遍停留在掃墓及吃潤餅,其實清明節是由寒食節、上巳節及24節氣中的清明融合而來,YouTuber小冬瓜指出,古代人在清明節還有盪鞦韆、踢足球與放風箏習俗,相信能夠「放晦氣」。 殯葬專家小冬瓜表示,清明節最初不是一個節日,而是24節氣中一個節氣,但與國曆4月5日的寒食節、農曆3月3日的上巳節相當接近。 而寒食節的習俗是掃墓及吃冷的食物,上巳節的習俗則是去踏青,古代人甚至還會趁這個節日約會,日子久了這三個日子才逐漸合而為一,成為了今天的「清明節」。 古代人在清明節還會盪鞦韆及踢「蹴鞠」(類似現代的足球),當時無論是上流社會或是平民百姓,都很常在清明節前後踢蹴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