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澎湖縣 小門村˙鐵鑠石塔 相關

    廣告
  2. 立即預訂可慳更多,Agoda®一直保證最低價! 我們全天候為你提供協助,出走都唔會注定一人! ...

    • 高雄

      超值酒店,神秘優惠

      先訂後付,節省更多!

    • 折扣優惠

      計劃緊下次旅程?

      我們為你提供最抵優惠!

搜尋結果

  1. 場址位於西嶼鄉,自行前往者能循縣道203,並轉往澎2線跟隨路牌指引「小門」到達。大眾運輸方面,澎湖縣公車可搭「外垵線」,並選擇行經「小門」的班次,在「小門內站」下車。[8] 台灣好行選擇搭乘「媽宮北環線」,可於「小門地質公園站」下車即可[9]

  2. 小門嶼為澎湖群島之一,屬於澎湖縣 西嶼鄉小門村,因其位於吼門水道旁,故有吼門之珠之稱 [2],其位置位於西嶼北方,以寬約20公尺的水道與西嶼相隔,面積約0.5平方公里(50公頃),最高處位於島嶼西北側,高23公尺。

  3. 硓𥑮石 ( 臺灣話 : Ló-koo-tsio̍h 、英語: coral stone ),是澎湖地區對 珊瑚礁 石灰岩的稱呼,也可指其他表面十分粗糙、尖銳的岩塊。 又作「咾咕石」、「咕咾石」、「 𥑮 硓石」等。 在澎湖傳統建築中作為建材使用。 成因. 在海洋中生活的 珊瑚 死亡後,其骨骸在海底 沉積 ,隨時間推移,逐漸堆積、增厚,成為以珊瑚骨骸為主體的珊瑚礁。 若因 地殼運動 上升,或海水面下降而出露於海面,則為隆起珊瑚礁。 日久鹽分漸少,即可運用於建材。 命名. 菜宅. 硓 𥑮 石一詞可見於 清代 文獻《澎湖廳志》卷十〈物產篇〉:「老古石,府志作 𥕍𥕏 石,云生海中,皆鹹鹵結成,粗劣易腐,士人置盆盌中充玩。 陳廷憲 云:海底亂石,磊砢鬆脆,俗名老古石。

  4. 自由塔 ,位於 台灣 澎湖縣 馬公市 ,是為紀念 韓戰 結束後投奔自由陣線戰俘而設立的紀念碑,2015年( 民國 104年)1月28日登錄為澎湖縣歷史建築。 [1] 建物背景. 志願軍戰俘赴台. 1954年中華民國設立世界自由日並宣傳時,在澎湖各界青年也為響應「反共義士自由日運動」,而聯合起來發表「澎湖青年響應反共義士自由日運動宣言」,並決議在1月23日零時前後舉行不夜天大會,並募款建造「自由塔」一座,以慶祝紀念之。 自由塔於1月23日奠基,3月6日開工,3月29日竣工,由時任澎湖防衛部司令官 劉安祺 剪綵。 [2] [3]

  5. 鎖港南石塔. 鎖港石塔由南塔及北塔二者所組成,約建於 清代 道光年間,位於鎖港舊聚落北方,據稱原石塔所在處有一高起小沙丘,為聚落靠山,因澎湖地理環境多風沙、氣候惡劣,在強勁的 東北季風 而漸消失,於是當地產生了一句諺語「鎖管港了一 ...

  6. 鎖港石塔由南塔及北塔二者所組成,約建於 清代 道光年間,位於鎖港舊聚落北方,據稱原石塔所在處有一高起小沙丘,為聚落靠山,因澎湖地理環境多風沙、氣候惡劣,在強勁的 東北季風 而漸消失,於是當地產生了一句諺語「鎖管港了一個山,豬母水了一個垵 ...

  7. 2024年3月24日 · 觀光 遊憩是現今澎湖群島的重要產業之一,中華民國 交通部觀光局 也在1995年於澎湖群島設立 國家級風景特定區 「 澎湖國家風景區 」。 島嶼總覽 [ 編輯] 本列表列出澎湖群島所有島嶼。 歷史 [ 編輯] 主條目: 澎湖縣歷史. 史前 [ 編輯] 澎湖古名「島夷」、「方壺」、「西瀛」、「亶州」、「平湖」 [5] 。 最早在四千五百年前即有人居,當時可能是前往澎湖一帶從事漁撈活動的短期居民。 唐朝 中期時 施肩吾 作詩〈島夷行〉,南宋 王象之 的《 輿地紀勝 》及祝穆的《方輿勝覽》最早認為此詩詠澎湖 [6] ,清朝 杜臻 《澎湖台灣紀略》註此詩「蓋亦嘗有至焉者」 [7] , 連橫 《 臺灣通史 》進一步說施肩吾曾率領族人移居澎湖 [8] 。 但近代學者對施肩吾是否到過澎湖並無定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