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1月10日 · 中央社. (中央社洛杉磯9日綜合外電報導)捕捉(Carbon Capture)技術被視為對抗暖化、達成淨零排放的利器之一,但缺點是耗甚多。 如今有新創業者研發出新技術,讓捕捉非但不需消耗反而能產出用。 美國財經新聞網CNBC報導,從大氣中移除二氧化碳的技術被稱為直接空氣捕捉(Direct Air Capture,DAC),但製程中需大量用而對環境未臻至善。 現在美國加州一家名為Avnos的新創公司推出新的技術,讓DAC過程變為產生而非消耗,使這門技術升級。 Avnos執行長凱恩(Will Kain)說:「我們產出而非消耗。 我們也不消耗任何熱能,這讓我們相較其他現有方式更具成本效益、更具資源效率且最終更易做到規模化,也是與現有技術間的主要差異。

  2. 2024年5月21日 · 2024/05/21 19:43. 「有價」時代來臨! 各大銀行推減賺回饋. 邱榮慶 盧怡撰 報導 / 台北市. 環保意識抬頭,權議題已經是全球議題,台灣權交易所啟動首批權交易後,也宣告有價時代正式來臨。 各大銀行紛紛推出帳戶、足跡等服務,透過累積點數,獲得優惠等回饋。 不過專家表示,權在台灣還在起步階段,讓民眾有感前,也需要讓企業有感,台灣距離成熟還有一大段路要走。 工廠運作廢煙排放,全球排造成嚴重氣候變遷,隨著權意識抬頭,節能減不只是環保口號,如今也走向「有價化」。

  3. 2024年5月21日 · 中央社記者張雄風台北21日電環境部自去年2月氣候變遷因應法公布後優先推動氣候法下12項與碳定價相關子法已公告及預告11項並強調碳費費率制定今年一定要完成。 部長彭啟明說,碳費進度會加速進行。 環境部今天下午安排「彭啟明部長與記者有約-談環境部業務展望」記者會。 彭啟明稍早回應環保團體,碳費的進度接下來一定會加速進行,也會特別注意氣候變遷帶來的通膨問題,致力不讓其成為社會負擔。 去年2月15日總統公布將「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修正為「氣候變遷因應法」(氣候法),並將2050淨零目標入法。 自氣候法公告後,環境部也優先推動氣候法下與碳定價相關的12項子法。 其中7項子法已公告,包含碳盤查登錄及查驗辦法、自願減量專案、增量抵換管理辦法等。

  4. 5 天前 · 台肥表示,身為全台最大液氨供應鏈平台,氨的化學組成不含碳,燃燒發電的過程中不會產生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碳,沒有碳排。 而且只要有綠電的地方就能產生綠氨這是目前能完全排除化石能源最有潛力的能源運送化合物。 另外,台肥2023年6月自沙烏地阿拉伯SABIC AN公司進口全台第一批低碳液氨(製程中碳排量較低的液氨),目前也積極洽談引進綠氨,為台灣乾淨能源的未來貢獻一份力量。 (編輯:楊凱翔)1130529. 新聞來源:中央社. 三大法人賣超台股292.96億元. 太景黃國龍:流感新藥解盲 近期認列里程碑金. 延伸閱讀.

  5. 2024年5月11日 · 2024/05/11 23:56. 年吸3.6萬公噸! 空污吸塵器「猛瑪」減緩暖化. 綜合報導 / 冰島. 北歐冰島最近啟用了世界最大的「捕捉廠」,直接從空氣中吸除二氧化碳,透過化學反應,再把封存到岩石裡,變成石頭,估計一年可捕捉3.6萬公噸的二氧化碳,大約是7800輛汽車的廢氣排放量,對減緩地球暖化不無小補。 瑞士在冰島設立世界最大的捕捉廠「猛瑪」,8日正式啟用,取名猛瑪,意謂它在減緩暖化,避免地球進入冰河時期的努力中,扮演一定的角色。 猛瑪捕捉廠是瑞士環保業者在冰島設立的第二座捕捉廠,比起2021年設立的第一座捕捉廠「虎鯨」,規模大上10倍,可裝設72個收集器。

  6. 2024年5月15日 · (中央社台北15日電)中央社與環境部共同舉辦「邁向零永續新時代」系列論壇,台北首場將於6月5日在集思交通部國際會議中心揭幕,產官學各界專業權威將引領台灣在邁向永續淨零關鍵時刻,為零生態帶來嶄新契機。 在淨零排及有價化的趨勢下,台灣權交易所已於2023年8月成立,預計在2025年將對排開始徵收費,帶領企業邁向零新未來。 今年成立滿100年的中央通訊社,以「百年轉身 自由永續」迎接新世紀的到來,與環境部共同舉辦「邁向零永續新時代」系列論壇,並同時於台北首場舉辦「交易的28堂課」新書發表會,攜手企業一起永續轉型。

  7. 2023年5月23日 · Watch on. 綜合報導 / 台北市. 倒垃圾是每個人的日常生活,看似稀鬆平常的事,卻是環保大事,現在還可以運用AI科技,達到節能減的目標。 新北市政府和產業合作,打造了全國首座AI資源回收分選廠房,有了機械手臂的加入,每年可協助處理來自家戶的1.2萬噸資源回收,減少273噸排放量。 以往只有在傳統產業,大量運用的機械手臂,近年來開發出愈來愈多功能,像是垃圾分類機器人,也打入市場,透過Focus專題帶您了解。 是塑膠、是玻璃、是紙類還是紙容器,來到資源回收分選廠,每一天的回收數量,多到讓你無法想像。 來到新北其中一間,資源回收的分選廠,這裡幾乎每一天,都有將近50公噸的資源回收,需要分類,除了人力的投入之外,現在也加入了這個輸送帶,能夠更快速的分出這些不同的資源回收。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