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褐飛蝨是國內水稻主要害蟲之一,嚴重危害可造成稻作產量平均30%的損失,農委會農業試驗所從印度野生稻種原找出可抗多種褐飛蝨的基因,以雜交導入優良水稻品種,育成具有早熟特性及芋頭香味的新品種「台農85號」。 農試所表示,台農85號未來有機會取代「益全香米」(台農71號),歡迎農會或產銷班索取稻種試種。 褐飛蝨的成蟲及若蟲會群集稻叢基部吸食稻株養液,使稻株基部常見其分泌物或由分泌物所引起的煤煙病;褐飛蝨族群密度低時,會影響稻株稔實率;密度高時甚至會使稻株枯萎倒伏,在田中呈現圓圈狀枯萎,形成所謂「蝨燒」。 褐飛蝨危害水稻,嚴重時稻株全株枯死,形成所謂的「蝨燒」。 (圖片提供/農試所) 水稻褐飛蝨喜歡棲息在稻株的基部不容易被發現。 (圖片提供/農試所)

  2. 簡單的說,精油就是從芳香植物體中萃取出來,帶有特殊香味的油狀 物質,多數具有抗菌、抗發炎、殺蟲等功效。. 該所表示, 山胡椒各部位精油抗菌活性極佳,其中以果實精油抗菌效果最好, 其於濃度5 μl/disc時,可完全抑制仙人掌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 ...

  3. 首頁 豐年雜誌 沙漠中的農業奇兵,以色列以科技延續流奶與蜜之地—農業導入科學思考,從機會財改賺管理財 沙漠中的農業奇兵,以色列以科技延續流奶與蜜之地—農業導入科學思考,從機會財改賺管理財 適合地植美化庭園 黃花苞舌蘭臺南5號:新花色拓展苞舌蘭

  4. 其他人也問了

    • 從東亞歷史到日本國菌
    • 清酒、味噌與醬油
    • 醬油之王:魯氏接合酵母 Zygosaccharomyces rouxii

    要理出米麴菌的歷史脈絡,就不能不伴隨「米的發酵」。根據西元前 90 年於司馬遷的《史記》,「發酵的黑豆」(農傳媒編按:即豆豉,馬王堆漢墓中也發現豉被作陪葬品)與「醬」已經是商業活動中常見的大宗貨品。 《禮記》當中更描述如何製作清酒,也是已知最早描述如何製作清酒的史料(農傳媒編按:《禮記・月令》記載「仲冬之月……乃命大酋,秫稻必齊,麴蘗必時,湛熾必潔,水泉必香,陶器必良,火齊必得,兼用六物」,描述穀物、酒麴、水等從器物到流程都要做好管理),而西元 121 年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中更提到「麴」的定義:「麴:酒母也。從米,麴省聲。」 米麴菌 Aspergillus oryzae 1. 原生地(發現地):中國。 2. 拉丁名稱原義:Aspergillus,由拉丁字 aspergillum(是一種潑...

    清酒是以米與米麴菌釀造而成,有日本國酒之稱。關於在酒屋中販賣清酒的文獻記載,最早出現於古詩歌總集《萬葉集》(成書於 8 世紀)當中。西元 927 年, 在律書《延喜式》中有詳細記載當時的釀酒方法――主要由皇室釀製,供天皇飲用或特定儀式中使用。 到了 15 世紀,釀酒的工作轉移到了神社與寺院,釀酒技術已趨成熟。當時的作法是利用乳酸菌發酵,產生可抑制雜菌生長的酸,也就 是「酒母」,然後再將麴、水和蒸熟的米加入酒母之中。在室町時代晚期(16 世紀),專業釀酒法已經傳到寺院與神社以外,且已有酒類商品在銷售。日本的九大清酒品牌,也都是老字號,分別是大關、日本盛、月桂冠、白雪、白鹿、白鶴、菊正宗、富貴與御代榮。 味噌是日本飲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調味料,其歷史有千年以上。黃豆中加入麴菌及鹽巴,經過一段時間發...

    製作醬油需要經過很多階段的發酵,其中也參與了很多不同的微生物。但最重要的一個過程,也是生產高品質醬油的精髓,就是讓醬油產生焦糖般的香氣,而這個步驟沒有魯氏接合酵母是辦不到的。直到 1970 年,日本的科學家確認魯氏接合酵母產生的風味主要是來自「呋喃酮」。 魯氏接合酵母通常被發現在高滲透壓的地方(例如高鹽度與高糖分)棲息,例如醬油、蜂蜜、楓糖漿以及紅酒等。在遠東地區,魯氏接合酵母在醃製與發酵製備食品上扮演重要的角色,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醬油與味噌,在製作黑醋的早期階段有重要功用。魯氏接合酵母是少有的腐敗酵母菌被用在腐壞的食物上,仍然能符合良好生產規範(GMP)的菌。 農傳媒編按:米麴菌雖然也可釀造醬油、味噌等大豆製品,但目前對豆製品更常使用醬油麴黴(Aspergillus sojae)來代替米麴菌...

  5. 金門縣農友張斯翔,是金門首位神農獎得主,這在農業規模不大金門實屬難得,他也是今年第6屆的百大青農,南投縣農友張佳宏、彰化縣蛋農陳郁雄今年也都很風光,同時拿下百大青農與十大神農的榮譽。 農委會將於明年農曆年前頒獎表揚。 農委會輔導處副處長陳怡任今(21)日表示,神農獎評選考量區域及產業的衡平性,農產、漁產、畜牧業各產業均有得主,對產業貢獻度是評選委員重視的項目,鄉鎮市區或農會推薦報名,完成資格審查、評選,推薦至直轄市、縣市政府,經過地方政府評選後再推薦至農委會各區農業改良場,各區農業改良場評選再推薦20位候選人到農委會,由農委會完成全國評選作業。

  6. 吳香蘭是第一批在萬榮鄉種植薑黃的農民,5年前在自家的嘿薩農場,種下第一批薑黃,由於薑黃的養分與養生價值,逐漸在市場流行。 如今每到採收期,農會、親友還有店家都爭相向她訂購,甚至萬榮鄉公所也把她的薑黃,包裝成伴手禮。 萬榮鄉的薑黃,種植在500公尺的山坡地上,每年3、4月可採收,不過,要等隔年才能再種,因為薑黃需要土壤裡的養分,採收後要給土地適當時間的滋養。 雖說3、4月可採,農民寧願讓薑黃在土地裡多待半年,因為這樣做,薑黃的養分才會越集中。 吳香蘭手上握的從筆變成鋤頭、鐮刀;眼中看的,也從文字變成果樹;放到桌上的,也從公文變成蔬果。 從吹著冷氣坐辦公室,到頂著太陽在田裡出體力,吳香蘭不覺得苦,「為了自己的故鄉,父母親的地要開墾。 」引述媽媽的交代,「土地要好好經營,不能荒廢也不能變賣。

  7. line. twitter. 文/林慧貞 攝影/林慧貞. 一年將盡,昨天林業試驗所台北植物園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尾牙」,首度仿照國外植物園,舉辦「台灣原生香料餐酒會」,以原住民民族植物為主角,揉合傳統知識和現代創意,泰雅樹豆與馬告燉煮豬腳、煙燻虱目魚混搭山肉桂、食茱萸,大葉田香草和土肉桂配小米酒…。 不讓土耳其番紅花、法國普羅旺斯香料專美於前,這群廚師和部落族人宣告,臺灣也有自己獨一無二的原生香料。 原生香料創意加值,迸出清新口感. 陽光灑落在植物園池塘,熱情伴隨著遠道而來的廚師,在綠蔭圍繞下,來自南投望鄉部落「慢午廚房」的主廚松芳古,專注地舀起事先熬好的樹豆奶油濃湯,用奶油拉花,最後放上一片食茱萸葉,視覺效果滿分。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