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 立春

      • 2023年2月4日星期六
        農曆 正月十四
  1. 各期雜誌. 《豐年雜誌》2024年3月號 森羅林萃 根植本土森林精油. 《豐年雜誌》2024年2月號 春酒思源 飲究物產風土. 《豐年雜誌》2024年1月號 大船入港 臺灣遠洋漁業精實蛻變. 《豐年雜誌》2023年12月號 雜穀原力 返穀永續. 《豐年雜誌》2023年11月號 智慧溫網室 感 ...

  2. 臺灣春茶產量向來為四季之冠,因為有長時間的休養生息,加上春天的溫度適中,俗話說「春分有雨是豐年」,從立春開始,雨水的到來,驚蟄閃電為萬物提供大量天然養分,茶芽遇水則發,而且芽葉肥壯,色澤翠綠,葉質柔軟,這時所製茶葉,滋味鮮爽,香氣

    • 氣候變遷挑戰巨大 耕作環節更加重要
    • 臺灣風土獨一無二 特色多元任君選擇
    • 茶知識應多推廣 產地溯源有保障

    茶樹生長受到雨量、溫度、海拔、風力與日照等自然環境的影響,最重要的是水分(雨量)和溫度,然而近10年受到全球氣候變遷帶來溫度升高、極端旱澇等問題,旱害、霜害發生頻率增加,農作物生長狀況普遍異常,各茶區春茶產量減少,產期也有延期狀況。過去幾年臺灣各茶區不時面臨缺水問題,今年情況更是嚴峻,立春後的節氣「雨水」、「驚蟄」一場雨甚至一聲雷都沒有,雨水似乎都不見了,在許多中南部高海拔茶區出現茶園內一片黃海的景象,葉片褐化明顯是缺水造成。 對於農民來說,茶園耕作與茶葉製作技術都能靠人為控制,唯獨影響生長巨大的天候幾乎難以克服。對於缺水問題,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簡稱農委會)茶業改良場(簡稱茶改場)關注平時的未雨綢繆,主要透過三種耕作方式因應防旱。第一是著重土壤的覆蓋,無論是種植綠肥作物,或是敷蓋稻草、稻稈均...

    臺灣茶有許多臺灣之光,首先從茶葉品種來看,原本大多傳承自中國福建茶系,由中國福建移民所帶來的種子,在臺灣種植生長之後產生變異,目前市占率高達6成的青心烏龍,就是這樣發揚光大;1999年茶改場選育出的臺茶18號,即現在大家熟悉的紅玉,也是臺灣獨一無二。其次是茶葉品質,無論蔬果香、蜜香、花香、果香,各種香氣在臺灣茶都找得到,還有紅玉的肉桂薄荷香,國外沒有,我們有。 第三種臺灣之光,是得天獨厚的海島型山地氣候。中國是大陸型氣候,臺灣的海島型氣候,幅員雖然有限,看起來貌似什麼都沒有,但在阿里山、玉山、雪山、杉林溪乃至海岸山脈,都造就出臺灣茶的特殊風味。臺灣茶品種第一、香味第一、天然氣候第一,加上最可愛又最努力的農民,特別是愈來愈多的青農,讓臺灣茶風味更加多元、品質更蒸蒸日上。 要完整品味臺灣特色茶的...

    因為長年擔任9種臺灣茶比賽的評審,深知每一泡茶的特色為何,每一種茶都喜歡,要喝哪一種就看心情,茶的品質有差別時,你喝的第一口就會告訴你要不要繼續喝;想要品味茶的意境,就必須常喝,這幾年茶改場也推出臺灣茶葉感官品評專業人才能力鑑定與中高級評茶員等專業證照,希望能讓更多茶知識傳播下去。 在衛生安全的問題上,茶改場推廣無毒農藥、生態或有機種植,吸引年輕人下鄉投入,臺灣茶的衛生安全基本觀念愈來愈普及。至於外界關注的進口茶,農委會已推出產銷履歷、溯源等政策,保障臺灣農民與消費者權益;而且進口茶主要作為飲料茶原料,並不衝擊高端市場,即使有所謂臺灣茶與國外茶的拼配,也和臺灣茶味道相差一大截,絕對喝得出來。在最重要的茶交易環節,要做的不是防堵,而是在進口端做好管理即可。 臺灣茶什麼口味都有,在先天上有很大的...

  3. 春茶上市囉! 全國春茶產量持平,但各茶區產量及品質差異大。 圖為竹山番仔田茶區的青心烏龍茶園。 (圖片提供/蘇宗振) 4月中旬一波強烈大陸冷氣團,凍傷部分高山茶區剛萌芽的茶葉,產量因而大減;部分茶區則是因為日夜溫差過大,芽長得不整齊,加上採收無法延期,產量因此受到影響;但也有茶區不僅產量增加、茶菁品質也令人滿意。 農委會茶業改良場表示,今年國內整體春茶產量持平,但各茶區的產量差異大,茶菁品質也不一。

  4. 一如台灣農機工業同業公會監事楊建生所言:「農業的進步脫離不了農機。 」《豐年雜誌2020年7月15日封面故事以農業機械的新時代任務探討新時代農機如何優化農業勞動條件緩解農業缺工問題2023年本期則著眼臺灣農機在農業部經濟部與環境部跨單位合作下因應全球追求淨零排碳的目標正式邁向電動化的腳步。 電動農機的好處包括零排放、低噪音、低廢熱、低震動,對農民健康有實質性的改善,且保養成本低。 然而電動農機使用電池、馬達與控制器,動力機制與過去燃油引擎完全不同,傳統農機要轉型容易嗎? 對此,本期邀請到推動「農機電動化產業策略聯盟」的工業技術研究院中分院副執行長李士畦,分享農機電動化的挑戰與機會。

  5. 春天序曲立春雨水啟奏鯖魚椿象櫻花伴奏. 充滿年味的 2月節氣也捎來新春的氣息立春是春天的起始天氣回暖萬物甦醒農人準備下田播種雨水節氣帶來的綿綿春雨則是給田間作物的恩賜。. 在這個時節鯖魚紅姬緣椿象霧社山櫻花也 ...

  6. 臺灣植物分類學會、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與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下稱特生中心)歷時四年、集合超過50位臺灣植物學界的專家學者共同參與,今公佈最新版臺灣維管束植物受脅狀態評估與紅皮書名錄。 經評估後已知臺灣有989種維管束植物生存受到威脅,27種維管束植物野外滅絕,約佔此次評估物種五分之一,包括臺灣特有種烏來杜鵑、桃園石龍尾、蘭科植物等等。 27種野生族群滅絕,受脅類別植物高達989種. 目前國內4千多種的維管束植物種,由《文化資產保存法》公告的稀有及瀕危物種僅有5種,無法反映植物現況,也不利生物多樣性保育、環境監測及資源永續利用。 國內從1985年開始有學者調查稀有植物,2008年著手編輯臺灣維管束植物紅皮書名錄,直到2017年底首次正式出版,之後陸續更新。

  1. 其他人也搜尋了